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首個“掃碼點餐”規範指引釋出,經營者不得強取、過度收集個人資訊

上海首個“掃碼點餐”規範指引釋出,經營者不得強取、過度收集個人資訊

掃碼點餐本是出于疫情防控和提高效率的考慮而誕生的便利之舉,如今卻因為推送廣告、增加個人資訊洩露風險等問題變了味道,成了許多消費者的煩惱。

上海首個《餐飲行業“掃碼點餐”規範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今天(2月22日)正式釋出,引導經營者對相關行為進行規範。

“過度收集消費者資訊的情況主要發生在點菜、支付、擷取折扣優惠這三個環節。”徐彙區市場監管局法規科負責人何健表示,有不少消費者投訴反映,如果掃碼後不對手機号、微信号等個人資訊進行注冊或授權,這三個環節就無法順利進行。

還有消費者反映,在某連鎖餐飲品牌下屬的不同門店點餐時,發現之前在某門店注冊的個人資訊未經同意,便被共享給了其他門店,看似去其他門店點餐時友善了不少,但細細一想,有些害怕。

《指引》是以明确,餐飲服務經營者收集消費者資訊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在提供掃碼點餐服務時,應當限于實作處理目的的最小範圍,不得強制要求消費者對手機号、微信号等個人資訊進行注冊或授權,不得過度收集消費者資訊。

餐飲服務經營者通過折扣或優惠的方式吸引消費者注冊或授權的,應當單獨取得消費者同意,不得與掃碼點餐服務捆綁。連鎖餐飲服務行業各門店之間共享消費者個人資訊的,應當向消費者告知共享範圍并明确取得消費者同意。

雖然《指引》不具有強制限制力,但內建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經營者如違反相關規定,将承擔法律責任。

《指引》明确,餐飲服務經營者對已收集的消費者資訊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洩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确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資訊。

對于經營者違法收集消費者個人資訊的,市場監管部門将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進行查處。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個人資訊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指引》還在反浪費、适老化等方面創設了一些引導性建議。比如,餐飲服務經營者應當在醒目位置張貼或者擺放反食品浪費辨別,或通過掃碼點餐的界面對消費者進行防止食品浪費提示提醒,或在提供掃碼點餐服務時由服務人員提示說明,引導消費者按需适量點餐。

針對一些餐飲門店隻提供掃碼點餐的不合理做法,《指引》鼓勵餐飲服務經營者保留實體菜單、人工點餐、現金支付等傳統方式,用多元化服務為各種類型的消費者提供便利。

上海首個“掃碼點餐”規範指引釋出,經營者不得強取、過度收集個人資訊
上海首個“掃碼點餐”規範指引釋出,經營者不得強取、過度收集個人資訊

如果出于控制成本等原因,堅持隻提供掃碼點餐方式的經營者,《指引》建議其在經營場所内外的顯著位置,向消費者明示“本店僅提供掃碼點餐”等相關資訊,友善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在店消費。

對于《指引》,不少經營者表示認同。桂滿隴上海區域負責人韋琴芝坦言,以前餐廳剛使用第三方開發的點餐程式時,沒有意識到關注公衆号才能掃碼點餐這個門檻會讓消費者如此反感。近年來,許多顧客對這一問題表達了不滿,便在去年改為小程式直接點餐,無需再關注公衆号。

“這種改進可以成為一種優勢。”韋琴芝表示,當有越來越多的餐飲從業者開始簡化點餐、支付等環節的操作,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時,可以促進良性競争,整個行業就會往更規範健康的方向去發展。

消費者唐先生則表示,餐飲業已有逐漸改進的趨勢,但支付停車費、參加商場優惠活動等領域仍是過度收集消費者資訊的“重災區”,希望監管部門能夠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