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B超、CT等影像檢查控費風暴來襲!看病換醫院再也不用重複拍片了

繼藥品、器械之後,B超、CT等影像檢查的控費風暴再襲。

2月18日,國家衛健委聯手國家醫保局等多部委印發《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管理辦法》明确,自3月1日起開展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

各級醫院的檢查不能互通,是中國醫療體系的頑疾,多年來被社會各界诟病。但影像等檢查檢驗項目是醫院收入的重要來源,醫院肯定不願放棄。

國家衛健委很早就開始為資訊共享、結果互認做準備。根據國家衛健委回複人大代表建議時的表述,全國2200多家三級醫院已經初步實作了院内資訊互通共享,目前正在研究推動醫聯體内不同級别醫院資料共享。

本次《互認辦法》出台之前,健識局就獲悉,國家醫保局招采資訊平台内有檢驗結果的相關子產品,隻要全國各級醫院能統一标準,并與平台對接,就能實作醫院資訊共享,還能完成對檢驗結果監控的目标。

技術層面已經完全沒有障礙,要破除的是個别醫院自己小團體利益的障礙。

全國分級、地區協定

意在遏制患者重複檢查

推行互認之是以艱難,“不願認”是重要原因。

早在2005年3月,時任廣東省惠州市市政協委員黃琳在兩會期間就提出了“推行醫檢報告互認制度”的建言。杭州、哈爾濱、北京等城市也開展過醫院之間結果互認的試點工作。

但到今天,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還沒法在各級醫院之間推行,廣大患者依然要接受重複檢查。這與醫院經濟收入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多年前行業有個預設的比例:一家大三甲每年的藥品收入和檢查費收入比例大緻是1:1。

随着藥占比考核、取消藥品加成、醫保控費、帶量采購的政策逐漸落地,藥品收入占比降下來了,各種檢查檢驗費用卻越來越高了,而且成為醫院收入的核心部分。

B超、CT等影像檢查控費風暴來襲!看病換醫院再也不用重複拍片了

多開檢查、重複檢查,醫院可以創造收入,也能平衡藥占比;對醫生來說,有了更多的檢驗檢查項目,診斷就簡單多了。這是醫院醫生都願意做的事情,唯獨苦了患者和醫保基金,尤其是跨院治療,都是進口裝置做出的核磁、CT影像結果,往往還要重新檢查,既耗時又費錢。

技術上說,醫院不認可别家的檢查檢驗結果,也有一定原因。曾有臨床醫生向媒體表示,不同級别的醫療機構的檢驗能力不同,質控标準不一,檢查互認存在風險。

這一技術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由國家衛健委出面統一技術标準,并進行認證就行。這次《互認辦法》,正是這麼設計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指導轄區内醫療機構統一檢查檢驗結果報告單樣式,确定檢驗應當使用的方法及參考區間。

按照國家衛健委的統一部署,檢查結果互認分為不同層次。滿足國家品質評級的,互認範圍是全國;僅滿足地方評級的,互認範圍為所在地方。不同地區也可以通過簽署協定,成為互認協定區域。分析人士指出,這類似于藥品集采的跨區域采購聯盟。

相應的,《辦法》明确:各級醫保部門積極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引導醫療機構主動控制成本,加強醫療服務行為的縱向分析與橫向比較。

這是國家衛健委與國家醫保局聯手改革的展現。一位長期觀察醫保資訊系統的從業人員向健識局預測:當醫院檢查結果統一形成子產品化之後,可直接對接國家醫保局的招采平台,實作與醫院快速結算,同時能進行實時監控醫生處方行為的合理性。

國家衛健委要求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制訂各自的品質評價體系,推動轄區内醫院檢查檢驗結果的互通共享。這意味着标準制定權落在各省市衛生主管部門手裡。

GPS做好準備

AI應用面會擴大

醫療機構檢查結果互認,業務上最大的難點在于破除醫院自身利益,技術上最大的難點則是不同級别醫院檢驗能力的提升。

衛健委提出的檢驗結果互認“”五大原則“中,最後一條是“以接診醫師判斷為标準”,也就是說,其他醫院的檢驗檢查結果能否被互認,取決于醫生的臨床判斷。

這就要求不同醫院的檢驗檢查能力要達到幾乎一樣。檢驗結果好辦,大部分檢驗項目都已經标準化,互認難度不大。最難的是影像檢查項目,同一台CT、同一台核磁,不同的技師操作,檢查結果可能都有差異。

多位醫院管理者曾向健識局表示,醫院現如今必須轉換思路,通過AI智能化提高醫生的技術能力。

一家AI醫療公司市場部的負責人告訴健識局:數字化産品準确性高,還能識别不同級别檢查裝置的診斷結果,使得“隻有特殊的疑難雜症才需要高更配置的機器”。

B超、CT等影像檢查控費風暴來襲!看病換醫院再也不用重複拍片了

減少重複檢查檢驗,國家衛健委的政策給了AI醫療新的戰場。健識局了解到,GE、西門子、飛利浦都紛紛通過招攬合作夥伴的方式,布局AI醫療的生态圈,而東軟、華為等國内企業則紛紛下場,釋出醫療影像的雲平台。目前很多影像裝置都有AI的輔助,檢查結果互認的技術壁壘正在被消除。

大型醫療裝置制造商也在逐漸做由“硬”到“軟”的業務轉型。多位業内人士指出:從短期來看,醫院購買硬體裝置的需求将被抑制,醫院通過AI提高診斷水準。是以裝置商不得不順應這種趨勢。

這有可能造成對專業AI醫療供應商的擠占。不過目前還沒看到這樣的現象,AI醫療企業和裝置商依然保持了較好的合作關系。但随着今年3月1日,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認證工作正式開展,AI醫療行業可能會迎來一次調整。

#AI醫療##影像檢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