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首个“10万辆级”海外市场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气在哪里?

“上汽集团连续六年稳居中国车企海外销量第一,‘上汽智造’已进入到海外80余个国家和地区。”2月17日,作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代表、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主力军,上汽集团宣布,年内将推出中国首款智能电动“全球车”,并率先在欧洲上市。同时,欧洲市场将成为上汽首个海外“10万辆级”市场。

“10万辆级”数字的背后,是上汽集团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决心。上汽集团总裁助理余德透露:未来,MG品牌将努力跻身全球前十大单一品牌。

纽约时报——中国正在努力成为

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强劲表现,已经引发多家外媒关注。近日,《纽约时报》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到来正值电动汽车普及率激增之际,电动汽车占西欧新车销量近10%,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积累了储蓄,他们也有购买的意愿。与此同时,由于芯片短缺,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在削减产量。

MG已在16个欧洲国家拥有350家经销商,并且仍在扩张。另外两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蔚来和比亚迪正通过挪威这个全球电动化程度最高的大型汽车市场进军欧洲。长城汽车也宣布,计划2022年开始在欧洲销售一款电池驱动的紧凑型轿车和一款混合动力SUV。自2020年来,总部设在瑞典但由中国吉利控股的极星一直在欧洲和美国销售一款中国制造的电池动力车型。

自1984年以来,MG的所有者上汽集团一直是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现在,该集团正向大众汽车的核心市场进军。MG在欧洲销售的小型电动SUV ZS起价30420欧元,约合人民币225320元。如果把政府对电动汽车的奖励措施包括在内,这款车大概可以用2.4万欧元买到。这比大众的ID.4还便宜4000欧元。

“副主厨要开自己的餐厅了。”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说。上汽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与大众的合作仍然是“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

德国斯图加特以北的一家经销商朱利安·埃姆里希表示,廉价电动汽车已经供不应求。“很多人都感兴趣,但没有产品,至少没有正常价格的产品。”

中国汽车制造商把自己标榜为国际品牌,对其出身作淡化处理。MG在伦敦设计汽车,从而保留了一些英国特色。蔚来的全球设计中心设在慕尼黑,极星的总部设在瑞典哥德堡,临近同为吉利旗下的沃尔沃汽车。(节选自《纽约时报》:《中国正在努力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首个“10万辆级”海外市场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气在哪里?

打造首款“全球车”

为海外市场“量身定制”

越是在汽车行业大变局的当下,越要抓住难得的窗口期。

“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给了我们与世界品牌同台竞技的机会。”余德说。对上汽而言,眼下正是推动海外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首个“10万辆级”海外市场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气在哪里?

数据显示,2021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达69.7万辆,同比增长78.9%。其中,自主品牌在海外销量中占比超过六成。MG品牌成为上汽“出海”的主要力量:去年,该品牌全球交付量突破47万辆,在全球17个国家中跻身单一品牌前十名。

在海外市场上,每卖出三辆中国车,就有一辆是上汽造的。“今年,上汽将加速新产品的投放。其中,为海外市场‘量身定制’的MG EH32将率先在欧洲市场发布。”余德说。

毫无疑问,MG EH32被视为上汽集成本土优势资源,瞄准全球市场的一款“拳头产品”。

事实上,从项目立项开始,MG EH32就经过全球市场调研,包括电动车专属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在内创新技术被大量应用在这款车上,从而打造出一款满足全球市场高标准的新产品。余德表示,“可以说,这是上汽打造的中国汽车工业首款‘全球车’。”

首个“10万辆级”海外市场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气在哪里?

打造首个“10万辆级”市场

成为“全球玩家”

“我们几乎都是两三个人背着包就出去闯世界。”上汽欧洲公司副总经理刘新宇说。去年,团队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等重重考验,MG品牌在欧洲大陆的销量翻了三倍。

首个“10万辆级”海外市场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气在哪里?

2022年,上汽海外整体销量预计再上新台阶,并将加快推动“欧洲攻略”:今年,欧洲销量将达到12万辆,营销服务网点数量扩充至1200家。这就意味着,欧洲将成为上汽在海外的首个“10万辆级”市场。

“从MINI(微车)到SUV,再到轻客产品,上汽拥有完整的产品型谱,这是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的底气。”余德介绍,目前上汽有30余款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征战海外市场。其中,MG品牌主攻乘用车市场,MAXUS品牌主攻商用车领域。

首个“10万辆级”海外市场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气在哪里?

在墨西哥,SUV车型MG RX8仅销售三个月,就在当地成为爆款,细分市场市占率达到7.9%;进入当地市场短短14个月,MG品牌就成为墨西哥市场销量第一的中国品牌。

未来,上汽在海外市场上投放的主力车型将聚焦电动智能车型。“海外市场空间广阔,而‘国际化’正是上汽长期坚持的战略。”余德说。

首个“10万辆级”海外市场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气在哪里?

加强供应链

与世界的手握得更紧了

去年,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疫情、缺芯等重重挑战。但铆定了目标,上汽就要全力以赴。

此前,受疫情和苏伊士运河突发事故的影响,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从疫情发生前最低700美元迅速攀升至7000多美元,甚至1万美元的历史高点。不仅运价昂贵,而且运力短缺,集装箱、滚装船都是一箱难求、一船难求。

为应对挑战,上汽从自己的船队上汽安吉物流中调配了一些内贸船转作外贸,并且还在疫情期间增开了欧洲航线,迄今已成功打造东南亚、墨西哥、南美西、欧洲等6条国际航线,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提供跨洋物流支持,这也成为上汽出海的“韧性”保障。

事实上,过去一年里,上汽的海外销量成绩足以证明其身的“硬实力”。之所以能够化危为机、取得佳绩,余德表示,这是上汽过去数年成建制“走出去”的布局发挥了作用。因为要实现“全产业链”出海,并非一时一日之功。

在经历了“十二五”和“十三五”的探索期后,上汽已经初步建立起一套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汽车产业链。在“十四五”期间,它将逐渐形成系统化,成为上汽在海外市场上的“全方位、全天候的体系”。

跑在新赛道的上汽,正面朝大海,拥抱未来。

首个“10万辆级”海外市场呼之欲出,上汽的底气在哪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