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作者:新視點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奧會閉幕式成功舉辦

距離成都大運會開幕的日子也越來越近

目前大運會的相關場館都已經準備就緒了

下面跟着安逸一起來看看吧

大運會賽事場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成都大運會主場館 圖源 ▏鄧小峰

成都大運會設定比賽和訓練場館49處

目前場館設施都已完工

13個大運會配套交通項目也已建成通車

各場館及大運村、開閉幕式中心

媒體中心等運作團隊實作一線辦公

大運會主會場東安湖公園部分對外開放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 圖源 ▏鄧小峰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成都大運會運動員村 圖源 ▏米克

根據競賽總日程安排表

多個備受市民關注的

建立、改建場館、大學體育館

将在成都大運會期間承擔重要的比賽任務: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 圖源 ▏鄧小峰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位于成都市龍泉驿區

總建築面積為32萬平方米

包含“一場三館”

分别為承擔開閉幕式的4萬座甲級體育場

承擔體操比賽的1.8萬座甲級多功能體育館

承擔遊泳比賽的4500座甲級遊泳跳水館

和一座綜合小球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 圖源 ▏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官網

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是

一座可容納4萬人

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的

大型甲級體育場

也是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

開幕式舉辦場地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由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和德國GMP設計公司共同設計

主體育場大量采用鋼構件

打造了獨具科技感的“飛碟”造型

同時,正圓形體育場屋頂的

太陽神鳥圖案融入了古蜀文化的特征

實作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東安湖體育公園遊泳跳水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遊泳跳水館 圖源 ▏見證龍泉驿

東安湖體育公園遊泳跳水館是

是一座可容納5000人的大型甲級遊泳跳水館

建築面積約7.4萬平方米,建築高度約23.9米

是“三館”中主體結構最為複雜的建築單體

主要承擔成都第31屆大運會遊泳比賽項目

東安湖體育公園多功能體育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多功能體育館 圖源 ▏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官網

主要承擔成都第31屆大運會體操比賽項目

是一座可容納1.8萬人的特大型甲級體育館

建築面積約9萬平米,建築高度44.3米

體量堪比北京五棵松體育館

東安湖體育公園小球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主小球館 圖源 ▏見證龍泉驿

小球館建築面積約3.5萬平方米

建築高度約24米

作為成都大運會的體操訓練場館

城北體育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城北體育館 圖源 ▏成都日報錦觀

城北體育館位于成都市金牛區

總建築面積約2萬餘平方米

比賽場地尺寸為40×29米

成都大運會期間将作為

國術比賽、熱身、訓練場館

鳳凰山體育公園冰籃球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鳳凰山體育公園冰籃球館 圖源 ▏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官網

鳳凰山體育公園冰籃球館位于成都市金牛區

屬于成都市總體規劃的重大賽事場館

可容納1.8萬人

建築面積約5.5萬平方米

可承辦頂級的籃球、冰球等室内賽事

籃球場符合NBA賽事标準

鳳凰山體育公園冰籃球館将會承擔

第31屆成都大運會的籃球比賽項目

四川大學望江校區體育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四川大學望江校區體育館 圖源 ▏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官網

位于成都市武侯區

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校園内

場地尺寸44.8×31米

将作為大運會跆拳道比賽、熱身、訓練場館

高新體育中心體育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高新體育中心體育館 圖源 ▏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官網

高新體育中心體育館位于成都高新區

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為大型甲級館

可舉辦全國性及單項國際比賽

可滿足籃球、排球、手球等比賽要求

大運會期間将舉辦乒乓球比賽

同時兼顧訓練需要

雙流體育中心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雙流體育中心 圖源 ▏雙流釋出

雙流體育中心體育場位于成都市雙流區

建築面積22869平方米

設有10直8彎的标準400米田徑跑道

體育場東側設有一塊6直6彎的田徑熱身場

成都大運會期間将作為田徑比賽、熱身場館

西南交大犀浦校區體育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體育館 圖源 ▏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官網

