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機産業鍊集體“奔赴”汽車電子:尋找下一個高成長點

手機産業鍊集體“奔赴”汽車電子:尋找下一個高成長點

圖:圖蟲

來源:21tech

作者:駱轶琪

編輯:張偉賢

越來越多的手機産業鍊廠商都在尋求奔赴汽車供應鍊體系的機會,在智能手機市場未見顯著反彈迹象的背景下,這一趨勢顯得愈發迫切。

近日,包括電子元器件廠商和ODM代工廠等,再度密集開啟了對汽車電子産業的投入,此前一輪手機産業鍊廠商競相宣布進入汽車電子的計劃,還是在2019年左右。但不同于多年在手機市場的積累,供應鍊廠商們在面對新的汽車市場時,需要經曆新的産品磨合、技術驗證等過程,期間還伴随着對相關産業公司的收購和整合。

這意味着,手機産業鍊廠商在進入汽車供應鍊過程中,将同時經曆來自技術能力轉化和管理能力與時間沉澱等多重考驗,與此同時,目前仍未顯著緩解的全球缺芯環境,某種程度上也在為供應鍊廠商們的探路帶來一定階段性挑戰——至少在此背景下,汽車市場還不能快速帶來較為明顯的業績改善。

當然,這個趨勢是确定且不可逆的。一些較早進入汽車産業鍊的公司,在手機相關業務收入持續下挫的背景下,汽車電子的業務已經出現差異化表現。何況在手機廠商内部來看,手機行業在今年依然會面臨上行壓力。

手機業務面臨上行壓力

從目前手機供應鍊公司披露的業績表現來看,來自安卓陣營手機廠商的銷售支撐薄弱,一定程度影響到了其業績表現。

光學領域龍頭大立光此前釋出的财務資料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營收和淨利潤依然有所下滑,雖然該公司在積極推動手機高端鏡頭産品的導入,但行業對高端鏡頭的需求保持着謹慎态度。

舜宇光學近日披露的資料也顯示,2022年1月,公司光學零件部分的出貨量中,手機鏡頭同比下滑11%,車載鏡頭同比上升2.5%、環比則上升55.3%。

民生電子首席分析師方競指出,前期受限于缺芯等外部因素幹擾,2021年該公司的車載鏡頭出貨量已有數月維持在500萬顆左右水準,1月份公司單月車載鏡頭出貨量752.7萬顆,創下新高。當然這一定程度受益于春節前夕拉貨等因素,但綜合包括舜宇等企業在内的行業面資訊來看,中長期半導體仍将維持結構性緊張,汽車電子、AR/VR元宇宙等景氣度持續向好。“我們認為過去十年是手機的黃金十年,接下來則将是汽車電子+半導體的黃金十年。”

手機行業的低迷已經延續了較長時間,但在這個已經進入發展成熟期的市場,要希冀會迎來特别大的新增需求,已經比較難。

“近幾年來,手機行業的主動換機需求在市場飽和之後處在萎縮狀态。”一名元器件廠商内部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當然,這并不意味着徹底悲觀。相反,從手機産品一般2-3年的生命周期來看,2018-2019年左右出現較為明顯的瓶頸期至今也經曆了同樣的時間周期,那麼接下來依然會出現被動換機需求。

“手機行業連續多年持續萎靡的幾率不大,畢竟智能手機經曆2-3年還是會需要更換。另外,我們也在期待新玩法或者新場景的出現,對于主動換機需求的推動,比如蘋果帶來的新應用等。”該名人士續稱,在這樣的産業發展邏輯之下,那麼對于元器件廠商來說,除了順應行業周期波動之外,就是要做好包括汽車電子在内的新業務部署步伐。

不止是多元業務互補的考慮,智能汽車對于供應鍊還将帶來需求和利潤的更大支撐。僅以光學鏡頭為例,目前手機需要的鏡頭數量一般在三顆左右,但智能汽車需要的數量平均将在10顆甚至更多,且鑒于汽車對安全性等要求的提高,也将帶來價格提升,這無疑都是更大的業績增長預期。

尋求空間但仍需積澱

智能汽車加速落地已經是可見的事實,即便隻是從路面上來自“造車新勢力”和特斯拉的數量越來越多就是一個實證。

不斷有新加入者參與進來。大立光在2021年8月就宣布成立新公司大根工業,将投資10億元新台币為兩家主要客戶提供車載相關産品,包括前視、環視、後視等各類車載鏡頭。前不久,ODM代工廠華勤技術也在上海落地汽車電子研發總部和智能制造基地,合計投資37億元。

而對于相對較早布局汽車電子業務的廠商來說,在智能手機相關業務有所承壓的背景下,汽車業務的确已經能夠為業績帶來一定改善。

前述舜宇光學是一個案例,此前較早布局汽車電子業務的歐菲光也有類似表現。

2021财年半年報顯示,受到來自蘋果系和安卓系陣營大客戶同時調整的背景下,歐菲光旗下三大業務中,僅智能汽車業務實作了78.22%的較高速增長,其中ADAS1.2億元營收,同比增長777.68%,毛利率也是多項業務中表現最高的部分;另外的主力光學光電産品和微電子産品部分營收都有不同程度下滑。不過相比歐菲光期内117.42億元的整體營收來說,汽車電子的業務貢獻還隻是一個開始。

從快節奏的手機,轉向相對慢節奏長周期的汽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畢竟即便已經與“造車新勢力”達成合作,舜宇目前階段來自車載鏡頭百萬顆的出貨量依然遠不及其手機鏡頭1.315億顆的出貨,不過這是沒有計量銷售單價等因素的粗略統計。而歐菲光雖然汽車電子業務增速快,但也是因為其基數低,目前能夠為集團帶來的業績拉動作用尚不明顯。

财報顯示,歐菲光是在2015年就開始全面布局智能汽車和車聯網領域,2018年通過收購富士天津,掌握了來自手機和汽車鏡頭相關的共1040項專利,在經曆了此前的内外部因素影響之後,目前汽車電子業務才開始貢獻業績。

華勤技術2018年進入汽車電子領域,2021年成立汽車電子事業部,才全面開啟相關布局。

一名供應鍊廠商内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相比在手機行業僅需半年的産品導入周期,汽車的産品導入周期一般要2-3年,中間涉及需通過車規認證等環節。這導緻在汽車産業的投入,往往比手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開花結果。

行業整體缺芯是不得不面臨的一項考驗。相比手機高端旗艦目前需要的5nm-7nm等制程,車規級晶片主流的制程在28nm左右,這目前仍然一定程度困擾着半導體供應鍊。“當然,我們認為缺芯問題在未來1-2年内遲早會解決,恰恰汽車的發展周期較長,無論是本身的認證時間,還是從油車到電動車到智能化的技術變革過程,都需要一步步來,現在正是好時候。”該名人士續稱。

編輯:盧陶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