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子宮頸癌是唯一明确病因的癌,可防可控可治

子宮頸癌是唯一明确病因的癌,可防可控可治

這是達醫曉護的第3647篇文章

子宮頸癌,嚴重威脅女性生命與健康,發病率位居第二,僅次于乳腺癌。大陸宮頸癌的發病率為全球的18%,9.89萬婦女罹患宮頸癌,死亡人數約為3萬,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子宮頸癌是唯一明确病因的癌,可防可控可治

1974年德國學者Zur Hausen 首先提出人乳頭瘤病毒與宮頸癌具有相關性,後經過大量的研究證明,99.7%的宮頸癌可以檢出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宮頸癌的病因從此揭曉,Zur Hausen榮獲2009年諾貝爾醫學獎。這一發現是醫學界了不起的突破,子宮頸癌成為目前唯一明确病因的癌。病因找到了,早期認知、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完全治愈,便不再是不可能。

子宮頸癌是唯一明确病因的癌,可防可控可治

人乳頭瘤病毒(HPV)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約有100多個型别,有高危型和低危型之分。高危型可以導緻宮頸癌與生殖道癌,低危型可以導緻生殖道疣。

子宮頸癌是唯一明确病因的癌,可防可控可治

早期認知教育

1、早期性教育,母親是第一任教師,學校盡早開設生理衛生與行衛生課,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進而避免與性有關的感染性疾病與其他意外事件;

2、早期了解宮頸癌是感染性疾病,高危型HPV感染(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是導緻宮頸癌明确的病因,積極防範;

3、性行為是HPV傳播的主要途徑,手衛生、性衛生、環境衛生不到位,接觸被HPV感染的污物也可以被感染;

4、性生活早,性伴侶多,不潔性行為,生孩子過多過密等,都是導緻HPV感染的重要因素,應當避免;

适時疫苗接種

1、二價疫苗:年齡範圍為9~45歲的女性都可以接種。二價疫苗所預防的HPV亞型主要是針對高危16型和18型;

2、四價疫苗:年齡範圍為20--45歲的女性都可以接種。四價疫苗所預防的HPV亞型主要是針對高危型16型,18型和低危型6型,11型;

3、九價疫苗:年齡範圍僅僅适合16-26歲的女性接種。九價疫苗包括高危型16型、18型、31型、33型、45型、52型、58型以及低危型6型和11型。建議女性最好在26周歲以前完成九價HPV疫苗的接種,對高危型HPV感染引發的宮頸癌和低危型HPV感染引發的尖銳濕疣、尋常疣等都能起到預防效果。

4、不同年齡,不同價型,接種時間與間隔時間不盡相同,是否為疫苗接種的适宜個體,有無禁忌,接種前後的注意事項等,均應在接種前向接種部門咨詢清楚。

5、無論疫苗是哪個價型,都不是“靈丹妙藥”,也不會“一錘定音”終身免疫,科學面對,講究衛生,潔身自好,該注意的,該複查的,是必須要做到位的。

子宮頸癌是唯一明确病因的癌,可防可控可治

定期宮頸篩查

1、有性生活的女性應定期進行宮頸癌的篩查,即人乳頭瘤病毒檢查(HPV)和液基宮頸細胞學檢查(TCT)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中華醫學會婦女保健分會《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指出,有姓生活的女性,25--64歲是需要篩查的人群,發現異常進一步檢查。多次檢查正常可以放寬間隔年限。

3、依據不同的個體,不同的性生活經曆、不同的妊娠、分娩史,不同的臨床表現,不同的家族史等,采取不同的間隔時間進行篩查,以免漏診或延誤診斷。

早診斷早治療

1、經過宮頸篩查發現異常時需要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并在病變部位取活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必要時配合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診斷,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2、經過子宮頸病變部位多點活檢、宮頸管搔刮或宮頸錐切,确診病變分級及臨床分期,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決定手術類型,手術範圍,是否需要放療或化療等。

3、不可忽視臨床表現如,白帶增多,色澤異常,有異味,陰道異常流血,同房後出血,檢查發現宮頸外觀異常等,即便HPV和TCT未檢出異常,也一定要引起重視,必須做進一步檢查。

子宮頸癌是目前唯一明确病因的癌,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且發病過程比較漫長,從HPV感染到發展為宮頸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我們完全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有效的治療,大可不必“談癌色變”。隻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任何人都不會,也不應該輸給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是唯一明确病因的癌,可防可控可治

作者:郭述真 教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