
“說話不算數的次數太多了,那大家哪會買你的手機、電視、汽車,但,還有一種可能,除非你是當下的全球汽車首富埃隆·馬斯克。”
關于賈躍亭和他的FF91量産車下線,看着時間從7點59分50秒後開始進入10個數的倒數,釋出會的表現要比企業程序穩太多,并沒有在跳票或延誤中開始。中原標準時間2022年2月24日早8點, FF91準量産版的第一次完成了下線,外媒給出的标題很直接,5年零1天的等待。從2017 CES的釋出,再到2022的準量産完成下線,之中發生了太多的新故事,下周回國、高管更換、恒大接盤、恒大糾紛、樂視還債、個人破産、301法案、納斯達克完成上市、訂單傳聞造假等。
這一串的變量之下,賈躍亭以及FF的新諾言,已經基本在大多數領域裡丢掉了公信力。
FF91準量産版,下周回國-1天,剩6天
對一件事情下結論,要圍繞着眼前發生的現實而來。屬于賈躍亭和FF的新現實是,在中原標準時間2021年7月22日納斯達克上市,拿到10億美元新融資之後,賈躍亭終于有了新的資金去推動FF91的全球量産與傳遞。
也就在FF上市敲鐘之後,賈躍亭即表示了有回中國的打算,也暗示了“履責到底償還債務”的想法。當然,賈躍亭給出的未來預期,在當下自然是沒有太多可信度的,除非真正完成實作。連續10年财務造假違法事實的披露,表示着中國不信,而在上市之後,FF身上則開始大量出現了美國監管部門、資本市場的不信任。
美國證券交易中心發出警示函,要求披露财務狀況,做空機構則給出了訂單數量造假、拿美國的錢還中國債的相關結論。
不論怎麼樣,賈躍亭和FF需要給到市場信心,之前的不信任逐漸累積再加上IPO後的關鍵節點跳票,将意味着他未來幾乎100%隻能以口嗨的标簽存在,但如果完成企業順利發展,還債回國以及真正的技術領先,則會是“智能汽車發明創始人”。那句下周回國,在完成準量産版下線之後,至少已經應該在7天的時間裡,減去1天。
一個在地獄,一個在天堂。
眼前,天堂或地獄,依然模糊。因為,FF91準量産版所給到的信心還不算夠。全球釋出的形式是錄播,FF91準量産版、賈躍亭、畢福康三者,并沒有攝影合照的待遇。開場畫面是賈躍亭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一位工程師為他介紹車輛在智能上做到了什麼(中控控制燈光、媒體、車窗等),畢福康看完外觀,上車駕駛到既定位置,之後畢、賈二人分别執麥克風講述準量産車下線的意義,未來的節奏與規劃。再之後,畫面一轉,賈躍亭與FF91出現在廠區停車場邊的空地上,FF的工程師開着車在擺放的小樁桶上完成行駛。
THANKS FOR WATCHING,畫面結束。這相比你我看到的大多數釋出會要差,沒有立下關于未來的Flag,沒有展示智能優勢,沒有對标友商,對FF了解不深的人看完幾乎是100%滿臉問号。
僅憑全球釋出會裡透露出的資訊,正面為輔/負面為主,這從直播評論區的回報可見一斑。
負面消息是,身為自我定位智能技術水準高于特斯拉的FF91,目前隻得到了馬斯克在推特上的認可,但并未展示給市場看。時間已經不是2017年,當時FF91提出的衆多概念已被車企幾乎全部實作。
負面消息還有,直播互動區裡的外國人對釋出會的内容根本不滿意,“糟糕的内容講話,與7年前幾乎一樣”。是的,産品/講出的内容都沒有變化,還是要挑戰邁巴赫,還是智能很強,但因為沒有結果以及多年跳票,結果不言而喻。
萬事兩面性,關于這場釋出會裡的FF91正面消息也有。看着路試時的車内乘客姿态、車外車身姿态,結合我們汽車媒體的相關專業性,基本可以給到它運動/操控表現不錯的結論。車長5250mm、軸距3200mm,最大功率1050馬力,運動姿态像是一台小車并不笨重。當然,這也隻是及格水準,參考它目前限量版200萬元以上人民币的售價,做到這些是及格線。
