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現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帶給人們壓力,能夠自我調節的人抗壓能力強會正确面對,心理承受能力差難免思想出現偏差意志消沉,甚至抑郁影響正常生活。成人羨慕天真爛漫的孩子隻要每天上學就可以,不用承擔工作的壓力,也不用考慮生活的責任,享受着父母提供的優越生活無憂無慮。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然而這隻是成人以為的,孩子内心壓力并不一定比成人小也會抑郁。劉女士一家在北京生活,有一個12歲的兒子,為了能有光明的未來,她把孩子從北京送到河北最好的重點中學讀書。

在學校住宿時,孩子忽然每到晚上就會肚子疼、胃疼,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和同學也很少交流。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劉女士帶着孩子去醫院,被診治為輕度抑郁,醫生表示因為心理壓力太大導緻身體不适,屬于非器質性疼痛。常見的現象如胸悶、腰酸背痛、頭頸部疼痛等,純屬“心理疼痛”如果從根本上醫治就需要緩解心理壓力和障礙。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5個孩子有1個抑郁

中科院在今年釋出的2019-2020年《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中有資料表明:2020年大陸青少年17.2%有輕度抑郁,7.4%呈重度抑郁,相當于超過20%的青少年都有不同程度抑郁傾向,意味着平均5個孩子1個抑郁。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也許在成年人看來難以了解,孩子有什麼理由抑郁?無非是被家長寵愛,矯情罷了。真實資料擺在眼前,孩子心理壓力超出承受範圍,不良情緒沒有及時被發現疏導堆積在心理,最終瀕臨崩潰邊緣。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3種家庭,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父母希望子女成才,往往注重成績忽視心理,甚至一些教育方式把孩子推向抑郁。尤其是下面的這三種家庭,看看有你家嗎?

1、焦慮傳遞給孩子壓力

《小舍得》中的田雨岚是衆多父母典型代表,在她眼中沒有任何事比學習成績重要,孩子沒有自由時間,沒有自由空間,連自己最基本的興趣愛好都不被允許,隻有學習。兒子悠悠在這樣的高壓下,學習成績确實不錯,而他内心并不快樂壓力巨大。

悠悠曾說:媽媽隻愛成績優異的我,并不是愛我。最終悠悠瀕臨崩潰,在考場把試卷撕毀。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在多數父母眼中成績很重要,仿佛成績決定着未來,高期望導緻焦慮,傳遞給孩子的是巨大壓力。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不如成績重要,内心的焦慮和壓力得不到釋放,迷失自我心理出現偏差。

與其焦慮不如耐心引導多陪伴,挖掘孩子潛能和長處,讓他在父母的指引下找到屬于自己的路,快樂地走下去。

2、忽視情感需求

《小舍得》中悠悠哭訴媽媽隻愛成績優異的自己時,分明是難以承受壓力希望得到了解和疏導,而田雨岚卻認為自己處處為兒子好,為什麼反被怨恨,她很氣憤甚至泣不成聲。如果她站在孩子角度考慮,能夠放下成績的執念及時疏導,也許就沒有悠悠最終崩潰考場撕試卷的行為。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美國一位叫Kevin Scruggs的父親,每一學期第一天開學都會給女兒錄一段視訊,從女兒上幼稚園開始堅持了13年。女兒從幼稚園的小朋友長成一位少女,視訊不長但是讓人看到的是父親對女兒濃濃的愛,女兒對父親的依賴和信任。

這位爸爸每次都會問女兒同一個問題:第一天上學,心情怎麼樣?女兒從分享幼稚園的時光,到進入國小後講述學校生活,到了青春期分享的便是自己的愛好等等。每年内容都在變,不變的是父親對女兒心靈上的呵護和情感需求的重視,還有女兒與日俱增的自信笑容。

每次視訊都以父親真誠地一句“我愛你,寶貝”結束,女兒回複給爸爸也是真誠的愛。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這位父親用實際行動表明對女兒無條件的愛,也用這樣的方式打開孩子的心靈,讓她敞開心扉。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内心隻感受到被重視,心情不暢會第一時間想到與爸爸交流,怎麼有機會抑郁呢?

3、否定、貶低孩子

曾有網友分享過一個案例,一位媽媽帶着抑郁症孩子複診,等待過程中孩子開始看書,醫生表揚用功,而媽媽卻不以為然地說那是假用功。可想而知這個孩子的抑郁症也許就是源于媽媽一次次打擊和否定,即便醫生醫好了抑郁症,媽媽的教育方式不改變也徒勞無功。

父母以為打擊和否定能促使孩子進步,避免驕傲,但是打擊否定帶來的副作用是自信逐漸喪失,沒有積極性。越被打擊否定挫敗感越來越強,最終自我認知偏差,沒有自信不能把握自我,糟糕的情緒如影随形。

令人堪憂!5個孩子1個抑郁,這3種家長容易讓抑郁“盯上”孩子

誰都想被認可被肯定,這是本能的心理需求。孩子隻有在肯定和鼓勵中才能建立自信,産生積極心态,也就多了成功的可能。

枕邊育兒寄語:

人生不是考場,孩子的成長過程也不是考卷,答案沒有唯一,優秀的标準也不僅限于成績優異。父母隻有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用對教育方法,充分發揮長處,呵護心靈,他才能做最好的自已,快樂地學習生活。孩子的成長沒有重來,培養成為一個内心豐富,樂觀向上的人比成績優異而内心荒涼、不堪一擊要好得多。

(本文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