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楊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衆号 QbitAI
前腳投履歷,後腳就被精準裁員。
一位網友最近就爆出了這樣一段真實經曆,而且還稱被上司教育了一通:
别以為你上班幹啥我都不知道,你啥時候想走我都一清二楚!

随之引發熱議的,便是背後的一個神奇服務—— 離職傾向分析。
這位網友懷疑,他所在的公司便采用了來自深信服的這項服務。
簡單來說,就是員工在公司用了哪個軟體、打開了多少次、是否投過履歷等等,都會被看得一清二楚。
于是乎,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們紛紛抛出質疑:這真的不會侵犯個人隐私?
截至目前,深信服與之相關的項目頁面已經顯示為404。
這項服務的内容,也正如其名:
客觀上來說,可以把我們了解成是“賣刀”的,并且是有許可證的,這個刀是誰買了,用去做什麼,我們沒辦法幹預。
這是一個什麼系統?
那麼這次成為話題焦點的“深信服”和“離職傾向分析”,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公開資料顯示,深信服成立于2000年,而且已于2018年上市,目前總市值達到了607億元。
其CEO何朝曦畢業于中國科技大學,在創辦深信服之前,曾在華為從事研發相關工作。
而這次輿論所指向的“離職傾向分析”,正是深信服所推出的一項服務。
提前發現潛在離職風險的員工,便于組織及時安撫或妥當處置。
更具體而言,可以給使用這個服務的公司,提供以下内容:
潛在風險清單:分析存在離職風險的人員清單,以及風險等級。
風險分析:給出離職風險的判定依據。
而從紅星資本局擷取的系統頁面圖來看,員工的行為對管理者而言可謂是一覽無餘:
誰、哪個部門、通路了哪些招聘網站、看了多長時間、累計通路次數等等。
△圖源:紅星資本局
然而,若是細看深信服官網的産品介紹頁,不難發現,這個所謂的“離職傾向分析”,僅僅是一個小功能而已。
它隸屬于一個名為“感覺系統BA” (Behavior Awareness System)的系統。
官網中對它的介紹是這樣的:
基于上網行為管理的海量上網日志,對使用者行為特征進行深度模組化分析,不斷推出不同場景的行為感覺應用,持續挖掘資料價值……
那麼在所謂的“模組化”、“行為感覺”、“挖掘資料”之後,管理者就可以用這個系統做非常多的事情了。
例如全網上網态勢分析、辦公網上網态勢、事件感覺、洩密追溯分析、工作效率分析、沉迷網絡分析等等。
以“事件感覺”為例,這項功能的描述是這樣的:
分析熱門事件或敏感事件在組織内部的傳播狀況,避免發生難以控制的負面影響。
還有針對員工摸魚的“工作效率分析”:
分析組織的員工怠工情況,及時發現消極怠工的部門和人員,找到影響工作效率的因素。
并且在産品頁面的“成功案例”中,像光大銀行、新浪、華東師範大學這樣的名企名校赫然在列。
而在事件被熱議起來之後,目前深信服的産品頁面已經處于“404”狀态了。
網友:這是公開的秘密了
這件事情之是以引發熱議,主要聚焦于這種方式是否侵犯到個人隐私。
事實上,這種行為早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
從公司層面來看,知乎網友@小風嗖嗖的認為,這些都是公司的網絡資料,自然是深信服銷售所說的“完全合法”。
從實作上來講,這個系統比較簡單,沒有比較複雜的邏輯。但是從需求上正如深信服的銷售所說“很多公司都在用”,這種Network Traffic Analyzer需求量很大,各個方面的都有。
據南方都市報援引律師表示,員工工作期間,因為工作産生的網際網路資料,公司有權檢視。
但如果是個人事務的相關資料,屬于個人資訊或者隐私,沒有員工的授權,公司無權檢視。
換句話說,涉及工作的上網行為公司有權檢視;但涉及個人的上網行為,關鍵就在于授權二字。
不過具體實踐來看,就達不到這種程度了。
知乎網友@弗蘭克揚根據自己的經曆表示:
依我個人有限的工作經驗來看,扯這些其實是沒太大意義的。因為在針對性的法律出台前,保護個人隐私,還真的隻能靠公司老闆的自覺。
而對于我們這些打勞工來說,又該如何避免呢?
網友大緻總結了這些方法:
最簡單直接的,就是改用手機浏覽招聘網站、投遞履歷;或者手機給電腦開熱點;
在履歷投遞中使用副号,隐去姓名;
搭建個vps再浏覽。
除此之外,有網友也給公司提了提建議。
知乎網友@路視界表示,與其花錢買服務來監控員工日常行為,還不如将人工和預算投入到改善員工福利待遇和提升公司人文關懷上。
這種監視員工離職風險的軟體純屬智商稅。
并不是孤例
事實上,正如網友所說“這是公開的秘密”一樣,監控員工上網行為并不是孤例。
有的是用摸魚流量。
最典型就是去年11月份國美的一份處罰通報,企業按照摸魚流量處罰員工。
更可怕的,還有其他企業用上了滑鼠點選次數。
此前有網友曾爆料,一家設計院以“滑鼠點選次數和鍵盤敲擊次數”監控設計師,并以此為依據開除這位員工。
當然最普遍的,還是屬履歷資料、聊天記錄等這些行為監控了。
早前就有“小魚HR助手”,利用爬蟲技術抓取員工資料。
一旦員工投遞履歷,公司就能收到人才流失預警服務,包括姓名、職務、學曆,及履歷更新時間等資訊。
沒過多久,該程式因涉嫌侵犯個人隐私被下線。
類似的平台還有巧達資料、助手小獵等,不過現在也沒有見到其蹤影了。
另一家網安公司奇安信,也提供上網行為管理系統服務,據官網介紹,可對企業内部員工的上網行為進行全方位有效管理。
大緻有這些相關功能。
當然更垂直一些,有像直接提供“監控”服務的公司,比如超級眼、逾時代等。
嗯,光服務就分了好幾類。
有基礎版、錄像版、防洩密版以及高階的伺服器版。
其中關于“聊天記錄監控”,業内人士爆料,主要是以截圖形式儲存下來,而像微信、QQ也有文字記錄。
不過這種通過系統安裝進行監控的技術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了。
早年網吧監控就可以看到所有qq聊天記錄,路由器端增加資訊過濾也可以實作,感覺像是鏡像了一份資料。
此外,我們還問了問超級眼的客服。
他們稱,系統隻能用在電腦端,而且必須是Win系統。
Mac的就不行。
至于這一系統“員工會不會發現”這個問題,客服表示,員工在電腦硬碟、開始菜單、任務管理器上都不會有任何痕迹。
換句話說,軟體的隐蔽性很好。
你有過類似的經曆,或摸魚小技巧嗎?也歡迎與我們分享。
參考連結:
[1]https://weibo.com/3939426052/Lf6FbsGv6?filter=hot&root_comment_id=0&type=comment#_rnd1644805515766
[2]https://www.qcc.com/firm/50ced674161b6c4596397774ade275a5.html
[3]https://www.sangfor.com.cn/product-and-solution/sangfor-security/27
[4]https://mp.weixin.qq.com/s/kycYeEPwNOEOeqO0gPK56g
知乎回答
[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146069/answer/2345234757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146069/answer/2345580123
[3]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6146069/answer/2345695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