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躺着就能掙錢的第三方檢驗巨頭,為什麼不希望疫情擴散?

1月12日許昌警察局釋出了一則通報,關于鄭州金域的區域負責人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實施引起新冠病毒傳播或有傳播嚴重危險的行為,對該負責人涉嫌刑事犯罪立案偵查并采取強制措施。

随後有個别自媒體根據這一個官方的通報,展開了無限遐想,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就是造謠金域“投毒”的說法,直到現在依然有人問我此事的真實性。

在沒有官方的通告以前,要讨論此事的真實性,我們要了解一個問題,就是金域醫學這家公司到底希不希望疫情擴散?答案是——不論從常識角度、道德角度、還是從利益角度,都不會希望疫情的擴散。

常識角度是一個千億級别行業的龍頭公司不會為了這些利潤而做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道德的角度是基于我長期對金域的跟蹤、對管理層的了解,我認為公司管理層是具有長期戰略眼光和社會責任心的,但這點的判斷過于主觀,就不做詳細的介紹了,這裡講一下,為什麼從利益角度金域并不會希望靠做新冠檢測賺錢。

為何新冠疫情并不利于金域長期利益?

除了醫藥行業的投資人以外,大多數的投資人、以及大多數的老百姓,并不知道金域醫學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原因是這家公司做的主要是To B的生意,他的客戶主要是醫院,而與大夥接觸的很少,金域所在的行業是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ICL),簡單來說就是幫醫院做檢測服務。

躺着就能掙錢的第三方檢驗巨頭,為什麼不希望疫情擴散?

金域收入結構/圖源:蘿蔔研投

我們去醫院做體外診斷檢測的時候,不同病種會查的項目種類非常多,而有一些是醫院自己的檢驗科沒有能力做的項目,這個時候醫院會把樣本送給金域這樣的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讓他們幫忙做檢測服務并出具檢測報告。

在疫情前,2019年金域醫學的營收是52.69億元,已經是國内ICL行業的絕對領軍企業了,但是金域醫學的毛利率隻有39.48%、淨利率隻有7.88%,盈利能力這麼低的原因,就是ICL本身是一門重資産的“辛苦活”,金域前些年建設了比較多的中心實驗室,這些中心實驗室的扭虧需要3-5年的時間,疊加前些年的競争一直非常激烈,是以直到2018-2019年以來金域的盈利能力才出現了顯著的改善,行業也将迎來出清。

躺着就能掙錢的第三方檢驗巨頭,為什麼不希望疫情擴散?

金域營收占比/圖源:蘿蔔研投

随着新冠疫情的到來,金域醫學和後面一衆的ICL公司充分受益于國内龐大的新冠檢測需求,業績也出現了大幅增長,但包括金域在内的正常檢測業務都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當然,金域的正常業務最為堅挺,2020年同比增長5%左右,2021年同比2019年增長30%左右),原因是2020年國内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出現斷崖式下跌,直到2021年也沒能恢複到2019年的水準,而檢驗量與診療人次高度相關。

這實際上帶來了兩點重要影響:第一是醫保為新冠防控支付了大量的資金,而醫保資金的支出可能會導緻進一步的醫保控費壓力,對正常業務長期發展存在潛在不确定性,第二是之前很多每年虧損、在破産邊緣掙紮的中小ICL得以死而複生,有可能重新加入到市場競争中來。

另外,由于新冠檢測本身技術含量非常低,大多數的ICL公司都可以做,新冠檢測的價格持續下降,現在大多數地區單檢的檢測價格應該不會超過40元,如果是聯檢的話就更低了,已經到了大部分醫院、大部分中小型ICL都不能賺錢的水準,未來不确定還會不會繼續降,簡單來說,不管新冠能否持續,靠新冠檢測賺錢這個生意都是不可持續的,而且還會給龍頭公司帶來負面的影響——正常業務受損、競争加劇。

躺着就能掙錢的第三方檢驗巨頭,為什麼不希望疫情擴散?

金域曆年營業收入/圖源:蘿蔔研投

也是以,金域雖然過去兩年從新冠檢測中賺到十幾億的利潤,但對于這麼一家收入原本就有大幾十億、正處于行業出清和利潤釋放期的公司來說,正常業務做到可持續的、穩健增長的十幾億的水準也不過是多花幾年時間的問題。一個能帶領金域走到今天的優秀管理團隊,不可能做出謠言中所說的事情。

為什麼我很希望金域做大做強?

