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乎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ChatGPT刮起的一陣人工智能熱潮,不僅沒有随着時間退去,反而愈演愈烈,成為網際網路大廠競逐的香饽饽。

不過,伴随機遇到來的還有危險,尤其是對于知乎來說,ChatGPT“危”的成分要比“機”大得多。

ChatGPT會取代知乎嗎?

ChatGPT作為一種智能的聊天機器人,目前主要以“問答”這種形式工作。你對它提出一個問題,它能給出一個相當靠譜的答案。這不免令人想起了問答社群知乎。

是以有人認為,ChatGPT的出現,會對知乎産生巨大沖擊,甚至最終取代知乎。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了解ChatGPT的人都知道,它的優勢是對内容的檢索和篩選,對現成的答案進行整理和彙總,節省人們查找内容的時間。至少現階段的ChatGPT,還沒有完全原創的能力。

而原創内容,則是知乎的核心競争力。雖然相比十年前知乎的内容多了很多“水分”,但知乎依舊是目前中文網際網路最優質的内容平台之一,知乎上很多專業人士的回答一直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時長一語驚醒夢中人。

尤其是對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總有人能給出新穎的觀點,這是ChatGPT做不到的。比如體驗類的問題,測評一款手機,使用者想知道的是真人的使用感受,而不是一遍遍複讀參數;還有評價類的問題,評價一部電影好壞,使用者有時候就是需要偏激的觀點尋找認同,而不是一碗水端平的客觀回答。

一言以蔽之,知乎的優勢在于“創新”。即使很多人把知乎稱為“編乎”,“分享你剛編的故事”,但不得不承認編故事也是需要創新能力的,虛假的故事經常摻雜真實的人生體驗,ChatGPT最多能把這些故事“抄”過來,或者把幾個故事縫合起來,但無法憑空産出故事。

單憑這一點,ChatGPT就無法取代知乎。内容社群需要源源不斷的新内容維持它的活力,人工創作的内容包含着作者的感性思維和審美情趣,這是純理性的人工智能達不到的。

是以,在内容生産方面,說ChatGPT對知乎造成沖擊還為時尚早。

那麼,為什麼還說ChatGPT會對知乎帶來危機呢?

人工智能這條路上,知乎掉隊了

人工智能來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知乎沒有用好人工智能。

實際上,如果正确使用ChatGPT,它能知乎帶來不少好處。

當你問ChatGPT“ChatGPT會對知乎造成怎樣的沖擊”時,它會這樣回答:

可以看到,連ChatGPT自己都知道,人工智能有利于提升知乎上面的問題品質。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将低品質的問題自動過濾,識别出複制粘貼的内容和同樣由人工智能回答的内容,可謂解鈴還須系鈴人。

另一方面,知乎的檢索系統也很需要人工智能。常用知乎的朋友都知道,知乎很難搜出優質答案,而且一模一樣的問題經常有多個,排序混亂。人工智能則能幫助“小管家”将同類問題合并,優化排序規則,給使用者更好的浏覽體驗。

總之,人工智能隻是一個工具,對自身有利有弊,完全看如何使用它。那麼,知乎能用好這個工具嗎?我們不妨看看知乎的創始人周源對ChatGPT的态度。

周源最近表示,為避免對未成年人負面影響,建議ChatGPT相關技術設定年齡限制和過濾機制,確定未成年人無法接觸到不适宜的内容。

很難想象,作為知乎的創始人,談到ChatGPT時不談如何加以利用,或者推出自己的ChatGPT,而是限制這種技術的使用。而且目前ChatGPT自身已經對不适宜的内容做出了限制,從他的發言來看,很可能并沒有深入使用過ChatGPT。

創始人的事業往往決定了一個公司發展的上限,從這一看到知乎的前景很令人擔憂,這種擔憂也直接展現在了股價上。一個月前因ChatGPT概念火爆提升的股價,在後面幾天又跌了回去,目前股價僅1.32美元。

更重要的是,知乎缺乏開發人工智能所必需的技術和設施,屬于起步階段,相比之下其他大廠已經在人工智能領域有了一定成果。比如百度已經具備了晶片層、架構層、模型層和應用層的四層全棧能力,已經獲得人工智能市場的入場資格。

尚處于觀望階段的知乎,不知能否趕上人工智能這趟高速列車。

知乎的護城河還不夠深

知乎雖然不太可能被ChatGPT取代,但卻很有可能被其他網際網路産品取代。

比如小紅書作為一個新興的内容社群,已經在生活相關的領域搶占了使用者心智,成為人們查詢答案的首選。以“旅遊”話題為例,小紅書上的旅遊攻略排版簡潔,圖文并茂,很符合輕度旅遊閱聽人需求。反觀知乎上的内容日益空洞化,很多優質内容都是四五年前的,缺乏新鮮血液,導緻使用者流失。

至于使用者流失的根源,還是知乎的“護城河”不夠深。為了實作盈利,知乎過早加快了商業化的程序,開展了廣告、電商、知識付費等業務,雖然擴大了使用者基數,但也降低了内容品質,口碑大不如從前。

我們不妨拿國外的“知乎”quora做個比較。為了保持内容品質,quora對問題的稽核非常嚴格,連首字母沒大寫、沒加問号都會被限流,從業人員也會定期清理一些“不友善”的内容。更重要的是quora沒有急于盈利,而是保持内容的嚴謹性,避免平台内容走向娛樂化。而知乎上面的“認真”答案越來越少,刨根問底的“知乎精神”也在慢慢消散。

其實不隻是知乎,國内很多網際網路産品都過于“功利”了。以人工智能産品為例,百度的聊天機器人剛能對話,就被用于小度AI及其家電衍生物;阿裡的對話機器人剛能說話,就被用于淘寶客服機器人。就像一個小孩剛讀完國中就被家裡推出門打工賺錢,進而限制了上升空間。

過于注重尋找盈利場景,實作短期套利,忽略了長期價值,這是知乎們的通病。越缺少積累,就越容易被替代,人如此,産品亦然。

作者 | 風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