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家長嗎?是!就點标題下方藍色的 家長慧 三字,然後點關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們為您提供的最新教育和健康等資訊。
轉載自:伢伢複盤
ID:yayafupan
天才少女小谷火了,一堆人跑來問我:“這麼牛叉的孩子,她爹是誰?”問得我一頭霧水,哈,是誰我咋知道啊,反正不是我啊。
也不光是我們讀者,網上也一堆人忙着幫這娃找爸爸,最後挖到一個哈佛畢業的谷歌前5号員工身上。

結果這人辟謠,說自己隻是愛淩媽媽的前男友,兩人好的時候這孩子已經5歲了。
我就很奇怪,體育不是競技遊戲麼,奧運冠軍的爹是誰很重要嗎?
她爹是裁判,就能幫她搞個冠軍?還是說她爹也是世界冠軍,于是她的成績就不是努力出來的,而是全靠遺傳來的。
為什麼有那麼一撮人對谷爹爹是誰那麼在乎呢?抛開單純的好奇心不談,我總結了下,主要有兩種心理:
第一種心理是,他們内心不能接受這麼厲害的孩子居然是沒爹的,這等于挑戰認知了,因為在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孩子是不能沒有爸爸的”。
甚至于很多婚姻不幸福的女性,之是以選擇隐忍,主要還是怕單親對孩子今後有影響。
真的有影響麼?有吧,你看牛頓、亞當斯密、克L頓、奧B馬,貝索斯、馬斯克……這些牛叉的人物都是單親,成長路上都是沒有爸爸的。
——這說明“有爸爸耽誤孩子成功”是麼?當然不是,這恰恰說明母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要遠大于父親。
那為什麼單親家庭會被貼标簽?一部分是他們自己貼的,你要知道,一個人對别人提出的要求,恰恰是内心的投射,自己達不到才去要求别人的嘛。
父母有些舉動,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其實就是本人弱勢的表現,她沒有勇氣獨自承擔選擇的後果,那隻能找其他理由安慰呗。
另一部分則是經濟上的,國内的家庭有沖突90%以上都是因為錢,兩個人掙都不寬裕,何況是單親呢?
獨自養娃的一方經濟壓力大,自然就對孩子沒什麼耐心,搞不好還會打罵,那時間長心理肯定受影響的。
小谷的成功等于是對這種标簽和偏見打臉了:不是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怨恨中長大的,光靠媽媽和外婆也是能教好娃的,隻要她是在愛的包圍中長大的。
那些世俗的觀念,歧視的壓根不是性别,而是資源。
格力董小姐的兒子也是單親,人家敢說他麼?他會過的比雙親健全的你我差嗎?并不會啊。
不光是單親,小谷媽媽生她的時候都快40歲了,這個年齡要是在國内才生第一胎,早被嫌棄死了,搞不好還被質疑生育能力。
你說谷媽媽在這之前難道沒有面臨過婚育壓力麼?肯定有,但她還是做出了勇敢的選擇。
再看看國内,有多少二三十歲的女孩子,迫于父母和傳統觀念的壓力,做出不成熟選擇,犧牲掉個人喜好,隻為了成為大衆眼中的正常人。
生了孩子,谷媽媽也沒有說将精力全部都投入到養娃身上,而是一邊工作一邊帶娃,一邊帶孩子滑雪,一邊跟谷歌大佬約會。
這在國内還不得翻天:在孩子面前和她爸爸以外的男人卿卿我我,這還有沒有“婦道”?
