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方言亦是奇文 欣賞趣味無窮——簡說靖邊方言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方言亦是奇文欣賞趣味無窮

——簡說靖邊方言

陝西靖邊總面積5088平方公裡,版圖不扁不長,不圓不方,狀似菱形。萬裡長城,路過靖邊,如玉帶纏腰。靖邊地處馬背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結合部,可謂“塞外沙丘,鞑靼回蕃族類稠”(引《七筆勾》),多民族聚居,創造了靖邊方言的文明;半農半牧的生産方式,造就了靖邊方言的多樣性;複雜的地形、地貌,又使靖邊方言帶有了獨特性。

從整體上看,靖邊方言是一個版塊。這一版塊理所當然地納入中國北方方言區。由于靖邊是西跨甯夏、東走太原的通衢,故而青陽岔、甯條梁方言又帶有外向型,呈現向綏德方言、定邊方言過渡态勢。一般習慣把靖邊方言劃分為三個小區域,即張家畔方言區、甯條梁方言區、青陽岔方言區,其狀如數學中“%”符号。張家畔方言縱跨南北,是個長方形大闆塊,有甯條梁、青陽岔兩個方言區域,等于兩個挂邊鈴铎。

靖邊方言雖然說大部分與國語較一緻或相近,但獨具特色,充滿地方風味。這裡,少講一般,多說個别。可從遣詞造句、讀音、語義及語言走向等幾個方面進行簡說。

一、求美求新求奇 别具一格

靖邊方言,極講言辭修飾。漢語中的誇張、比喻、借代、摹繪等手法,在靖邊方言中應有盡有。與靖邊人攀談人文,便會“猴娃娃長,瓷老漢短,愣後生渾,野女子酸”,娓娓道來。說人醜樣,有“前崩顱,後馬勺,稱錘鼻子豬眼窩”“猴兒眉,雕兒嘴,砂鍋肚,羅圈腿”之說。人患天花,面留疤痕,會講“疤摞疤,疤套疤,疤上有個倒插插,裡面能裝二兩沙。”将人老實、呆闆、死相調侃成“鬧秧歌是背鼓的,打窯洞是推土的,過大事是馱水的,劃拳場是喝酒的”。評品食品優劣:“一百裡扁食八十裡糕,五裡雜面餓折腰”。這些方言不是三言五語,而是可以車載鬥量。一女子看婆家歸來,衆人問感受,回答是:“沙蓬腦婆婆,朽骷子漢,天公雞公公在當院裡站”,說得衆人忍俊不禁。一男子相親,見女子長得又瘦又小,很不稱心。可外爺是媒人,要極力促合婚事,便相勸道:“但是個鍋鍋,怎就盛不下個勺勺”?一個人辦事一舉兩得,用靖邊方言會說“二股杈打老婆,一下頂兩下”。一家娶回新媳婦,鄰居在婆婆面前贊美媳婦,婆婆卻以“捉住一把韭菜問老小”來評說媳婦做活慢。

摹繪在靖邊方言中運用得惟妙惟肖。家畜家禽在靖邊人生産、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人與家畜家禽溝通是比較困難的。然而,聰明的靖邊人利用摹繪手法,讓家畜家禽通過條件反射,與人交流。牛的叫聲“哞--”,人叫牛便用“哞哞”;羊叫“咩--”,人叫羊用“咩咩”;驢吃草時鼻孔會發出“嘟”的聲音,人叫驢用“嘟嘟”;貓叫聲“咪嗚”,人叫貓“咪咪”;雞覓食時發出“咕咕”聲音,人叫雞“咕咕”;常用“獸”讓狗對目标發起攻擊。逼真的摹繪手法,使人與啞巴畜牲之間達到巧妙溝通,融洽相處。

諺語、歇後語,順口溜,在靖邊方言中更是一朵奇葩。

在人情世故方面:“人愣不知人愣,馬奔不知馬奔”“西瓜掉到油缸裡,又圓又滑又難拿”“空心心火,實心心人”來評價。說男人靠不住,用“麻袋片拿來做旗袍,不是那料子。”來形容總結天氣,農事方面:“太陽倒燒,曬出貓尿”“莊稼處暑不出頭,不如砍了喂老牛”等等。甯條梁在明清時期曾是蒙漢商阜,有人總結其時甯條梁風味小吃為:“老賈的小吃陳林的馍,趙四的醪糟是絕活;老郭、老安的軟米糕,神仙吃了也說好;王和尚的鹵雞蓋三邊,張三的鹵豬頭名聲遠。”靖邊人富于創新。20世紀70年代,天賜灣公社一幹部從城河(冬季有蘆嶺瀑冰佳景,清代曾被譽為靖邊八景之一)歸來,逢人便說,他發現了一個歇後語,“石崖下的冰溜子--涼棒”,聽後,令人拍案叫絕。