西南交通大學犀浦校區體育館

位于成都市郫都區

建築面積22339平方米

體育館比賽場地尺寸為36×42米

場地淨高21米,熱身場地淨高18米

成都大運會期間将作為排球比賽、熱身場館

新都香城體育中心遊泳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新都香城體育中心遊泳館 圖源 ▏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官網

新都香城體育中心遊泳館為丙級中型館

建築面積約1.1萬平方米

比賽大廳設定1346個固定坐席

比賽池可舉辦遊泳、水球比賽

成都大運會期間将作為水球比賽館

簡陽文體中心遊泳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簡陽文體中心遊泳館 圖源 ▏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官網

簡陽文體中心遊泳館可容納3000人

建築設計上以灰白藍為主色調

外立面融入竹編元素

頂部結合了波浪的形态,風格簡潔

該場地将作為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跳水比賽及訓練場館

衆所周知

成都素來有天府之國的美稱

大家在關注大運會賽事之餘

也不要錯過成都的美食美景哦

成都景點

寬窄巷子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寬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區

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組成

全為青黛磚瓦的仿古四合院落

這裡也是成都遺留下來的

較成規模的清朝古街道

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稱為

成都三大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武侯祠 圖源 ▏成都武侯祠官網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區

始建于章武元年(221年)

原是紀念諸葛亮的專祠,也是三國遺迹源頭

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武侯祠·錦裡入選為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杜甫草堂 圖源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官網

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詩人杜甫

流寓成都時的故居,位于成都市青羊區

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大熊貓 圖源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位于成都市成華區

是世界著名的大熊貓遷地保護基地

科研繁育、公衆教育和教育旅遊基地

作為“大熊貓遷地保護生态示範工程”

以保護和繁育大熊貓、小熊貓等

中國特有瀕危野生動物而聞名于世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圖源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官網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位于成都市青羊區

是國家一級博物館

占地面積456畝,建築面積38000平方米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是一座為

保護、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

古蜀文明而興建的遺址類博物館

成都美食

火鍋 · 串串 · 麻辣燙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火鍋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串串 圖源 ▏成都全接觸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麻辣燙 圖源 ▏成都全接觸

火鍋、串串、麻辣燙這三兄弟

一直以來就是成都街頭巷尾

最常見的特色美食

三者在形式和、口感上有相似之處

夫妻肺片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夫妻肺片是傳統名菜,屬于川菜系

通常以牛頭皮、牛心等牛身上的部位為主料

進行鹵制,而後切片

再配以辣椒油、花椒面等輔料

制成紅油澆在上面

2018年“中國菜”正式釋出

“夫妻肺片“被評為

“中國菜”四川十大經典名菜

麻婆豆腐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傳統名菜之一

“麻婆豆腐“被評為

開水白菜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開水白菜是一道四川名菜

原系川菜名廚黃敬臨在清宮禦膳房時創制

後來由川菜大師羅國榮發揚光大

成為國宴上的一道精品

“開水白菜“被評為

龍抄手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龍抄手

龍抄手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一道傳統小吃

屬于川菜,抄手是馄饨在四川的叫法

迄今已有70餘年的曆史

賴湯圓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賴湯圓 圖源 ▏成都全接觸

賴湯圓四川省成都市傳統名小吃

賴湯圓創始于1894年,迄今已有百年曆史

一直保持了老字号名優小吃的品質

兔頭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雙流老媽兔頭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食用兔肉在成都一時風靡

民間便有想法新穎者祭出

川菜中的各大辛香神器

加入兔頭或鹵或炒

從此造就了美食界的一大神話

糖油果子

相約成都共迎大運,共盼天府芙蓉花開

糖油果子又稱天鵝蛋

因形似而得名

是四川成都著名傳統小吃

青石橋三絕之一

天府之國四川成都

張開懷抱迎大運

帶你感受競技體育的魅力

—END—

轉自:四川文旅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