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所不知道的,曆史上元宵節的那些事

東南網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主管、福建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福建官方新聞門戶網站。

花市燈如晝,元宵共團圓,今天是元宵佳節。元宵節在大陸有上千年的曆史,古往今來,不僅出現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詠燈詩,不少經典作品中也都描繪了元宵節的熱鬧場景。賞花燈、猜燈謎、吃元宵、覓佳人……古人的元宵節甚至比除夕還熱鬧。

今天讓我們跟随古人的腳步,去領略那時元宵佳節的風采吧。

古人上元節

夜生活玩得嗨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是以正月(十五)第一個月圓夜被稱為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元夜、燈節)。

每到元宵節古人都要燃燈。這種風俗是怎麼來的?要弄清這一問題,得先了解一下元宵節的起源。

你所不知道的,曆史上元宵節的那些事

網友@陳金泉 攝

元宵節起源與西漢開國有關

元宵節的起源,可追溯到漢代。最早起源的說法與西漢開國之臣周勃有關。當年,周勃與陳平謀劃,誅滅了專權的呂氏家族,擁立代王劉恒(漢文帝)。因為周勃在正月十五戡平“諸呂之亂”,漢文帝遂定此日為元宵節。此後,每年元月十五日晚,漢文帝都要出遊,與民同樂。

還有一種說法與正月祭祀太(泰)一神有關。《史記·樂書》記載:“漢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時夜祠,到明而終。”太一神即天神,漢武帝對祭祀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中設“泰一神祀”,并定下祭祀活動從正月十五黃昏開始,宮中遍燃燈燭,乃至通宵達旦,故元宵節又稱“燃燈節”或“燈節”。此夜取消夜禁,即所謂“放夜”,京城居民可以通宵活動。

你所不知道的,曆史上元宵節的那些事

網友@陳金泉攝

長安街頭表演“人戴獸面”

南北朝時,元宵節燃燈已成氣候,而真正讓元宵節燃燈之俗發揚光大的則是隋唐。

隋朝時,正月十五元宵節已盛況空前。《隋書·柳彧傳》記載:“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聒天,燎炬照地。”當時的長安城居民都會出來觀燈看戲,街頭表演也豐富有趣,“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伎,詭狀異形。”

洛陽燈樓高百十尺

唐朝元宵節比隋朝更熱鬧。著名的成語“火樹銀花”,就出自武則天時期宰相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詩中寫盡了盛唐元宵的動人氣象:“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随馬去,明月逐人來……”

唐朝元宵節期間的花燈規模有多大?《明皇雜錄》《歲華紀麗》等書中記載,唐玄宗在東都洛陽“結缯絲為燈樓三十間,高百十尺,垂以珠玉,微風一動,铿然成聲,其燈為龍、鳳、虎、豹之狀”。

為了讓群眾開心過好元宵節,朝廷除了取消夜禁,還會給官員放假。如李隆基當皇帝之前,燃燈隻有正月十五一天,李隆基當皇帝之後,增加到了三天,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

制謎和猜謎也是謀生手段

宋朝出現了專門的燈市,元宵節活動又增加到五天,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燈活動。燈品也琳琅滿目,如《東京夢華錄》裡記載元宵節上有“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的龍燈,也有數百人擡着行走、高達數丈的“鳌山燈棚”,上面布置各種燈彩,燃燈萬盞。

到了宋朝,元宵節已有了“益智節”的含義,标志之一就是“燈謎”的出現。燈謎是貼在元宵節花燈上供遊人猜的謎語,又稱“庾辭”、“隐語”,已成為元宵節必不可少的助興項目。此外,據吳自牧《夢粱錄》,南宋時制謎和猜謎與說書、下棋一樣,可以作為一種謀生手段。

朱棣尤愛元宵節 放假七天

明朝元宵節燃燈時間更長。據《七修類稿》記載,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應天(今南京),“元宵放燈,多至十餘日”。

明成祖朱棣也對元宵節尤其青睐,不僅給官員“賜節假七日”,賞燈也要從正月十一開始至正月二十二結束。

戲曲雜技窮變盡巧

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内容。各個地方也融入了不同的風俗,踩高跷、猜燈謎、耍龍燈、舞獅子等。在民間,也有送花燈求子、走百病等帶有祈福性質的習俗出現。

