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23個國際母語日納西母語座談會上 我們用母語暢談母國文化

傳播麗江新聲音 做有價值的内容

2008-2021 13 周年祭

第23個國際母語日納西母語座談會上 我們用母語暢談母國文化

昨日(2月21日)是第23個國際母語日。國際母語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是1999年11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般性大會宣布:從2000年起,國際母語日設定在每年的2月21日,旨在促進語言和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多語種化。對納西文化來說,納西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護、傳承好母國文化,多位民族民間文化工作者、文藝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納西母國文化。

暢談母語的作用和魅力

參加座談會的有和集虎等老一輩藝術家,也有和蓉、和龍強等年輕的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大家圍坐在火塘邊,品着茶水暢所欲言,再現“納西講聚營”的良好氛圍。(納西講聚營的漢語大意為:納西人喜歡聊天,善于聊天,聊天講話就像美味的飯菜一樣可口)。

第23個國際母語日納西母語座談會上 我們用母語暢談母國文化

組織本次納西母語座談會的民族文化專家、藝術家木誠老師說:“納西母語有其獨特的魅力,有多種功能,大家以第23個國際母語日為契機坐在一起,互相交流探讨,對民族語言的傳承有積極的意義。”

座談會氣氛溫馨祥和,大家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觸,傳遞出自己對納西母國文化的了解,特别有意思的是,座談會全程用納西語交流,頗顯母國文化的魅力。

第23個國際母語日納西母語座談會上 我們用母語暢談母國文化
第23個國際母語日納西母語座談會上 我們用母語暢談母國文化

“孝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納西文化中也有關于孝道的很多故事,以納西語講述關于孝道文化的故事,感覺很親切。”

“聽說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情報頻頻被日軍破譯,是以在部分少數民族軍隊中,就用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來傳遞情報。”

“在母語歌曲中,歌詞的魅力是占了很大比重的,是以對于以本民族語言創作歌曲的歌手來說,深入了解本民族的語言文化是很有意義的。”

……

座談結束後,所有人手牽手,跳起《哦孟達》《熱美蹉》《呀哈哩》等納西族傳統歌舞,共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第23個國際母語日納西母語座談會上 我們用母語暢談母國文化

母語是難以被其他語種代替的“根”

在參加納西母語座談會時,一時想起納爾遜·曼德拉的一句名言:“如果你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跟他交流,他會記在腦子裡;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語言跟他交流,他會記在心裡。”相信大家都能體會它的含義,中華文明曆經上下五千年傳承,母語一直是國人引為自豪的,記得小時候,老師教過一首《中國娃》,裡面有幾句歌詞至今記憶猶新:“最愛說的話呀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第23個國際母語日納西母語座談會上 我們用母語暢談母國文化

還有一個故事,說有一位著名的英文翻譯家,了解到中國的古詩詞極具魅力,于是試着将“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一句翻譯成英文。結果,經他翻譯的句子再譯成中文時就成了“如果你想看到一千裡,請上樓去。”老師說,唐詩宋詞元曲等,永遠是我中華文化的根,難以被其他語種準确翻譯,即便勉強翻譯出意思,也會失去其韻味,中國56個民族,絕大多數都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都有自己的“根”,這些衆多的“根脈”都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23個國際母語日納西母語座談會上 我們用母語暢談母國文化

納西族著名學者楊福泉說:“母語是文化的根,沒有了母語的承載,文化也就消亡了。祝願每個民族,都能傳承好作為文化之命脈的母語。”

第23個國際母語日納西母語座談會上 我們用母語暢談母國文化

參與座談會的民族文化工作者、民族民間藝術家們都表達本次座談的感受,母語是文化的根,納西母語的社會功能、文化價值等是顯而易見的,納西族童謠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就是例子。放眼整個麗江,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多民族文化燦爛奪目,在“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時代主旋律下,傳承好母語、用好母語、講好母語,對民族文化的傳承、弘揚有着積極、深遠的意義。

采寫:李志文

麗江市委宣傳部主管 麗江廣播電視台主辦

麗江新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承辦

編輯:李誠潔 初審:施震陽

二審:李志文 終審:和雲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