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作者 | 小豬豬

來源 | 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

幾乎沒有父母不愛孩子,但很少有父母能容忍發怒時的孩子,因為面對和處理孩子的憤怒太難了。

孩子的憤怒裡包含着對父母的不滿和攻擊。

作為父母,全年無休地為孩子辛苦,誰還樂意接受差評?

可偏偏父母這份工作有時候就像不能辭職的客服,

必須練就涵容、消化“小祖宗”惡劣情緒的“逆天本領”,想想也真夠酸爽。

憤怒小孩的心思你得猜

當媽十年的納姐,給我講了她的酸爽經曆。

納姐的女兒納豆活潑開朗,每天都能自産萬噸笑聲,但也說翻臉就翻臉,脾氣上來令她老媽都抓狂。

這不,好好在公園玩着,納豆就怒了,舉起滑闆狠狠地往路邊草叢裡摔,納姐撿回來一次她就摔一次,咋都攔不住。

眼看就要引起圍觀,納姐的焦灼度蹭蹭上漲。

“摔滑闆事件”的前情是什麼呢?

是遛娃時遇到個大下坡,納姐想讓孩子開心,就慫恿孩子像滑沙似的坐着滑闆滑下去。

納豆聽媽媽說“一定好玩”,便笑嘻嘻地展開了嘗試,結果沒溜出去一米就失去平衡歪倒在路邊,好在沒受傷。

在納姐看來,這算什麼事呢?

平常納豆玩滑闆,磕了碰了的時候多了,破皮流血都沒見哭鬧過。

這回是怎麼了?

納姐上去哄,納豆不領情,氣哼哼地拿大眼睛瞪着她媽,甩下一句“有本事你試試呀”,讓她媽自行體會。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這可難壞了納姐。

她猜閨女可能是覺得在公共場合“帥沒過三秒”丢了面子,于是嘗試幫孩子挽尊:

“我不敢試,你比我勇敢,還是你棒”。

奉承話說了一籮筐,納豆卻沒一點回轉的意思,納姐熱臉貼了冷屁股。

眼看就要高興而來,敗興而歸,回家路上,又遇到一處下坡,納姐不知怎麼的,想自己坐上滑闆試試。

才剛坐下,一步沒滑她就禁不住扶地驚呼:

“喲,感覺好可怕呀!”

沒想到,已經半天不理人的納豆這時回了頭,語氣還是含着愠怒,但夾進了一些委屈:

“是不是很可怕?!”

原來,隻有體驗過才知道,在下坡路上把自己完全交托給把控不了方向又沒有制動裝置的滑闆,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會引發人強烈的恐懼和死亡焦慮。

納豆氣的是,媽媽一直沒體會到她剛才經曆的真實恐怖。

先是在後面站着說話不腰疼地鼓動她往下滑,後來又了解不到她所受的驚吓,執着地撿滑闆,好像那個死物件比她一個大活人的感受還重要。

這就相當于孩子已經溺水了,媽媽還在岸上無知無覺地閑蕩,怎怪得孩子要生氣呢?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經過親身體驗,納姐終于打心眼兒裡認同孩子爆發的憤怒、委屈是合情合理的了!

而神奇的是,那之後,她再沒說什麼哄孩子的話,納豆就自然恢複了平和愉快的心情。

空杯子才能裝水

了解孩子的憤怒很難,但我們可以堅信,孩子不會無理取鬧,他們的憤怒背後,一定藏着痛苦和脆弱。

一旦痛苦和脆弱被媽媽看見了、了解了,孩子的憤怒也就不治而愈了。

了解孩子的憤怒很難,因為孩子是孩子,很難清楚地覺察并表述自己生氣的原因,大多數時候要考驗父母的了解力和同理心。

有時候,我們靠想象去了解還不夠,還要靠體驗——

就像納姐,親身坐到滑闆上,才秒懂孩子的感受。

了解孩子的憤怒很難,還因為孩子一旦開始釋放惡劣情緒,父母自身的惡劣情緒也很容易被勾帶起來。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孩子發怒時父母可能體驗到:

内疚、自責感:

我做錯了什麼嗎?是我這個媽媽/爸爸當得不夠好嗎?我是不是哪裡對不起孩子?

羞恥感:

孩子生氣、發脾氣、不聽話,我的面子往哪擱?别人會怎麼看我?

挫敗感:

我已經很努力去照顧孩子了,孩子卻呈現出這麼多痛苦、不滿,我失敗,我無力……

傷心、疲憊感:

我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孩子卻一點不能體諒我,做父母真不值!

失控感:

明明上一秒還好好的,孩子的情緒突然就急轉直下,而且怎麼都哄不好,我看不到希望,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恐懼感:

孩子是不是不再愛我了?我是不是要失去TA、失去這個我最愛的人了?

……

一旦父母自身的不良感受被勾帶起來,就會減低清晰度和穩定度,減低情緒涵容的能力。

父母都自顧不暇了,已經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淹沒了,怎麼還有餘力去關懷、了解孩子呢?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如果你自感很容易被孩子的憤怒擾動,随之變得焦躁,那麼不妨覺察一下,你的内在是否存在尚未解決的情結和創傷?

比如: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曆未能帶給你足夠的自尊、自信、安全感和價值感,面對不滿和攻擊,你便很容易自責自罪,升起羞恥和恐懼。

空杯子才能裝水。

想要做承載和化解孩子憤怒的高手,我們得先看見并療愈自己的傷,讓自己的心成為幹淨的空杯子。

不被孩子的憤怒裹挾,不是說變得無動于衷,而是能更敏銳地體察孩子的感受。

更平和地容納孩子的情緒震蕩,不因孩子憤怒而抛棄TA、報複TA,穩穩存在在孩子身邊,允許孩子如其所是。

了解孩子的憤怒很難,難在需要父母自我成長,變得更成熟、更穩定。

阻止孩子發怒卻容易得多。

于是,許多父母無意識地選擇了走容易的路,用種種方法阻止孩子表達憤怒。

不被允許發怒的孩子最可憐

有位媽媽曾給我們留言提問:

兒子三歲半,生氣的時候會打自己,問他為什麼,他說“又不能打别人,隻能打自己”——

該如何處理孩子這種自我攻擊行為?

