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早上催女兒上學,出門前她磨磨蹭蹭的。

我忍不住大吼:“快點!”

女兒吓得一激靈,說:“媽媽,你把我的心都吼碎啦……”

這讓我想起昨天晚上,我為她講的《大嗓門媽媽的故事》。

故事中,小企鵝被媽媽吼得“四分五裂”,企鵝媽媽走遍全世界才找到孩子的殘體,用針線縫好。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藝術可以用誇張的方式修複孩子的軀體,但在現實中,我們又怎麼修複被吼傷的孩子呢?

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專家托德老師認為,小企鵝身體裂開的六個部分,分别象征着孩子的六種心理特征:

注意力,軀體感覺、安全感、語言、自我評價和情緒。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吼對孩子的傷害是由表及裡、多方面、多層次的。

大人每一聲吼,都烙印在孩子心裡,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01

你越吼,孩子越笨。

看過一個輔導作業的視訊,孩子一開始隻是不了解題意。

媽媽吼着讀了一遍題。

每讀一句就反問孩子一句什麼意思,懂了沒?

每問一句,吼聲就高幾個分貝。

當她讀完最後一句問題時,孩子已經懵了,握筆坐着一動不動。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媽媽更來氣了,一邊吼一邊恨鐵不成鋼地數落,聲音更大,語氣更急切。

眼看媽媽就要“火山爆發”,孩子急忙念了一遍題目應對。

可情急之下,她把題目中的“一根”讀成了“兩根”。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媽媽氣得連呼頭疼:怎麼這麼笨呢?

吼,常導緻大人越吼越生氣,孩子越吼越迷糊。

托德說:

“企鵝的腦袋代表着注意力。父母發脾氣時,孩子會變得六神無主不知所措,注意力一點都不集中。他們根本記不住你說的内容,隻會記住你兇過他。”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美國心理學家将父母超過85分貝的吼叫聲放給7~10歲的兒童,讓他們寫下吼叫的内容,隻有13.3%的孩子能寫對。

吼叫,與其說是一教育,不如說是一種暴力幹擾。

孩子的注意力都在大人的憤怒上,根本無法集中精力感覺語言資訊。

越吼,他們注意力越難集中,看起來越笨。

02

你越吼,孩子的身體越“痛”。

知乎網友@BEAKHYUN曾這樣描述被吼後的不适:

“隻要父母吼我,我就會有緊張感,然後下意識的掐自己的手,總是會掐破皮或者流血。”“想自殺,為了控制情緒我就隻能做類似自殘的行為……”吼叫是有力量的。

表面看來,吼叫沒給孩子造成任何身體傷害。

但實質上,孩子所感受到的傷害不僅是心理上的,還有生理上的。

就像被吼之後的企鵝,他的肚子飛到大海裡,這象征着孩子的腸胃翻江倒海,身體很難受。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美國密歇根大學一項實驗表明,情緒受傷和身體疼痛感,在大腦的區域反應圖示非常相像。

是以人的情緒受傷時,身體也會呈現一系列痛苦反應:

胸悶、頭疼、食不下咽、腹脹、消化不良、腹痛……

這種痛苦比挨打更難過。

挨打的傷痕是看得見的,但父母發脾氣時留下的傷卻非常隐秘,孩子有苦難言,痛苦加倍。

03

你越吼,孩子越沒有安全感。

國小生曾在作文中這樣描述媽媽發脾氣的樣子:

“頭發直立,像一根根金光閃閃的黑色針,感覺随時都要紮在你身上。”“脖子伸得老得,像一頭正要吃野果子的長頸鹿。”“眼睛最可怕,瞪着你,就像噴出一條條火蛇,要把人燒死。”“那對黑色的眉毛豎起來,像兩把劍,好像随時都要刺穿你。”“最可怕就是那張嘴了,現在就像是火山噴發了一樣,說出的一句句話,像火焰,能把人燒死……”暴吼中的人就像怪物,無論頭發、脖子、眼睛、眉毛、嘴巴,都能置人于死地,令人毛骨悚然。

這個“怪物”,竟然是孩子最信賴的父母。

連父母都如此可怕,還有誰能拯救他?