靖邊是信天遊故鄉,方言自然滲透其中:“雞蛋殼殼點燈半炕炕明,燒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窮”“牆頭上跑馬還嫌低,面對面坐着還想你”。信天遊把靖邊方言帶入了大雅之堂。

方言亦是奇文 欣賞趣味無窮——簡說靖邊方言

用方言交談,靖邊充滿泥土芳香的典故不少。有一個楊老漢女婿當教師,常不在家,這次送女到家,可好女婿入門。送女回來,老漢十分開心,逢人便說,這次送女送了個安磨(正好,合轍之意)。以後,這話成為當地的一個典故流傳,“楊老漢送女,安磨。”靖邊此類典故很多,且都有出處,聽了這些典故,給人有“打一個比方勸一個人,打一個和尚滿寺紅”的感覺。

還有一些俗俚諺語,說出來是讓人長智的。“四大”是中國人歸納和總結事物的一種方式,如“四大美人”“四大發明”“四大奇書”“四大書法家”等。靖邊方言說“四大”常選用最典型、最貼近生活的事物,啟開人們智慧。有一所鄉村學校的教師下午無事,看到對面山上犁铧發光,學校教室窗上玻璃反光,一位上司眼鏡閃光,一位教師發笑時金牙露光,便編出“四大明”:“窗上的玻璃,犁上的铧,姚校長的眼鏡,謝老師的牙”。

靖邊方言中愛用重疊詞。如小孩叫“娃娃”,碗叫“缽缽”,肥是“胖胖的”,紅說“紅豔豔”,綠說“綠臻臻”等。在此收編了幾句順口溜:“解放前,山山坬坬秃秃的,家家戶戶窮窮的,穿穿戴戴爛爛的,屯屯甕甕空空的,吃吃喝喝稀稀的。”

在遣詞造句方面,靖邊方言可以說是“扳頭罐罐做酒哩,般般樣樣都有哩”。在表述一些複雜的事物場景,複雜的事物發展過程,也不遜色。一人久病初愈,活動受限,身體虛弱,靖邊方言會說“還不吃針線呢,對付點。”或者說“圪扶扶的,沒緩到啊”;兩個方面對接不到位或者難以對接,國語說“方鑿圓枘,龃龉難入”。靖邊方言會說“撬仰仰”,或者說“錯齒齒”。

二、變音變調變讀 耐人尋味

在西安省城,偶爾談到靖邊方言,有人自诩是靖邊方言通,用“克拉克來?”提問,聽者如堕五裡霧中。

靖邊方言,組合奇巧,詞義豐富,在研究音義時有幾點必須注意到。

一是少數民族語言影響。靖邊縣域之内漢民族與少數民族長期共處,少數民族語言對靖邊方言不能沒有影響。靖邊方言中有一些舌尖音,在漢語字典、詞典中無法找到。如蒙語“喝拉少”,是好的意思,而其發“拉”的音時,舌尖彈動,如鳥兒抖翅。此音在吆喝牲畜時常也會聽到。如喊驢常用“得—兒~”。類同的還有摹繪貓叫發“ra”音,此音常常形容小孩啼哭。一所學校開學,一小孩前去報名,說自己叫“rua rua”。難住一校科班出身教師。最後教師們臨時應急,造出了一個大口内加滿字的字,其根據是當地春天下雨時,兒童們邊跑邊唱“老天爺爺好好下,豌豆莢莢滿口wa”(大口吃之意)。類似的還有“圐圙”“忽窯兒”“叼兒”“蛋兒”等。有些在漢語中無法表達,隻好用其他字代替,如“圐圙”,政府檔案用“庫倫”代替。音接近,意思就談不上了。靖邊還有一些用少數民族語言命名的地名,如伊當灣(伊當為内蒙人名)、毛烏素(有水的地方)、敖包梁(由人工堆成石頭堆)等。蒙古族與漢族比鄰,靖邊不少人會說蒙古語,并總結成順口溜:“不打衣地是吃飯,忽裡忽噜幾大碗”“貓咪咪,狗腦害,毛驢就是爾及蓋,嫂嫂便叫扁力蓋。”