小谷同學是學霸,但是玩滑雪這種極限運動時摔成過腦震蕩,當場失憶,還鎖骨骨裂和韌帶拉傷。
如果是在國内,爸媽早就做主二選一了,拿什麼冠軍啊,混個體育特長生進北大得了。
但是她媽媽并沒有幹涉,連她穿着性感、妝容狂野,戴誇張首飾都沒有幹涉。
換做是你,你家孩子考了第一,但染了個火雞頭,你能接受?你能忍,她校長都不能忍。
但是谷媽媽為什麼能夠做到呢?因為她做母親的時候,已經非常成熟、情緒穩定、有責任心、有完整健康的三觀,以及經濟基礎。
能夠去善待孩子的人,通常都是自身很強很有力量的,她一路摸爬滾打,知道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什麼是最重要的,什麼是可以忽略。
就像是解題一樣,你隻有自己都會,能考高分,才知道怎麼教孩子,告訴她試卷上哪個是得分點,哪個是坑。
網上有句谷媽媽名言,說女兒不需要上斯坦福。其實這隻是字面,更深層的意思是:
1) 孩子不要有那麼大的壓力,爹媽讀名校,你不一定就也要,重要的是終身學習和找到興趣愛好。
2) 你上不上斯坦福,媽媽都會無條件的愛你和接納你。
3) 媽媽是個很努力的人了,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不會差到哪兒,有沒有斯坦福學曆做加持無所謂了。
幫小谷找爹的人還有一種心理則是找心理安慰,意思是:當媽的這麼牛我們已經知道了,快告訴我當爹的有多厲害,讓我早點死心吧。
人家左一個斯坦福,右一個哈佛的,光基因上咱就不是同一個起跑線了,那還學啥啊,她的成功我就是可以複制,去哪兒黏貼啊?
這種人犯了很多父母都會犯的毛病叫盲目模仿,不喜歡思考,隻喜歡無腦抄作業。
國内有權、有勢、有錢的家庭那麼多,這些人的孩子都這麼厲害的嗎?複制不來,借鑒一丢丢,然後在現有條件下,再往前邁一步不行嗎?
别的不說,就谷媽媽的兩條教育理念:
1) 允許孩子犯錯,在你看來那是犯錯,但對孩子們來說是創新;
2) 少表揚聰明,多表揚努力。表揚孩子聰明其實是在變向誇自己,聰不聰明都在那裡,但表揚孩子努力,她就會更努力。
——就這兩句話,你覺得沒必要用在孩子身上嗎?咱就是不誇,少罵她幾句“怎麼這麼蠢,這麼笨”不行麼?
小谷的父母和外公外婆都是名校出身,都很優秀,他們有一些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教給孩子,這點不假,但你要說全是基因的事兒,還扯什麼階層固化,我不同意。
你覺得谷的外公外婆是進階幹部,畢業于北大交大等一流學府,但是在考上大學之前,他們是幹什麼你并不知道,也許是修理地球的,後來靠讀書當上幹部的呢。
當然你也可以說那個年代文憑含金量很高,和現在沒得比。
那小谷的媽媽從北大去美國留學,算是在異國他鄉從零起步的吧,也不是一開始就讀斯坦福的,連着上了兩個不知名學校。
一個沒錢沒好學曆的外國人,在紐約加州那些地方打拼,難度不亞于你從小鎮去上海北京的。
但她還是熬出來了,不僅進了斯坦福,還跨界成了金融精英,回國搞風險投資。
她父母就是在工程界再厲害,也沒有通天到華爾街的地步吧?如果真有,那就是教會了她如何用知識改變命運。
知識是确确實實可以改變命運的,如果你沒有,要麼是你的知識還不夠,不足以改變命運;要麼就是你的預期太高。
明明已經有改變了,但你覺得不夠,你希望的是從底層嗖的一下到頂層,而它才幫你從第十八層上升到第五層。
接咨詢的時候,我遇到個來訴苦的小夥子,說自己從湖北小地方考到北京來,畢業找了好久的工作。
但是身邊的同學,成績不如他的,因為有個好爸爸,就進大機關的;還有長得漂亮的,好幾個好的機關offer随便挑。
他覺得這社會不公平,為什麼他要奮鬥好久的東西,别人毫不費力就能得到呢?