你永遠無法想象,孩子被吼時内心多麼害怕。

繪本中,企鵝的翅膀飛到老虎身上,意味着孩子的安全感已經被破壞。

他内心想要緊緊地抓住另外一個強大的人來保護自己,尋求安全感。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而被吼大的孩子,小時候缺乏安全感,長大後也會複刻家長的壞脾氣。

演員陳喬恩不止一次被批評“情商低”“脾氣暴”,連合作演員都不爽她。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媽媽經常吼罵她,以至于她到成年時,提到媽媽仍然是一臉驚恐,全身處于警戒狀态。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很多脾氣暴躁的成年人,其個性的源頭,都能在家長身上找到端倪。

小時候被吼得缺乏安全感,長大後他就會用壞脾氣武裝自己,傷人又傷己。

04

你越吼,孩子越不說話。

生活中常見到這樣的孩子:大人一吼他,他就不吭聲了。

其實,孩子不是無話可說,而是攢了一肚子話說不出來。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

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吼的成年人,其大腦中韋尼克區和前額葉之間的連接配接更少。

連接配接越少的人,語言了解能力越差,表達能力越差。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心裡苦卻不會表達的孩子,被吼吼後辯解能力也消失了。

正如小企鵝,他的嘴已經被插到了高山上,語言被禁锢,剩下的隻能像山一樣沉默。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網上看到一個男孩亂扔玩具,媽媽吼着讓他撿起來。

他無動于衷,不撿也不理。

媽媽覺得孩子沒聽在心裡,吼得更大聲了,直至把男孩吼哭……

越吼,孩子越不會說話,心裡積攢的負面情緒越多。

久而久之,那些沒說出來的話就被攢成一座“沉默的冰山”。

表面無害,不快的情緒卻在冰水下不停蓄積,萬分兇險。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華爾街日報一項調查表明:

吼叫式教育裡長大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有行為問題和抑郁傾向。

被吼後不說話的孩子,誰也不知道他内心深處藏着一個怎樣可怕的自我。

05

你越吼,孩子越自卑。

被吼的當下,孩子怎麼看待自己?

網友@銀行小能手說:

“從小被吼到大的我,逐漸發現自己是讨好型人格,總忍不住希望别人喜歡我。如果别人不喜歡,我就會很難過,特别讨厭自己。”可這麼渴望被喜歡的她,卻找了一個愛罵人的老公。

她竟然覺得被罵很正常,忍不住去道歉、哄他。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企鵝的尾巴象征着孩子的自我評價,可被吼後,卻被扔在嘈雜的大街上。

好多人對着尾巴指指點點,象征着孩子不斷地被否定,最終變得懦弱和不自信。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被吼大的孩子,内心既脆弱又敏感。

脆弱的他,一遇到沖突就逃避,不敢與人正面交鋒。

敏感的他,又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唯恐别人對他出言不遜,隻好無底線讨好,哪怕是對自己口不擇言的人。

心有不甘卻隻能暗自生悶氣,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全球暢銷書《原生家庭》一書說:

“言語虐待不僅嚴重損害了你作為一個可愛的、有價值的、有能力的人的正當的自我認知;還會對你的生存方式及價值産生必然的負面預期。”被吼的孩子,會将父母盛怒之下說出來的話逐漸内化。

父母吼他“你如何不好”,他便覺得“我如何不好”,變“你是”為“我是”,形成自卑的基礎。

06

你越吼,孩子越叛逆。

電視《老爸當家》中的杜杜,換鞋時不小心碰到懷孕的媽媽,爸爸二話不說把她一頓吼。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委屈的杜杜,跟爸爸大吵一架後離家出走了。

她出門遇到一個男生,三言兩語就跟着人家去了酒吧。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喝得醉醺醺時,她賭氣說:我也給他懷一個!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才16歲的女孩,竟然以賭氣懷孕的方式抗議爸爸的吼罵!

