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種新型帶娃方式正在流行:老人不累子女感恩,婆媳沖突越來越少

文/小雪媽媽

現如今老人帶娃已經屬于普遍現象,因為孩子爸媽基本上都是雙職工,需要兩個人賺錢才能夠支撐起家庭的開支。

有老人幫忙帶娃,子女壓力也沒那麼大,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工作,為提升家庭生活水準而努力,但是老人帶娃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家庭内部和諧,還有孩子的成長教育。

一種新型帶娃方式正在流行:老人不累子女感恩,婆媳沖突越來越少

最明顯的就是婆媳沖突,老人帶孩子和年輕父母帶孩子有很大的差别,老一輩的人更信任自己的經驗,覺得自己的方式更好;而寶媽則是受過教育,更加信賴科學的喂養方式,看不得婆婆有些老舊的帶娃方法。

于是雙方很容易因為育兒理念上的問題發生沖突,再加上子女忙着工作,照顧孩子的事情大都是老人在做,“出力不讨好”也讓老人心裡面也非常地不舒服。

一種新型帶娃方式正在流行:老人不累子女感恩,婆媳沖突越來越少

除此之外,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也會影響到孩子和父母的親子關系。像不少家庭都是孩子每天和爺爺奶奶在一起,老人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孩子的幾倍,哪怕是下班了父母也很少陪孩子,都是自顧自地玩手機,這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不負責的。

一種新型的帶娃方式正在流行:老人不累子女感恩

對于很多年輕寶媽來講,讓老人幫忙也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因為老人年齡大了,每天那麼長時間看着孩子也很累,沒有自己的晚年生活,而且孩子缺少媽媽的陪伴,這也會讓寶媽心情無比的失落,對此有一種比較好的帶娃方式開始流行。

一種新型帶娃方式正在流行:老人不累子女感恩,婆媳沖突越來越少

那就是白天的時間,老人在家裡面幫忙帶孩子,下午下班以後再由爸爸媽媽接手,就像是“上班打卡制”,老人帶娃上白天班,爸爸媽媽帶娃上夜班。

這樣老人既幫子女帶了孩子,也留給子女陪伴孩子的時間,同樣的老人下班後也可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和老朋友跳跳廣場舞,一起聊聊天,讓勞累一天的身體精神休息休息。

一種新型帶娃方式正在流行:老人不累子女感恩,婆媳沖突越來越少

而子女也能夠有時間陪伴孩子,接受孩子的教育,這樣就能很好地避免育兒理念上的問題,同時也增進了和孩子的感情,也不讓老人那麼操勞。

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婆媳在育兒理念問題上的直接摩擦,婆媳沖突也越來越少,大家各司其職明确分工,互相都能有個喘息的時間。

一種新型帶娃方式正在流行:老人不累子女感恩,婆媳沖突越來越少

老人帶娃屬于情分,分工合作才會更和諧

做父母的無論何時何地心裡面想得都是子女,大部分老人願意幫忙帶孩子,其實都是心疼子女,想要幫忙減輕子女的壓力,同時内心也是喜歡孩子,有一定的“隔代親”。

但是老人帶娃屬于情分并非義務,我們也不能夠把老人像保姆一樣使喚,又是幫忙帶娃又是洗衣做飯,那樣不僅會累到老人身體,也會讓老人心寒。

一種新型帶娃方式正在流行:老人不累子女感恩,婆媳沖突越來越少

因為工作的原因,孩子白天交給老人帶,這一點都能夠了解,但是下班之後父母就要自己去帶孩子,盡可能做一些家務活,因為這本身也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總不能孩子讓老人帶,一邊嫌棄老人育兒思想落後,一邊讓老人帶着指責着,那也太說不過去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長還是要父母自己來,下班了多陪陪孩子,同時也要關心下老人的精神世界。

一種新型帶娃方式正在流行:老人不累子女感恩,婆媳沖突越來越少

不少老人從農村來幫忙帶娃,在城市裡人生地不熟,沒有朋友沒有聊天的對象,精神世界是乏味空洞的,時間久了老人心情也會不好。每逢周六周日的時候,子女其實可以帶着孩子和老人一起去溜達溜達,聊聊天說說話,讓老人心裡面也有個落腳點。

同樣的遇到帶娃理念上的分歧,還是要多溝通,其實換位思考一下,互相之間都不容易,畢竟老人一輩子的想法,也不是說一兩天都能改變的,有些問題能避開就避開,畢竟老人的初衷也是為了孩子好。

互動話題:你們家都是誰帶的孩子?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育兒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