清代還有很多其他的雜技表演。《有正味齋日記》記載:“百戲之屬,則有演書、跳跶、料虎、馴熊、幻戲、喬裝,窮變盡巧。”這麼多的雜技彙聚一堂,讓觀衆大飽眼福。

宋朝湯圓流行炸着吃

元宵節吃湯圓的風俗應該是在宋朝出現的。南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圓子》詩中已提到煮湯圓:“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這裡的“珠”就是湯圓,詩中既訴說了佳節團圓之情,又細說了煮湯圓之事。

本是節名的“元宵”又成了節食的稱呼,應該是在明朝。明劉若愚《明宮史·正月》中詳細介紹了做法:“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細面……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在古代,“煮元宵”起初并不是主流,早期元宵吃法很多,還有“炸元宵”等。

比如,北宋時京城開封元宵節更流行的是吃油,俗稱“咬焦”。焦即油,大概是湯圓油炸後呈焦黃色而得名。北宋陳元靓《歲時廣記》“咬焦”條引《歲時雜記》稱:“京師上元節焦最盛,且久。”

古人的湯圓餡兒多是甜的,一般為糖拌碎花生、核桃、瓜子、芝麻等。清代的袁枚在《随園食單》中,還記載了鹹味的湯圓——蘿蔔湯圓,做法是“蘿蔔刨絲滾熟,去臭氣,微幹,加蔥、醬拌之,放粉團中作餡,再用麻油灼之。湯滾亦可”。

名著中不一樣的元宵節

古代名著中,如《水浒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中,也有對元宵節的描寫。

你所不知道的,曆史上元宵節的那些事

李逵元夜鬧東京

1

《水浒傳》中叙述了幾個發生在元宵節的故事。如,第三十三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榮大鬧清風寨”,第六十六回“時遷火燒翠雲樓吳用智取大名府”,第七十二回“柴進簪花人禁院李逵元夜鬧東京”。書中描寫的元宵節既熱鬧又跟打鬥有關,如第六十六回寫道:“如花仕女,人叢中金墜玉崩;玩景佳人,片時間星飛雲散。瓦礫藏埋金萬斛,樓台變作祝融墟。可惜千年歌舞地,翻成一片戰争場。”

五臣起兵讨伐曹操

2

而在《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蔔周易管辂知機讨漢賊五臣死節”一章中,耿紀、韋晃、金祎和吉邈、吉穆五人,計劃在許都正月十五慶賞元宵佳節之際起兵讨伐曹操。那一天,“天色晴霁,星月交輝,六街三市,競放花燈”,“城内四下火起,燒着五鳳樓,帝避于深宮。曹氏心腹爪牙,死據宮門。城中但聞人叫:‘殺盡曹賊,以扶漢室!’”但五人勢孤力單,不是被曹軍擒獲,就是死于亂軍之中。

鳳姐别有深意的笑話

3

而《紅樓夢》中對元宵節的描寫,寓意尤其深刻。在第五十四回中,鳳姐為了讨好賈母,在元宵的酒宴上一連說了兩個“過正月半”的笑話,說完笑話,鳳姐說:“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這與第一回癞頭僧所念“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前後呼應,賈府由繁盛走向衰敗。

古代元宵也是情人節

元宵節在古代之是以這麼吸引人,還不隻是燈會。這一日,深藏閨閣的少女們也可上街遊玩,在美好浪漫的氛圍中,可以得見鮮衣怒馬的英俊少年,可謂是古時的情人節。

你所不知道的,曆史上元宵節的那些事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經典佳句“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描述了元宵節的夜晚,青年男女暧昧的愛慕氛圍。

大陸古代的城市自周代開始就實行宵禁制度,即按時關閉城門坊門,禁止居民夜間出行,大多數的平常日子,普通人是沒有夜生活的。元宵節朝廷取消夜禁,居民可以通宵活動,加之節日氛圍,自然就成了尋覓對象之日。

舊戲中,有關元宵偶遇鐘情之人或情人重聚的故事不勝枚舉。如唐代韋述的《兩京新記》記載了南陳樂昌公主與丈夫徐德言恐國破後兩人不能相保,破一銅鏡,各執其半,約于他年元宵節賣破鏡于都市;後來,兩人終于在元宵夜破鏡重圓。

你所不知道的,曆史上元宵節的那些事

來源:東南網綜合海峽都市報、北京晚報、科技日報等

編輯:高珊 陳虹虹

你所不知道的,曆史上元宵節的那些事
你所不知道的,曆史上元宵節的那些事
你所不知道的,曆史上元宵節的那些事

感謝您的閱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