這種傷父母又傷自己的抗議方式,未免太讓人心痛!

孩子小時候,父母吼兩聲,他隻能用哭和不吭聲表達抗議。

可等他長大了,有力量了,就會想法設法逃避大人的吼叫。

正如小企鵝在心靈經受了打擊以後,自然想要逃走了。

可他沒有方向,沒有力量,沒有經驗,他的雙腳走着走着,就迷路到了荒蕪的沙漠中去了。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李玫瑾教授就特别不贊同對孩子大吼大叫:

“不然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會變得特别叛逆。”

吼叫聽多了,孩子也麻木了,越發不愛聽。

為了逃避家長的吼罵,孩子動辄離家出走,向外面的社會索愛。

即使在外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也好過在家被最親的人傷。

07

網上看過一個問題:吼完孩子你後悔嗎?

幾乎所有人都後悔了。

孩子這麼可愛,被吼後還不記仇,我們怎忍心将自己的壞脾氣加諸于他們?

你的每一聲吼、每一句辱罵,都會刻在孩子心裡,他用盡一生也難以修補。

與其孩子痛苦、父母吼了又後悔,不如從現在開始戒吼。

1. 記錄自己發脾氣時的樣子

《超級育兒師》裡有一個媽媽,經常對孩子大呼小叫。

育兒師就把她帶到一個實驗室,裡面放滿了音箱。

然後關掉燈,讓媽媽親自聽自己的吼叫聲。

聽到第一聲吼,媽媽就吓了一跳:原來孩子被吼時,是這麼害怕。

随着音箱裡不斷傳來她的吼叫聲,她慢慢蹲了下來,滿臉淚水。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改變,始于覺察。

雖然她明白吼孩子不好,但從未親自體驗過被吼時的感受,脾氣上來時仍然控制不住。

這次體驗後,她果真慢慢變得耐心起來。

即使遇到孩子不配合,也會想辦法去說服,而不是“吼服”。

記錄發脾氣時的樣子,才能形象感覺孩子被吼時的心理,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

這點我深有同感。有一次輔導女兒寫作業,我忍不住吼起來。

老公拿了一面鏡子放在我面前:“看看你發脾氣時的樣子。”

鏡子裡的我,眉毛倒豎,眼神猙獰,脖子伸得老長,嘴巴一張一合都是歪的,既醜陋又可怕,我就吼不下去了。

從此隻要一開始輔導作業,女兒就拿一面小鏡子候着,雖然滑稽,但的确奏效。

2. 為自己的情緒設定“暫停流程”

如果實在壓不下自己的情緒,那就在發脾氣前,為自己的情緒設定“暫停流程”。

托德老師給出兩個步驟:

這件事,孩子真的罪不可恕嗎?對自己說:我可以發脾氣,但等我離開10分鐘以後,如果我還生氣,那就再說吧。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這樣的提問、等待,能最大程度地消解情緒,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3. 如果沒忍住吼,事後及時向孩子道歉

多倫多大學一項研究表明:

父母控制情緒雖然對孩子有益,但怒火卻沒發洩出來,長期的壓抑會讓父母感覺更糟。而這種不爽的感覺帶到親子教育中時,對孩子同樣無益。是以,如果忍無可忍沒壓住脾氣,那也毋須毋須,否則會給自己更大的情緒壓力。

事已至此,不妨待自己平靜之後,及時向孩子真正道歉,就像繪本中的企鵝媽媽一樣。

孩子被吼之後,身體将發生6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可以講述自己發火的原因,并指導孩子下次如何改正。

道歉是為了讓孩子明白:發脾氣≠不愛他。

及時修補,好過孩子用餘生自行愈合。

▽《正面管教》告訴我們:

孩子隻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善待孩子的一舉一動,才能給孩子提供高品質的教育。

即使生活辜負了你,也請盡量控制一下脾氣吧。

點個關注,願每位父母都能照顧好自己的心情,給孩子一個健康溫暖的成長環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