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聚焦冬奧“黑科技”|816輛氫燃料電池“終極環保車”服務北京冬奧會

荔枝新聞北京工作部記者/劉辛

北京是曆史上首個舉辦了夏奧會與冬奧會的“雙奧之城”,兩屆奧運會都與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結下深厚“氫”緣。2008年北京夏奧會期間,3輛氫燃料電池汽車運作,并建成大陸首座車用加氫站,開啟了氫燃料電池汽車“從0到1”的示範;2022年北京冬奧會,氫作為火炬唯一燃料,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運輸主力,實作了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從1到100”的規模化應用和産業化突破。

2月15日,荔枝新聞記者走進北京冬奧會氫源保障企業,一探北京冬奧會中的“氫”之究竟。

聚焦冬奧“黑科技”|816輛氫燃料電池“終極環保車”服務北京冬奧會

氫能産業園大資料雲平台

北京冬奧會大規模使用氫能等清潔能源,交通運輸領域是“重頭戲”。北京冬奧會共計投入使用816輛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主運力開展示範營運服務,是迄今為止在重大國際賽事中投入規模最大的,其中大巴車數量創下有史以來氫燃料電池大型客車服務國際級運動賽事數量最多的紀錄。

荔枝新聞記者了解到,由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在行駛過程中隻排放水,是以被稱為“終極環保車”。北京市兩個賽區投入312輛氫燃料電池汽車,自冬奧會2月4日開幕以來到2月14日,累計用氫約42.04噸。

聚焦冬奧“黑科技”|816輛氫燃料電池“終極環保車”服務北京冬奧會

北京冬奧會投入使用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展示

北京冬奧會投入使用的氫燃料電池汽車中,豐田Mirai乘用車每百公裡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大約18.79公斤,豐田柯斯達中巴車每百公裡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大約47.01公斤,豐田-福田合作開發的12米大巴車,每百公裡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大約57.86公斤。

在冬奧運輸服務保障方面,氫燃料電池汽車可實作-30℃低溫啟動、-40℃低溫存放和停機自動保護,大巴車續航裡程可達400公裡以上。在氫源保障方面,制氫能力達到7.2噸/天,提供了充足的清潔氫源供給。

聚焦冬奧“黑科技”|816輛氫燃料電池“終極環保車”服務北京冬奧會

氫能産業園生産區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不僅推動了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标準制修訂,同時還完善了加氫站建設流程,并推動建立了氫能安全保障機制。

加氫站屬于新生事物,安全等級要求較高,相關技術仍處于不斷發展完善階段。為確定加氫站安全穩定運作,明确了油氫合建站的審批流程,并創新了工作程式和工作方法,確定了服務于冬奧會的慶園街、王泉營、金龍和燕化興隆4座加氫站合法投入營運,為今後加氫站的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外,由氫能各環節各領域主管部門,協調建立了氫能制、儲、運、加、用全産業鍊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工作機制,確定了冬奧期間氫燃料電池汽車安全運作,也為後續氫能産業發展和氫燃料電池汽車運作提供了組織保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