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首個“10萬輛級”海外市場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氣在哪裡?

“上汽集團連續六年穩居中國車企海外銷量第一,‘上汽智造’已進入到海外80餘個國家和地區。”2月17日,作為中國汽車制造業的代表、打響“上海制造”品牌的主力軍,上汽集團宣布,年内将推出中國首款智能電動“全球車”,并率先在歐洲上市。同時,歐洲市場将成為上汽首個海外“10萬輛級”市場。

“10萬輛級”數字的背後,是上汽集團向海而興、向海圖強的決心。上汽集團總裁助理餘德透露:未來,MG品牌将努力跻身全球前十大單一品牌。

紐約時報——中國正在努力成為

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市場的強勁表現,已經引發多家外媒關注。近日,《紐約時報》指出,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到來正值電動汽車普及率激增之際,電動汽車占西歐新車銷量近10%,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積累了儲蓄,他們也有購買的意願。與此同時,由于晶片短缺,歐洲傳統汽車制造商正在削減産量。

MG已在16個歐洲國家擁有350家經銷商,并且仍在擴張。另外兩家中國汽車制造商蔚來和比亞迪正通過挪威這個全球電動化程度最高的大型汽車市場進軍歐洲。長城汽車也宣布,計劃2022年開始在歐洲銷售一款電池驅動的緊湊型轎車和一款混合動力SUV。自2020年來,總部設在瑞典但由中國吉利控股的極星一直在歐洲和美國銷售一款中國制造的電池動力車型。

自1984年以來,MG的所有者上汽集團一直是大衆汽車在中國的合作夥伴。現在,該集團正向大衆汽車的核心市場進軍。MG在歐洲銷售的小型電動SUV ZS起價30420歐元,約合人民币225320元。如果把政府對電動汽車的獎勵措施包括在内,這款車大概可以用2.4萬歐元買到。這比大衆的ID.4還便宜4000歐元。

“副主廚要開自己的餐廳了。”分析師馬蒂亞斯·施密特說。上汽則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與大衆的合作仍然是“雙赢的戰略夥伴關系”。

德國斯圖加特以北的一家經銷商朱利安·埃姆裡希表示,廉價電動汽車已經供不應求。“很多人都感興趣,但沒有産品,至少沒有正常價格的産品。”

中國汽車制造商把自己标榜為國際品牌,對其出身作淡化處理。MG在倫敦設計汽車,進而保留了一些英國特色。蔚來的全球設計中心設在慕尼黑,極星的總部設在瑞典哥德堡,臨近同為吉利旗下的沃爾沃汽車。(節選自《紐約時報》:《中國正在努力成為全球汽車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首個“10萬輛級”海外市場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氣在哪裡?

打造首款“全球車”

為海外市場“量身定制”

越是在汽車行業大變局的當下,越要抓住難得的視窗期。

“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的迅速發展,給了我們與世界品牌同台競技的機會。”餘德說。對上汽而言,眼下正是推動海外業務實作高品質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首個“10萬輛級”海外市場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氣在哪裡?

資料顯示,2021年,上汽集團海外銷量達69.7萬輛,同比增長78.9%。其中,自主品牌在海外銷量中占比超過六成。MG品牌成為上汽“出海”的主要力量:去年,該品牌全球傳遞量突破47萬輛,在全球17個國家中跻身單一品牌前十名。

在海外市場上,每賣出三輛中國車,就有一輛是上汽造的。“今年,上汽将加速新産品的投放。其中,為海外市場‘量身定制’的MG EH32将率先在歐洲市場釋出。”餘德說。

毫無疑問,MG EH32被視為上汽內建本土優勢資源,瞄準全球市場的一款“拳頭産品”。

事實上,從項目立項開始,MG EH32就經過全球市場調研,包括電動車專屬架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在内創新技術被大量應用在這款車上,進而打造出一款滿足全球市場高标準的新産品。餘德表示,“可以說,這是上汽打造的中國汽車工業首款‘全球車’。”

首個“10萬輛級”海外市場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氣在哪裡?

打造首個“10萬輛級”市場

成為“全球玩家”

“我們幾乎都是兩三個人背着包就出去闖世界。”上汽歐洲公司副總經理劉新宇說。去年,團隊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等重重考驗,MG品牌在歐洲大陸的銷量翻了三倍。

首個“10萬輛級”海外市場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氣在哪裡?

2022年,上汽海外整體銷量預計再上新台階,并将加快推動“歐洲攻略”:今年,歐洲銷量将達到12萬輛,營銷服務網點數量擴充至1200家。這就意味着,歐洲将成為上汽在海外的首個“10萬輛級”市場。

“從MINI(微車)到SUV,再到輕客産品,上汽擁有完整的産品型譜,這是我們開拓海外市場的底氣。”餘德介紹,目前上汽有30餘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征戰海外市場。其中,MG品牌主攻乘用車市場,MAXUS品牌主攻商用車領域。

首個“10萬輛級”海外市場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氣在哪裡?

在墨西哥,SUV車型MG RX8僅銷售三個月,就在當地成為爆款,細分市場市占率達到7.9%;進入當地市場短短14個月,MG品牌就成為墨西哥市場銷量第一的中國品牌。

未來,上汽在海外市場上投放的主力車型将聚焦電動智能車型。“海外市場空間廣闊,而‘國際化’正是上汽長期堅持的戰略。”餘德說。

首個“10萬輛級”海外市場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氣在哪裡?

加強供應鍊

與世界的手握得更緊了

去年,全球汽車行業面臨疫情、缺芯等重重挑戰。但鉚定了目标,上汽就要全力以赴。

此前,受疫情和蘇伊士運河突發事故的影響,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從疫情發生前最低700美元迅速攀升至7000多美元,甚至1萬美元的曆史高點。不僅運價昂貴,而且運力短缺,集裝箱、滾裝船都是一箱難求、一船難求。

為應對挑戰,上汽從自己的船隊上汽安吉物流中調配了一些内貿船轉作外貿,并且還在疫情期間增開了歐洲航線,迄今已成功打造東南亞、墨西哥、南美西、歐洲等6條國際航線,為中國乃至全球汽車行業提供跨洋物流支援,這也成為上汽出海的“韌性”保障。

事實上,過去一年裡,上汽的海外銷量成績足以證明其身的“硬實力”。之是以能夠化危為機、取得佳績,餘德表示,這是上汽過去數年成建制“走出去”的布局發揮了作用。因為要實作“全産業鍊”出海,并非一時一日之功。

在經曆了“十二五”和“十三五”的探索期後,上汽已經初步建立起一套集研發、營銷、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車等為一體的汽車産業鍊。在“十四五”期間,它将逐漸形成系統化,成為上汽在海外市場上的“全方位、全天候的體系”。

跑在新賽道的上汽,正面朝大海,擁抱未來。

首個“10萬輛級”海外市場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氣在哪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