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古代樂器,按用途可分為兩類:祭祀、宴會、舉行典禮時使用和軍隊中使用。古青銅樂器大緻可分铙、钲、句(gōu)鑃(diào)、铎、鈴、鐘和鼓等九類。

青銅樂器是夏商周三代音樂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曆史遺存。如湖北随州發掘的曾侯乙墓中的青銅樂器,為青銅樂器的研究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考古資料。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發掘現場

一、鈴

銅鈴是一種古代樂器。鈴的形狀也象鐘,但比鐘小得多。《周禮·春官》:“大祭祀鳴鈴以應雞人。”古代除了用它作樂器外,車上、旗上、犬馬上都系鈴。

鐘是靠敲擊外壁發音的,而鈴則是在腔内系一遊動的鈴舌,搖動鈴體與舌撞擊以發聲。鈴的形體通常較小,通高多在10厘米以下。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戰國銅鈴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漢代銅鈴

二裡頭文化時期已有銅鈴,如1981年在偃師二裡頭遺址墓葬出土一個銅鈴。殷代時鈴除仍有出土于墓室棺中者外,也有的出于車馬坑中馬頸下,或墓中所殉狗的頸下。西周時期銅鈴亦多作為馬器使用。此外,西周青銅容器也有在底座或圈足内帶鈴的。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二裡頭遺址出土銅鈴

鈴與一般僅靠色澤與形體優美而被作為佩飾的器物不同,佩戴鈴主要是為了振動之,使其發出清脆的聲響以悅耳。從此種意義上說,鈴在開始出時,即已與樂清功能有相通之處,而正是鈴的發明,啟發人們進一步發明了鐘類敲擊樂器。

二、铙(náo)

铙(náo)是中國古代使用的青銅打擊樂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為軍中傳播号令之用。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其是銅制圓形的樂器,常和钹配合演奏。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獸面紋铙(náo)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雲雷紋铙(náo)

根據以《周禮》記載與漢人注解,現在學者們一般都将商晚期與西周早期的一種青銅樂器稱作铙(náo),其形制特征是:腔體似鈴,橫剖面亦呈葉形,但較大,多橫寬,口部多内凹,少數為平口,有中空并與體腔相同的短柄,口沿外部正中部位即正鼓處作方或梯形突起。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青銅編铙(náo)

铙(náo)腔體外表面多有紋飾,體内外與柄外或有銘文,紋飾與銘文皆以柄所在方向為正,由此可知铙在使用時,口是向上的。小型的铙(náo),應是在中空短柄中接續木柄,手執木柄敲擊發聲的。但大型的铙(náo)不便手執,則當是插在座上敲擊的。

三、鐘

鐘在中外古代民族中,都是最常見的樂器。在中國兩周時代,此種樂器用途甚為廣泛:

第一,用作為宗廟祭祀與宗族宴享時的樂器。《詩經·小雅·楚茨》:“禮儀既備,鐘鼓既戒”,“皇屍載起,鼓鐘送屍”,即是詠貴族祭祀禮儀中擊鐘、鼓奏樂。如西周晚期厲王自制之 (hú)鐘,即是王室宗廟中用于祭祀之禮器。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hú)鐘

第二,地位較高的貴族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擊鐘奏樂以炫耀其地位的,如《左傳》襄公三十年記鄭執政伯有嗜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擊鐘焉。”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鐘鳴鼎食——古人的貴族生活

第三,鐘亦可為軍中樂器。《左傳》莊公三十年曰:“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第四,鐘亦有如同一般容器類禮器的用途,而銘魯功焉。又如作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的鐘,其銘文即記錄了作器者随三晉聯軍伐齊所立戰功與所得榮譽。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青銅編鐘

第五,在禮樂制度中編鐘的數量與懸挂方法也有在貴族階級中分階層定名位的作用,如古代天子樂器四面懸挂,猶如四面有牆,謂之“宮懸”;諸侯去其難免樂器作三面懸挂,稱“軒懸”,大夫則于左右兩面懸挂,稱“判懸”;士僅于東面或階間懸挂,稱“特懸”。

四、镈(bó)

镈(bó)是一種形制接近于鐘的大型單個打擊樂器,貴族在宴飨或祭祀時,常将它同編鐘、編磬(qìng)相配合使用。其特點是環鈕、平口、器身為橢圓形或合瓦形。

現在發現的镈(bó)有三件銘文上自名镈(bó),即春秋中期素命镈(bó)、春秋晚期叔夷镈(bó)、春秋晚期的邾公孫班镈(bó)。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素命镈(bó)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叔夷镈(bó)

