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近日,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如果理想L9、L8、L7三款車的總銷量下降到五六千輛/月,理想汽車的整車毛利率就會變成負數”。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不知道李想是在“凡爾賽”,還是正在替整個新造車行業“搭線把脈”。畢竟,這個“如果”,并非理想汽車的“如果”。4月,理想汽車總體銷量已超過了2萬台。

反而,容易讓吃瓜群衆們産生聯想的是,同為新勢力的兩家兄弟——蔚來和小鵬,4月的銷量并不“理想”。

從資料上看,4月,蔚來和小鵬各自的傳遞量為6千多輛和7千多輛。

如果說,三家車企的利潤能力差不多的話,這兩兄弟豈不是正在負毛利率的邊緣拼命掙紮?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汽車行業,是非常在意“規模化”的行業。财務在測算某個項目能不能執行的時候,都會歸因到每台車的成本會增加多少,每台車的利潤會産生多少。

是以,每月初,銷量資料頻頻被報道,不是媒體們沒選題了,而是因為銷量資料真的會成為車企的生命紅線。

從實際成績來看,理想汽車正進入自己的“新紀元”。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傳遞新車超5萬輛,平均月銷量1.75萬輛,創造季度記錄。

财報顯示,理想一季度錄得淨利潤9.34億元,是第一家連續兩個季度實作盈利的造車新勢力,理想當季的車輛毛利率為19.8%。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其實,對于所有新勢力而言,銷量都是“頭等大事”。在向資本市場展現信心的時候,銷量規模的重要性,也要高于整車毛利率。大家還處在“籌錢吃飯”的階段,有了資本才能更好地謀發展。

諸如,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預計當公司年銷量達到50萬輛時,可以通過規模效應實作淨利率轉正。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我們從李想的表述中,還能窺得更多一些行業現狀:“大部分同行的成本控制能力是明顯好過我們的,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大家更容易出問題的不是成本而是銷量,汽車這個行業的屬性,對規模的要求太苛刻了。”

成本控制得好,證明這家公司有朝着更大規模發展的潛力。這大概就是特斯拉的“造車法則”,無論是一體式壓鑄、CTC電池底盤一體化,還是在工廠中實作高比例的自動化作業,特斯拉瘋狂壓低的是成本,瘋狂提高的是造車效率。

那麼,在價格上可以有更多的主動權,也就有機會撬動更多的銷量。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今年起,造車新勢力又進入了新一輪淘汰期。

如大家所見,部分造車玩家已經陷入經營困境。諸如威馬、愛馳等企業,陸續出現了停工停産、欠薪裁員等現象,生存狀況岌岌可危。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新能源崛起,成就了一場東風,各路資本熙熙攘攘而來,皆為更多的利益誘惑而去。

到如今,東風更盛,但市場也更加成熟。曾經被稱為傳統勢力的車企們,已經逐漸完成轉型,留給造車新勢力的機會視窗其實不多了。

月銷五六千,毛利率轉負,李想說的有沒有道理?

李想的話,且當一聲警鐘吧。

漫漫征程,造車之路能否順利走完,還需要認真思考。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以期真正擴大規模,真正在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

現在的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已經和十年前有着很大的不同。水無常形,因時而動,淘汰賽注定無法都完賽,但就拼命往前跑吧,成為最先撞線的那幾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