在此前的自媒體謠言中,最惡劣的莫過于造謠金域“投毒”的說法,并把與金域有合作的鐘南山院士也搬出來一通黑,最搞笑的是把金域醫學的标志(六邊形中間嵌有一個三角形)聯想到“上帝之眼”,大家如果看到那個圖就能知道這種聯想多麼無厘頭和惡毒(考慮影響惡劣,這裡就不放圖了)。

類似的言論,我認為很可能就是“行走的50萬”——通過诋毀抗疫有功的優秀企業、诋毀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來引發老百姓與企業的對立,并打擊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自信,其心當誅。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既然有“行走的50萬”惡意造謠,我們這樣的專業醫療自媒體,也有必要為優秀企業正名。

很多人可能覺得,金域醫學這公司和我們日常生活距離很遠,公司好壞、發展與否與我們無關,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金域醫學做的第三方醫學檢驗服務,具有非常強的規模效應。如果隻有醫保控費降價、而沒有醫療端的降成本,隻會導緻老百姓的醫療服務品質大幅下滑,而隻有足夠大的規模才能實作降本增效,進而切實降低我們的醫學檢驗費用。

一家三級醫院的檢驗科收入規模可能隻有幾千萬,超級大三甲也就是幾個億的檢驗收入,但金域醫學的收入規模有大幾十億,是超級大三甲檢驗科收入的十倍,進而可以具有最強的規模效應,進而可以做很多醫院不賺錢而不願意做、但臨床很有價值的檢測服務。

舉個例子,一項檢測醫院的平均成本是70元,那收費很可能是100元以上,而金域做的話成本可能隻有三五十元,如果放大到國内四五千億的體外診斷市場,大家就可以知道這是多大的成本差距和效率提升。美國和日本的ICL外包率達到70%-80%,很大程度上實作了“專業化分工”。

躺着就能掙錢的第三方檢驗巨頭,為什麼不希望疫情擴散?

主要國家ICL滲透率對比/圖源:中金

是以,金域醫學的做大做強,對于大多數的老百姓來講是好消息,是提高醫療系統營運效率、降低醫學檢驗費用的重要一環,而現在ICL的滲透率仍然不足10%、按收入計金域在2019年的收入在全國醫學檢驗行業的滲透率隻有1%-2%。

研發驅動、管理卓越、前景光明

2017-2019年金域醫學的歸母淨利潤分别為1.89億元、2.33億元、4.02億元,研發費用分别為2.56億元、2.91億元、3.24億元;可比公司、行業老二是迪安診斷,2017-2019年的歸母淨利潤是3.5億、3.89億、3.47億,研發費用是1.32億、1.66億、2.12億。

躺着就能掙錢的第三方檢驗巨頭,為什麼不希望疫情擴散?

金域近年扣非淨利潤/圖源:蘿蔔研投

金域醫學做的事情本質上是醫學檢驗領域的專業化分工和規模效應,醫學檢驗存在的兩大特點是重資産、專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尤其是高端的特檢項目,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要求非常高,需要長期的研發投入和積累、持續的推出新的檢驗項目,帶動醫學檢驗技術的更新,是金域醫學核心競争力的來源,也是公司補足三甲醫院短闆的主要方向。自動化程度高的普檢項目則是需要超強的規模效應,例如技術難度并不高的新冠核酸檢測,公立醫院的綜合成本可能是金域的兩三倍。

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的核心競争力的展現,是規模效應、先發優勢、技術和人才、創新研發投入、超高的管理效率的綜合展現,金域隻要不自己出現重大的戰略失誤,就大機率能保持長期穩健增長的行業龍頭地位,行業地位難以撼動。

而有一些後排的公司可能趁着疫情中賺到一筆錢來資本市場融資上市,不知在新冠檢測紅利消退後,是否又會回到連年虧損的局面?對于我們投資人來說也要充分意識到這方面的風險。

上文所述事件已經過去一個多月,在此期間:鄭州金域被認定為合格新冠檢測實驗室;北京冬奧會期間的新冠檢測有金域助力;近期香港疫情的爆發也是金域沖在最前線做核酸檢測服務;吉林金域被吉林省政府表彰為“吉林省品質獎”并排名位居10家獲獎企業之首。以樹立品質标杆、推動全省品質總體水準提升,這也是唯一一家獲獎的醫藥行業公司。

躺着就能掙錢的第三方檢驗巨頭,為什麼不希望疫情擴散?

于短期,金域每逢國内的局部疫情,總能以全國一盤棋的部署,公司中高層上司親赴前線,24小時内部署百人的團隊、規模龐大的氣膜實驗室助力地方抗疫,有功勞也有苦勞。于長期,金域對于提高檢驗效率、降低檢驗費用具有重要意義。我不建議因本文而影響到大家對金域未來的看法,但至少我一直相信,做長期對的事情的企業,一定是更容易長期做大做強。

來源:龍談價值

編輯:任裡程 審校:小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