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位母親都是偉大的,但她們不是生而偉大的

作者:新書推送官

近些年種種原因的驅使下,未婚女性越來越多,被催婚人士已經成為一個族類,他們是“剩男剩女”、“催婚族”、“大齡單身男女青年”,“GET MARRIED”成為新時代家庭生活的主流。其中女性的被催促程度超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各種各樣關于催婚的視訊段子活躍網絡各大平台,他們無外乎是說婚姻是為了讓你在父母去世後有個伴兒,一個人可怎麼過一生。

潛藏在視訊段子背後的,是希望子女能有子嗣,在他們晚年時能夠實作“老有所養”,養他們的則是那個曾經與女性在身體玩過命的孩子。在大量家庭催婚,生養孩子好處思想的灌輸下,我無力應對隻能從書中找尋答案。我希望書中有關于婚姻的種種答案,如何與一良人和諧相處一輩子,如何能夠扮演好為人父母的角色,但書中不會有。

每位母親都是偉大的,但她們不是生而偉大的

告訴你這些真理的人都是那些在生活中努力經營的每一天,他們可沒有什麼精力給你分享,恰好我現在的辦公室全是已婚已育的男人女人,我将我所有的好奇與想法與他們交流。其中大部分的問題均是來自于這本《初為人母》,作者安·奧克利是英國牛津大學榮譽院士,一位名聲顯赫的社會學家,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位母親。

每位母親都是偉大的,但她們不是生而偉大的

她将自己關于生育對于女性生活軌迹的思考融入于對六十六位母親采訪交流中,從孩子産生以前家庭環境狀況、懷上孩子的前後心理、懷孕後家庭的狀态、自己對于照料孩子的經驗每一過程奧克利都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她沒有過多的評論隻是整理這些采訪者的故事,她将對于每一主題的思考放在每一章的開頭引入讀者的思考,在對話中突出采訪者的名字提醒讀者更多聚焦于采訪者本身的内容上,她隻是在每一部分對話後插入時事内容,其中很多是資料論證的感覺,加深我們對于那一部分的了解。

每位母親都是偉大的,但她們不是生而偉大的
每位母親都是偉大的,但她們不是生而偉大的

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母親與醫者》一章中,女性初為人母的遭遇,從懷孕初期女性便開始經曆各種産檢,身體有任何的不适都得去醫院,醫生的指導與反複多次的檢查對女性身體是極大的摧殘,更難受的是與醫生的交流中産生的種種沖突。許多醫生在檢查時涉及到用工具檢查時很多時候力氣沒有輕重,更甚者言語攻擊孕婦“痛什麼痛,和你老公又不是沒有過”,身體不斷遭罪還得經受醫生的羞辱。曾有一份資料調查顯示醫院中投訴次數最多的科室不是常見的外科兒科而是婦科,許多女性不堪其辱頻頻投訴。在成為母親的路上女性一開始承受的就遠非常人能想象,身體上的疼痛,心理的壓抑最後出現的就是種種抑郁症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産前、産後抑郁症”。

每位母親都是偉大的,但她們不是生而偉大的

因為共情能力和想象能力太強,看完此書腦海裡全是她們身體和精神遭受疼痛的場景,移植到眼前的母親身上隻有無限的敬意與尊重,這是我唯一能做的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