還有一些正面消息是,互動區裡出現了“盡快把它造出來,賣到英語國家”的幾條評論。
中國以外的市場,馬斯克有前例
英語國家或者說歐美市場,站在汽車産業、商業角度,恰恰正是FF為數不多的機會點。
以汽車産業角度切入,歐美市場目前是藍海狀态,相比中國市場裡有100餘家以智能電動化為主線注冊的汽車企業,歐美市場處特斯拉一家獨大狀态,以傳統車企轉型為主,競争較小。
若FF進入中國市場,它将面臨的環境除了競争更多外,也不夠友善。一方面在于,全球強勢車企都選擇在中國加速智能電動業務,還有一系列的中國車企在快速成長,除了蔚小理之外,此前主導FF91計劃的丁磊已經把高合成功落地。
另外,中國市場對于FF的不利因素還包括,汽車技術部分。FF91準量産版下線的釋出會上,背景闆上偌大的Born in California就是根本。生于加州、生于矽谷、全球DNA這些關鍵詞,并不能解決它的合規/被監管問題。
按歐美網際網路軟體架構、監管進行開發的智能相關系統,進入中國需要重新适配,生态需要重新打通。這些意味着,即便是FF的智能技術能力真的高于特斯拉,它也無法在傳遞時就完成能力的展示,甚至于可能出現在很長一段時間内被中國本土車企輕松虐的局面。
無他,這既是技術先發優勢,先發者享受紅利進行疊代,追趕者要交學費。
以特斯拉為例,其在電子電氣架構、算法、軟硬體能力上處于全球當下的頂尖水準,包括但不限于:2023年左右,部門頭部車企才能實作SOA理念下當今特斯拉E/E架構同等能力;關于晶片+硬體自研則是更高難度。但,擁有這些的特斯拉,也并沒有在中國市場的智能互動領域拿到高分,可識别方言種類、響應速度、自然語音互動等;也沒有在智能駕駛領域方面拿到高分,諸如接管率、穩定率、進出匝道成功率,停車場記憶泊車等小場景。
以特斯拉的現實狀況為例,FF以超豪華車的價格切入,它的機會自然在競争相對不充分+技術合規比對有天然優勢的歐美市場。
另外,在商業領域,FF+賈躍亭的标簽,在中國市場因為過往種種事例,也是一大阻礙。是以,盡管賈躍亭在此次釋出會上表示将在中國上海、成都等地陸續落地,實際預期本質上有限。
相信,看到這,你心裡的疑問可能是,FF下一步是不是必死之局?
截至目前,還不是。特斯拉處于全球車企第一市值、埃隆馬斯克穩坐汽車首富位置時,FF就還有未來。
首富、市值,代表資本市場對趨勢的判斷,在其仍在無可動搖的位置時,就意味着趨勢不變。縱觀馬斯克及特斯拉的發展軌迹,很清晰的脈絡是,它可以不按照傳統規律快速發展。
立下的Flag,如傳遞節奏、OTA能力、軟硬體版本等,未如約;
宣傳的技術,如自動駕駛、最安全等,被越來越多的機構調查,或自我修改;
上述關于履約、商譽的話題,并不對當下特斯拉的發展、銷量産生直接影響。在競争不充分的市場裡,手握着獨特性、創新性優勢技術的特斯拉,正站在趨勢的風口上,收獲着紅利。
因為,消費者無它可選。
對于FF而言,當它能做到“無它可選”時,此前的很多問題即會迎刃而解。至于未來的發展軌迹,目前也相對比較清晰,FF91立下的正式量産時間在今年第三季度,2023年會和南韓車企完成更小尺寸FF81的量産。
傳遞量逐漸增大之後,FF的生機,就能真正顯現。
寫在最後:
至于,賺錢還債,回中國的話題,在目前的這個時間節點裡還是太早,飯要一口一口吃,車要一輛一輛交。
10億美元夠FF花多久,下一筆錢從哪來,智能技術在傳遞之後如何進一步預研/疊代/優化,如何解決全球各地的合規,如何建立自己的管道,以及營銷創新、技術創新等。
一切,都是需要燒錢的,特斯拉、蔚來、小鵬、戴姆勒、寶馬、大衆、豐田、本田都一樣,FF也無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