我說你已經很厲害了,一個小鎮上的孩子,能到北京城,這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一步了,好多人做夢都不敢想呢,你應該高興才是,不管怎樣你的人生路跟以前都不一樣了呀。
而且呢,成績好不代表你就一定會成功,社會就得獎勵你什麼。
你很勤奮很能吃苦,這是優點,但别人的爹很厲害,長得很美,那也是優點,你在把你的優點化成資源,别人也一樣。
不是每一個二代都在打遊戲的,也有在奮鬥的,而且沒準人家從爺爺輩起就開始像你這樣奮鬥了。
你的問題不是自身條件不夠好,而是預期太高,得不到就覺得是不公平,但實際上這很公平,因為每個人都在利用自己的資源打拼。
這裡講個真實的例子,我的一個來自内陸省份的女網友,從小成績就不好,但是呢她又想學習,家裡也支援,就是學不好,注意力不夠集中,上課老走神,這個毛病伴随着她前半生。
聯考進的是野雞大專,就是那種比藍翔稍微好點的職業學院,她不想跟其他孩子一樣沉淪,于是參加專升本考試,拿了個雙非二本子的文憑。
找的工作也一般,工作了一兩年想考研,死活考不上,于是乎曲線救國,問家裡要了幾十萬想去英國念。
要知道那個時候,同齡的妹子早相親結婚了,她家裡一開始也不同意,但是拗不過呀,隻能把原本當嫁妝的錢給她。
英國的學校申請的也不咋好,聽都沒聽過的,想想也是,底子在那兒呢,人家也要挑的呀。
不知道她這一年是怎麼度過,反正蠻辛苦的,從雅思5.5的底子到畢業時候,拿了個merit等級,已經比很多孩子都厲害了。
她覺得自己還是不行,沒學夠,想再讀個好學校,有了這個成績在,申請二碩還蠻順利的,就進了個國内稍微知名的大學商科專業了。
又是很拼的一年,用她的話講,就沒怎麼睡覺過,畢業時是一等學位(distinction),簡直喜極而泣啊,趕緊去申請博士了。
結果好的學校全把她給拒絕了,隻有一所不知名的在鄉村的大學,願意給獎學金收她。
于是她去了那兒繼續攻讀,野雞大學的博士那也有高智商的呀,她分分鐘被碾壓,特别痛苦特别自卑,就覺得怎麼這麼笨呢,一句話别人秒懂,她要反應個一兩分鐘才明白。
但是她肯下功夫呀,别人1小時搞定的事情,她願意花一天,慢是慢了點,但累計下來的效果可以呀。
現在她已經三十好幾了,留在了英國的學校工作,出去旅行的時候遇到了個帥帥的英格蘭小夥,比她還小,是巴斯大學的大學,劍橋的研究所學生,在知名跨國企業上班。
她說自己就是看上了對方的基因,才答應結婚的,現在兩人過的挺好的,生的那個兒子,圓滾滾的看不出帥不帥。
但如果智商像爸爸,那應該不差;如果像媽媽,那至少韌性跟耐心也不輸,因為她會教兒子怎麼笨鳥先飛,怎麼逆襲。
她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我還挺驚訝的,因為我認識的專升本的女孩子蠻多,能一路升到博士畢業的還蠻少的。
如果是按照有些人的觀點,這外國學校也太水了,國内大學都考不上的人,它博士都能收,念了有啥用,一把年紀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回本。
但我知道,她已經在最大限度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北大畢業的谷媽媽,靠自己改變了命運,實作了對孩子的托舉;野雞大專起點的女網友,也靠自己改變了命運和下一代的基因。
用小谷的話講就是“我想當最好的,但也不是必須要把别人壓下去的那種好,而是想當我自己能當的,最好的一個人”。
世上沒有捷徑,當孩子的沒有,當家長的也沒有,但是當彼此心裡最好的,有。
文末點個“在看”,下方留言說說你對此的看法,分享給更多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