二是文言文影響。文言文是華夏祖先創造的寶貴文化遺産。靖邊方言,對文言文吸收是很多的。這部分文言文通過公文告示、聖經典籍傳來。靈棚之下,婦女哭喪:“大(父親之意)也,你死得好慘也",哭訴中即有“之乎者也”。由于文言文是書面語,傳來傳去到口語中多變音變意。“彈劾”本是指官場上對官吏罪狀揭發和制裁,到靖邊方言裡,卻說成“攤火”,其意變為破壞、損毀。岑彭、馬武是東漢初兩員虎将,為劉秀政權立下汗馬功勞。二人名字用到靖邊方言裡,卻成了不知情趣,蠻不講理的代名詞。

三是古讀音影響。在“g、k、h、j、q、x”等讀音中,常常會出現張冠李戴,陰差陽錯現象。一教師上課,有别人聽課。這位教師讀“鞋”字時,當地該字讀“孩”音,而國語卻讀:“xié”,出于無奈,這位教師這樣拼讀:“西衣也孩”,學生哄堂大笑,聽課老師莫名其妙。方言“孩”的讀音,在這位教師心裡已定位,他硬将拼音往方言上“扭”,才出此笑話。這樣的讀法,在方言中不是絕無僅有,諸如秦始皇之“秦”,讀“岑”;項羽之“項”,讀“沆”;天下雨之“下”,讀“哈”;去哪裡之“去”音讀“克”;打家劫舍之“劫”讀“切”;天崖海角之“崖”讀“乃”等。還有一些方言,讀兩個字的音,卻表一個字的意,像在讀“切韻”。切韻由兩個字組成,前一個字取其聲母,後一個字取其韻母,如“鞭”:卑連切:“歌”:古俄切;“厚”:胡口切;“牢”:魯刀切等。靖邊方言有少數保留了其原生态讀法。可能是當時有些字不好拼讀,将這類方言,編成一首打油詩,供大家欣賞:

腳下不浪不攔人,燒酒掉在窟窿中。

不撈不拉到處尋,圐圙黑廊辨不清。

文中用6個切韻詞組,其中“不浪”,棒之音、意:“不攔”,絆之音、意;“不來”,擺之音、意;“窟窿”,孔之音、意;“不拉”,扒之音、意;這部分方言用詞至今沿襲。

四是宗教影響。靖邊人對宗教信仰虔誠到無以複加的程度,見廟宇就燒香,見神像就叩首。縣域道教、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基督教應有盡有。宗教影響着靖邊人的品德行為,同時影響着靖邊人的方言。說技巧是“鬼八卦”,受騙上當是“二鬼擡轎”,詛咒男人、女人是“和尚”“姑子”,罵潑辣而不講理的女人是“母夜叉”,受到未防備的打擊是“暗害無常”,無常是閻羅殿中最惡的魔鬼。行為不光明正大地叫“鬼人”;行為不端,且反複無常,做事鬼祟叫“毛鬼神”;說話、做事沒把握叫“二百五成神”;鬧事稱跳“娘娘神”。對天發誓叫賭咒,由于賭咒常常不依事實為依據,故靖邊方言又有“賊漢賭咒驢放屁,燒扒頭賭咒神不記”之說。此外,還有“喪門星”“羅吼星”“狗攪星”“活閻王”等說辭。有些詞彙直接用宗教語言表達,如感歎某些事物便說“阿彌陀佛”……取得理想效果便說“上上大吉”,一件事發生了很大震動效應,便說“雷翻垠震”,以上一是佛教語,一是卦語,一是易經用語。

五是傳話變調。人常說,“十裡方言不一般”。指的是走出幾十裡,語言發音便不一樣了。靖邊一些方言不好了解,但仔細考證,卻是發音傳播的問題。比如:“席麻灣”(現為縣内一鎮名),原是歇馬灣之意。這樣的詞彙很多,如晌窩之“窩”是午的誤傳。“黑塗婆姨罡竈火”,“黑”為糊的誤傳。“臨明”之“臨”,為黎的誤傳。人發怒時,會說“特你”,實際上是“他娘”的意思,由于要罵人,又有顧忌,說來說去說變了音。同樣,甯條梁人說“安”為“南”,“襖”為“惱”,青陽岔人說“我”為“鵝”,這些不同發音,都是生活中語音傳遞差異造成的。

方言亦是奇文 欣賞趣味無窮——簡說靖邊方言

生産、生活是語言的大舞台,細細分析靖邊方言構成會發現,古代的、當代的、戲文小說的、經書告示的、生産的、生活的都有,前邊所說多樣性,即雲此。

作者:馬國廷

靖邊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主辦

監制:林澤

主編:燕昆山 責任編輯:馬金娥

方言亦是奇文 欣賞趣味無窮——簡說靖邊方言

靖邊文旅 /抖音·快手 /微網誌·微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