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現代年銷量“五連跌”背後:賣廠、停産、股比變動?

本報記者 龔夢澤

被理想汽車60億元接手第一工廠後,北京現代産能過剩的問題卻沒有得到緩解。2月23日,關于北京現代重慶工廠已處于停産狀态的消息不胫而走。盡管北京現代方面回應《證券日報》記者時堅稱,沒有收到任何關于停産的内部檔案。

據接近北京現代方面人士透露,“北京現代重慶工廠大部分産線從去年12月份已經停工了,勞工也都在放假。”據悉,北京現代在國内此前共擁有5座工廠,除了已經賣掉的第一工廠外,在北京擁有2座工廠,在重慶和滄州各有1座工廠。

事實上,近年來大陸乘用車市場可謂風雲變幻,傳統車企艱難突圍,造車新勢力銷量屢創新高。一方面,理想汽車将北京現代第一工廠攬入旗下之後,在2021年以9.13萬輛的絕對優勢奪得中大型SUV銷量冠軍。另一方面,北京現代的輿情焦點則集中在另兩座工廠會不會再遭轉賣。

全國乘用車市場資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随着國内汽車市場品牌分化加劇,很多合資車企經營遭遇挑戰,他們更迫切希望通過股權變更突破目前困境,尋找新發展機遇。“從鈴木汽車退出合資企業長安鈴木,再到東風雷諾、一汽馬自達以及東風悅達起亞的股比變動,諸多案例都反映出合資車企享受中國汽車市場紅利期已過。”崔東樹表示。

銷量失速、産能嚴重過剩

遭遇空前危機

歸根結底,北京現代出賣工廠和重慶工廠停産均與其目前的市場表現息息相關。

事實上,從全球市場銷量來看,現代汽車去年的表現尚可。據現代汽車集團公布的銷量資料,盡管遭受全球疫情和供應鍊管理問題的不利影響,現代汽車2021年度全球銷售量仍達到389.10萬輛。加上起亞汽車的市場銷量,現代汽車集團僅次于豐田汽車、大衆汽車集團和雷諾-日産-三菱聯盟,取得了全球銷量第四的好成績。

隻是在中國市場,這家韓系車企似乎迷失了方向,突然水土不服起來。

作為現代汽車在中國市場的主要合資公司,北京現代的市場表現直接說明了問題。公開資料顯示,北京現代2021年累計銷量約為38.5萬輛,同比下滑23.3%。這是自2017年以來,北京現代銷量下行的第五個年頭。去年,北京現代也未能實作其2021年年初設定的56萬輛銷量目标,目标完成率僅為68.75%。

反觀北京現代的産能規劃,原5大工廠預計165萬輛的産能,相比2021年的銷量成績,哪怕是與2021年年初設定的56萬輛銷量目标相比,也存在極大差距。“即便賣掉了第一工廠,北京現代剩下的4座工廠産能約為135萬輛。産能使用率仍不足30%。”中國乘用車産業聯盟秘書長張秀陽認為,快速發展的那幾年,北京現代對中國市場和自身經營狀況的分析過于樂觀了。

據記者了解,2016年之後,北京現代決定擴大産能,滄州工廠和重慶工廠先後建成。其中,重慶工廠總投資83.9億元,于2017年建成,整車設計年産能30萬輛。孰料,進入到2018年,北京現代銷量快速下滑,2019年關于北京現代第一工廠人員調整、工廠停産的負面消息不斷被曝出。

為了扭轉頹勢,北京現代也曾積極組織自救。2020年下半年,北京現代陸續推出多款新車,包括伊蘭特、全新索納塔以及途勝L等多款車型。2021年,北京現代上市了六款新車,同時在經銷商數量上進行了精簡。然而,北京現代市場表現積重難返,連續幾年大幅下跌之下,在乘聯會銷量排名榜單中早已不見身影。

謀求股比變動

面臨較大難度與挑戰

“北京現代可能正在醞釀合資股比變動的事情。”有不願具名的行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現代汽車集團正着手提高其在華合資公司北京現代的持股比例,可能會效仿起亞在新合資公司中的角色定位。對此,現代中國方面回應記者稱“暫未收到相關消息”。

事實上,現代汽車方面想要加強其在合資公司中的主導權傳聞由來已久。早在2021年年中,就曾有消息稱現代汽車準備在年底增加投資,以提升其在北京現代中的股比。彼時,北京現代方面未對傳聞給予回複。如今,北京現代第一工廠已由理想汽車接手。

面對北京現代的股比調整傳聞,今年1月份,北京現代總經理崔東佑曾回應稱:“現代沒有調整北京現代合資股比的計劃,中韓雙方的合資合同2032年才到期。”不過他也承認,2021年北京現代的市場表現較上年下滑明顯。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現代對北汽集團而言戰略意義重大。據記者了解,在2015年業績高點時,北京現代的銷量曾在北汽集團中占比超過40%。盡管北京現代銷量遭遇連年下滑,但其在北汽集團中的地位仍十分重要,相應的股比調整訴求難度可想而知。

對此,張秀陽認為,若想要達成靈活的本土化戰略,品牌技術和産品引入節奏緊跟中國市場變化,則必然需要現代汽車在雙方關系中掌握更大的主動權和話語權。這也是不斷傳出現代汽車意圖提高其在北京現代股權的原因所在。

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看來,股比全面放開後,國内汽車市場可能會出現一些變化,但最終還是要看中外雙方在合資公司裡的貢獻與能力比較。”近年來,中國車企成長迅速,擁有了相當的底氣和實力,但外資公司想要增持其在華合資公司股份,無論是從資金還是本土化發展考慮,難度與挑戰都不會小。“師建華表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