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子看到朋友摔跤了,沒想到他會這麼說

深圳最近連續下雨,出現了入秋以來最強寒冷陰雨天氣。兒子好幾天沒出門,再加上開學時間遙遙無期,挂着一副郁郁寡歡的頹态。這天吃完晚飯,兒子站在陽台上,拍手跺腳地說:“終于沒下雨了,爸爸我們可以出去玩了!”

我陪兒子騎着車來到久違的廣場。停雨的時間應該不長,地面還是濕漉漉、滑溜溜的。兒子很快找到他的小夥伴,人手一車,一起編織美好的童年回憶,愉快地追趕玩耍。

他們飛速地跑了兩圈後,一個小夥伴在轉彎時,單車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幾個小朋友都圍在一旁,沒有家長跟過去。小夥伴回到了車子上,看起來并無大礙,他準備繼續騎行。我湊近說:“小朋友們,地面很濕,要注意安全,别騎太快了。”兒子笑着說:“他是我爸,這個是我爸,他在提醒你呢。”小夥伴歪歪頭說:“我知道是你爸。”

一個小時過去了,回家時間到。我和兒子剛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聽見哭聲,回頭一看,隻見那個小夥伴還是在同樣的位置又摔了一跤。這次可能摔得更嚴重了,他捂着膝蓋,委屈大哭:“疼,我摔到膝蓋了,疼!”。他媽媽正好在不遠處,她走過去氣沖沖地指着他鼻子大罵:“讓你别騎那麼快那麼快!下雨還騎那麼快!”小夥伴低着頭,一直在哭。

兒子看到朋友摔跤了,沒想到他會這麼說

我們繼續走在路上,沒想到兒子跟我說:“他媽媽好過分哦。”

我頓時覺得醍醐灌頂,甘露灑心。

這不就是作為同樣的孩子的角度,他們最真實,最直接的感受嗎?

為了達到教育的目的,我們總是信手拈來,采用最簡單的方式——破口大罵、嚴厲批評、從重懲罰,而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們選擇一種方式的時候,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我們會對自己的朋友也這麼說話嗎?何況還是我們愛的孩子。

兒子看到朋友摔跤了,沒想到他會這麼說

類似的情況常常發生在身邊。

有一次我和朋友,各帶自家兒子出來玩。小朋友在玩耍,我們坐在一旁聊天。他兒子摔跤眼看就要哭鼻子,沒想到他淡定地跟我說:“注意看,他會馬上看着我,然後憋着哭,因為他怕我罵他。”

還有一次我做完核酸走在回家路上,在人來人往的路上,一個媽媽指着他10來歲的小孩破口大罵:“你是不是畜生!……”我當時心想,再怎麼着,好像也不至于在大庭廣衆下,如此這般罵一個孩子吧。

兒子看到朋友摔跤了,沒想到他會這麼說

我們好像常常都在跟孩子争輸赢。把争輸赢這種傳統的親子相處模式抛在一邊,以親子合作取而代之。應該怎麼做?結合騎車摔跤的小孩,我們可以遵循《正面教育》說的這個步驟。

赢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 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了解是對的。

比如說:“怎麼摔的?摔到哪裡了?你感覺哪裡疼?”

2. 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認同或者寬恕孩子的行為,而隻是意味着你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你如果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

比如說:“我知道你因為摔跤,膝蓋一定感覺很疼,對吧?我小時候也騎車摔過。”

3. 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說了。

比如說:“我覺得現在剛停了雨,地面這麼濕滑,騎得太快會很容易摔倒。”

4. 讓孩子關注于解決問題。問孩子對于避免将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

比如說:“你覺得為什麼會摔跤呢?以後怎麼避免再遇到這種情況?”

兒子看到朋友摔跤了,沒想到他會這麼說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無論何時,隻要大人們陷人與孩子的權力之争或報複循環、沒有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花時間訓練孩子、忘掉了和善而堅定、說話語氣不尊重孩子或者使用任何其他方式的懲罰,他們就有可能引起孩子們的“失望”行為。你有沒有不小心讓孩子失望的時候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