問及養育過程,這位媽媽補充:

孩子一歲左右被送回老家,近期接回身邊。

孩子鬧脾氣時,媽媽經常罵孩子,生氣地警告孩子“不可以”。

罵過再去抱孩子,孩子就會說:

“我又不是好寶寶,你抱我幹什麼?”

每天早上,孩子都不願意媽媽去上班,總要哭鬧一會兒,媽媽走之後,孩子又表現得若無其事……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看到這些描述,我很心疼——這個寶寶太可憐了!

很顯然,被送回老家、見不到媽媽的經曆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想要媽媽,又不敢完全依戀媽媽,害怕再度面對分離。

如驚弓之鳥的孩子,特别渴望媽媽無條件的愛和全然的接納。

然而,每當他用發脾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足、不舒服、不安全,每當他用發脾氣的方式試探媽媽的包容與愛是不是足夠,都遭到媽媽的否定和拒絕。

孩子内心經曆了怎樣的失望和絕望啊!

媽媽不能承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隻好攻擊自己——

這個三歲半的孩子在自己十分匮乏的情況下,還在被迫滿足媽媽的要求!

自我攻擊呈現的是孩子對母親和關系的無法信任。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這時,唯有不帶評判、不帶改造的母愛才是解藥。

允許孩子爆發負面情緒、扛住孩子的報複、攻擊才是辦法。

如果能讓孩子體驗到,無論怎樣,親子關系都是安全穩固的,使孩子能夠直接表達對媽媽的不滿,同時放心享受媽媽不離不棄的愛,

那麼,孩子的攻擊行為自然會消退。

憤怒沒那麼可怕

如果你定義憤怒是不該存在于世的情緒,發怒是必須禁止的行為,那麼你很可能是個缺愛的孩子。

别着急,我也是——

缺愛并不是罕見的事。

我的父母笃信“吃虧是福”,做人必須不争不搶、大度謙讓。

而生氣明顯是表達不滿、不平的情緒,與他們的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

作為他們的孩子,我成了不被允許生氣,更不被允許發怒的那個。

如果我感到憤怒不平,在他們看來,那不是環境和别人的問題,而一定是我心胸狹窄,“忍功”不夠。

于是,有很多年,我一感到憤怒升起,就會随之感到羞恥——

父母對我憤怒情緒的排斥表情就會旋即浮現。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顯然,我得到的不是無條件的愛,我憤怒、攻擊的部分就不被愛。

這導緻我也不能全然地愛自己,總是回避、壓抑自己的憤怒感受,在人際相處中害怕競争,害怕沖突,不敢維護自己的邊界,不敢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容忍别人、委屈自己的模式,讓我吃了不少虧,卻沒如父母言之鑿鑿的那樣因吃虧得福。

很多時候,我知道,我選擇吃虧,不全因為善良,更多是出于恐懼。

我害怕一旦我表現出攻擊性,就會失去我所珍視的關系。

就像小時候,隻要我表現出生氣,父母就對我嗤之以鼻,用鄙夷和抛棄對我進行威脅。

自從我開始練習正視并接納自己的憤怒,以憤怒為信号,去覺察自己未被滿足的身心需求,然後照顧自己、保護自己,幸福感就會倍增。

來,教你情緒收納

人類有喜怒哀懼四大主要情緒,四者各具價值,缺一不可。

西班牙繪本作家安娜 耶納斯在《我的情緒小怪獸》中,将喜怒哀懼畫成了不同顔色的小怪獸,它們都住在孩子的心房裡。

來自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快樂,就像太陽一樣明亮,和星星一樣閃耀,很容易感染身邊的人。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生氣的時候,你想大吼大叫,想對别人發脾氣。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傷心,像濕答答的下雨天,讓人變得無精打采。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害怕像個膽小鬼,總是待在黑漆漆的地方,不敢出來。

如果小怪獸們混在一起,孩子就會覺得心裡亂亂的、怪怪的,而将它們分色整理,裝進不同的罐子,就會感覺清爽很多!

倘若孩子時常鬧脾氣,又說不清怎麼了,不妨給他講講情緒小怪獸的故事。

協助孩子分辨情緒、了解情緒、給情緒命名,孩子的情緒問題就會改善許多。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大多數父母不知道,孩子改掉這個“缺點”,未來路會很難

對成年人來說,将情緒當成自然現象去觀想,是不錯的情緒安頓方法。

如果一個人看着太陽、月亮說“你給我快點落下去”,或者“你給我快點升起來”,大家一定覺得他瘋了。

日升月落是隻能看見而不能評判、操控的自然現象——

其實,人類的情緒也一樣。

不論這情緒是屬于我們自己的,還是屬于家人、孩子的,不評判、不操控,隻是看見,看見,看見,它們便會自然地升起落下。

願你如其所是地愛情緒,愛孩子,愛自己,收獲真實、完整、甯靜的人生。

- END -

作者: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由中國最具影響力家庭教育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主持的教育交流平台。所有的家教問題,這裡都有答案!幫助千萬家長輕松育兒,從知道到做到!注:所有圖檔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

直播

你的孩子也能成為奧運冠軍,

隻是你沒有擁有發現孩子天賦的眼睛。

中午 13:00 來郭博士直播間,

讓你擁有發現孩子潛能的眼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