镈(bó)作為樂器之名見于典籍,如《周禮·春官》“序官”:“镈(bó)師中士二人”,鄭玄注:“镈(bó)如鐘而大”。

五、钲(zhēng)

钲(zhēng)是是一種中國古代的樂器,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可執,口向上以物擊之而鳴,在行軍時敲打。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冉钲(zhēng)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绹紋钲(zhēng)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虎紋钲(zhēng)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變形獸面紋钲(zhēng)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獸面紋钲(zhēng)

《說文解字》:“钲(zhēng),铙(náo)也,似鈴,柄中上下通。”又曰:“铙(náo),小钲(zhēng)也。”按照此種說法,钲(zhēng)與铙(náo)近同,唯铙(náo)小而钲(zhēng)大,是以大小相區分的,铙(zhēng)至今未見有自名的,而钲(zhēng)卻可以見到自名的,如冉钲(zhēng)。

六、句(gōu)鑃(diào)

句(gōu)鑃(diào)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青銅打擊樂器,形狀與編鐘有些相似,其形似钲(zhēng),有柄可執,口朝上,以槌擊之而鳴。句(gōu)鑃(diào)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時用的樂器,盛行于春秋時期南方吳越等國。

出土的青銅樂器中有自名為“句(gōu)鑃(diào)”者,亦作“鈎鑃(diào)”,時屬春秋戰國,如越國的其次句(gōu)鑃(diào)、姑馮句(gōu)鑃(diào),吳國的配兒句(gōu)鑃(diào)。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其次句(gōu)鑃(diào)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姑馮鈎(gōu)鑃(diào)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配兒鈎(gōu)鑃(diào)

句(gōu)鑃(diào)在出土時往往是成組的。如1958年在江蘇武進淹城内城河裡曾挖出句(gōu)鑃(diào)一組,共七件,大小相次。

七、铎(duó)

铎(duó)是一種中國古樂器,大鈴,形如铙(náo)、钲(zhēng)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中國春秋至漢代。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外卒铎(duó)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羕阝子白受青銅铎(duó)

铎(duó)多用于軍旅,其形制略近于甬鐘,但比鐘小。柄短而呈方形。體腔内有舌或無舌。有舌者可搖擊發聲。舌分銅制與木制兩種。銅舌者為金铎(duó),木舌者為木铎(duó)。《左傳·襄公十四年》:“故《夏書》曰:‘遒人以木铎(duó)徇于路’”。注:“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铎(duó),木舌金鈴”。

八、錞(chún)于

錞(chún)于是大陸古代銅制的軍中打擊樂器。常與鼓及钲(zhēng)等相配合,至晚在春秋晚期已應用于晉、吳諸國,且既見諸約成書于戰國時的《周禮》,則錞(chún)于在戰國時東方中原諸國可能已較廣泛地被使用。到了南北朝時期,在北方地區,錞(chún)于的形制一般人竟不認識。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春秋虎鈕錞(chún)于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戰國虎鈕錞(chún)于

錞(chún)于除用作軍用樂器外,也可用作祭祀時使用的樂器,如上海博物館藏庚午錞(chún)于。

錞(chún)于總體特征是上大下小,上成圜首,下體收斂成桶狀,橫截面近似為橢圓形,且内虛形成空腔。

九、鼓

從考古發掘資料看,商周時期的鼓,鼓框多數當是木質的,如侯家莊西北崗王室大墓M1217中即發現木鼓的遺痕,鼓面是鳄皮制的。1978年夏發掘的湖北随州雷古墩曾侯乙墓中也出土過有柄鼓與插在青銅鼓座中的所謂“建鼓”,鼓框亦皆是木質的,鼓面皮質已朽。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湖北崇陽出土銅鼓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雲南晉甯石寨山出土銅鼓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廣西博物館收藏銅鼓

鼓的用途多見于兩周典籍。《詩經·小雅·甫田》:“琴瑟擊鼓,以禦田祖”,這是擊鼓為樂,迎田祖以祈年。又《周禮·地官·鼓人》言:“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國語·吳語》:“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甯、于,振铎”,皆說明鼓又可作為軍隊在作戰時與田獵時所用軍樂器。

青銅時代——青銅樂器大全

青銅樂器

青銅的出現是文明時代到來的重要标志。據考古發現,早在河南龍山文化時期,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就已率先進入青銅時代,進而孕育了夏商周三代建立在青銅文明基礎之上的洛陽古代音樂文化,并肇始了中國傳統音樂最早的輝煌。

近期熱文:

一口氣看完中國古代青銅工具

中國畫都有哪些種類?

這些魏晉名士,曾影響了一個時代

在周原遺址,我們能探索到什麼樣的周文化?

漢代貴族的華麗時裝——黃紗地印花敷彩絲綿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