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鄉,顧鄉!|金融作家劉世勝《抹不去的顧鄉屯記憶》出版

日前,黑龍江金融作家劉世勝的散文集《抹不去的顧鄉屯記憶》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近年來,哈爾濱人書寫哈爾濱成為一種潮流和時尚,但是還沒有一本寫顧鄉曆史的文學書籍,此次劉世勝的散文集填補了空白。

故鄉,顧鄉!|金融作家劉世勝《抹不去的顧鄉屯記憶》出版

劉世勝是黑龍江金融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線上簽約作家,曾先後出版散文集《靈悟拾萃》《神州走筆》《穿越紅塵》等多部著作,他的新書《抹不去的顧鄉屯記憶》對于哈爾濱顧鄉這一特殊區域曆史變遷的詳實記錄,凝聚着真摯的故鄉情懷。

劉世勝文字表達老練,具有很強的知識性、思想性和藝術感染力,其中部分文章曾在國家級主流媒體發表,并受到廣泛好評。還有多篇文章,在網絡上獲得極高的浏覽量。

故鄉,顧鄉!|金融作家劉世勝《抹不去的顧鄉屯記憶》出版

中國金融作家協會主席閻雪君接受采訪時表示:" 劉世勝通過這部新書,将自己的家鄉——顧鄉屯的發展史進行了豐富且詳細的描述,把時間和記憶傳回到了那個峥嵘歲月,一輩輩的顧鄉人,用辛勤的汗水,改變了家鄉的模樣。一幕幕時代的過往躍然紙上,猶如跳動着帶有溫度的脈搏,記錄着每段曆史中具有鮮活生命的符号,永遠保留在人們的心中,成為揮抹不去的記憶。"

故鄉,顧鄉!|金融作家劉世勝《抹不去的顧鄉屯記憶》出版

劉世勝(左)于 1982 年與弟弟妹妹在家門口顧鄉屯的留影

中國電影 " 華表獎 " 獲得者闫星華表示:" 讀劉世勝的這部新著,總能引人深思和回憶,想起了那個離我們遠去的年代,想起了那個時代的人和事。這部新書取材于他生長于斯的顧鄉屯,人們日常生活的真實體驗,是老顧鄉人的真實生活寫照,那一幅幅精湛的畫面,跳躍着智慧的光芒。這即是寫兒時的回憶,更是寫時代的變遷。細緻而淳樸的描述,使人親切感倍增,凝聚的是人們對時光的不舍,對歲月的留戀,更是對美好未來的期望。"

《抹不去的顧鄉屯記憶》選段,讓我們先睹為快:

" 馬市 " 影響東三省

說到 " 馬市 ",老顧鄉屯的人都知道,就是指現在的 " 清河灣 " 這片區域,這一帶曾是哈爾濱最早的馬市。當年這裡的居民住戶很少,而大車店卻相對較多,很友善在河溝兩岸開辟為販馬的交易場所,哈爾濱周邊買馬的農民也願意到這裡來選購,使得這裡的生意十分紅火。

其實,早在清代末期,這裡的馬市交易就已初具規模了,大批來自内蒙古高原的馬販聚集于此,自發的騾馬交易,形成了當時東北三省最大的馬市,這裡的繁榮景象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期。

據老人講," 馬市 " 之是以在這裡形成,是因為這裡地理環境優越,河水清澈,荒草茂盛,還有一眼望不到邊的荒地,供大批騾馬在此聚集。騾馬被牽到這裡交易時,渴了有水喝,餓了有草吃,這種天然的優越環境,使馬市規模越做越大。

随着馬市的繁榮,居民住戶也逐漸增多。哈爾濱解放後,這裡成立了人民公社,即幸福公社。解放初期,馬市還存在,隻是規模在逐漸縮小,基本都集中到河溝以西的地面,随着人民公社合作化的推進,馬市正式退出 " 清河灣 "。

" 馬市 " 退市後,這裡便被外來人口所占領。居住到這裡的人口多數是闖關東的移民,他們來到這裡跑馬占荒,邊居住邊種地。為防寒房屋蓋的都比較低矮,常常見到居民養的雞飛到房頂上去曬太陽。再後來,這裡又成了外來務勞工員的暫住地,住房的密度也增加了,人們見縫插針的建棚戶,逐漸形成了一條條汽車進不去,病人擡不出的 " 九曲十八彎 " 的小胡同。

世事變遷,滄海桑田。

現如今,屬于原 " 馬市 " 的 " 清河灣 " 前的城鄉路已然拓展為埃德蒙頓路,并成為省内最大的汽車銷售一條街。從馬市到車市,馬市終究要涅槃,日漸喧嚣的喇叭聲取代了清脆悅耳的馬蹄聲,而曆史發展變遷的印迹,卻在當地居民的眼中依然清晰浮現。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申志遠 于秋瑩 文 / 攝

編輯:王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