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将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5000萬不孕不育患者或受益

北京将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5000萬不孕不育患者或受益

随着育齡婦女人數減少、生育意願低迷,人口出生率下降,不斷攀升的不孕不育率也成為人口議題之下的一個重要問題。而針對不孕不育的輔助生殖技術也相應地備受關注。

2 月 21 日北京市醫保局官網消息,自 2022 年 3 月 26 日起,北京将體外受精胚胎培養、囊胚培養、冷凍胚胎複蘇、睾丸 / 附睾精子分離等 16 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北京醫保甲類報帳範圍,成為首個将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的城市。此前,在國内具有相關資質的醫療機構做輔助生殖項目均為自費。

據悉,目前北京市具有輔助生殖資質的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共 15 家,包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等。

受此消息影響,A 股輔助生殖闆塊大漲。其中,2 月 23 日開盤,翰宇藥業、悅心健康漲停,西隴科學、康芝藥業、澳洋健康等多個相關概念股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北京将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5000萬不孕不育患者或受益

輔助生殖技術是不孕不育症的主要治療選擇之一,指運用醫學技術和方法對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進行人工操作,以達到受孕目的的技術,分為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 - 胚胎移植技術及其各種衍生技術。

據悉,上述納入北京醫保的 16 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價格從 180 元到 5000 餘元不等,項目類型涉及人工授精技術、二代體外受精技術和三代體外受精技術等。

據太平台證券研報,就單個普通周期的花費來看,單周期平均花費為 3.5-4.5 萬元(不含三代),初步預計醫保可以覆寫 8000-11000 元,按中位數計算,醫保報帳費用約占單周期治療費用 23%。

不過,許多患者往往需要多個周期才能受孕成功,是以相關治療費用高昂。但可以肯定的是,相關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将推動不孕不育患者就醫治療。

中國人口協會、國家計生委聯名釋出的《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的不孕不育率從 20 年前的 2.5%-3% 攀升到 12.5%-15% 左右。據此粗略估算,大陸不孕不育的患者人數大約在 5000 萬左右。

5000 萬不孕不育患者的生育需求,催生出千億輔助生殖市場。但與此同時,和發達國家相比,國内輔助生殖的滲透率仍然較低。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資料,2020 年,大陸輔助生殖市場規模約為 330 億元,同比增長 13.4%。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2020 年中國輔助生殖滲透率僅 7.9%,美國為 31.2%。

這意味着,大量不孕不育患者的生育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對此,早在 2021 年 3 月,全國人大代表高莉,安徽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曾提議,将 " 不孕不育症及輔助生殖技術 " 診療納入國家醫保,以提高人口增長。

" 對于不孕不育患者,可以根據其原因進行相應治療,獲得生育機會,有的患者需借助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來解決他們的生育,如果治療過程中給予醫保補助,那麼會使更多的人群增加生育機會。" 高莉表示。

另外,去年下半年,上海、河北、河南、天津、貴州、安徽、陝西、山西等多個省市釋出 "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 年)",其中陝西、山西、安徽等多個省份均計劃新增輔助生殖機構,以滿足大量的輔助生殖服務需求,改善輔助生殖技術地域分布不均衡。

此次北京率先将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其他城市會否相繼跟進,ZAKER 新聞也将保持關注。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熊悅

編輯 / 肖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