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市場負責人離職,副總裁張甯代管
「市界」獨家獲悉,知乎市場負責人宋曉曦已離職兩周,她在知乎的任職時間還不到兩個月。2022年4月,原市場負責人、老知乎人來原離職後,市場中心由知乎公關負責人張歡接手。當時,内部人士認為這是一個過渡方案。
2023年初,張歡也從知乎離開。知情人士認為,過去一年,市場部門表現可能未獲得高層認可。
現在,知乎副總裁張甯暫時代管市場部。
張甯近年來備受重用。2017年底,張甯應知乎創始人、CEO周源的邀請加入,成為公司戰略負責人。2021年5月,增長部門也交由張甯負責。有知情人士透露,彼時增長業務拆分或跟原市場和增長負責人來原下屬員工涉及職務侵占相關。
據「市界」2022年4月的文章,負責知乎視訊的蔡林因DAU下降等一系列因素離職後,視訊業務同樣劃給了張甯。彼時,有離職員工猜測,視訊部門涉及人員調整,部分原因就是張甯要重建隊伍。
另外,張甯在知乎還任CEO特别助理,本次親代市場業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公司高層對于市場等業務的重視程度。有知乎員工告訴「市界」,目前市場等相關業務并未受任何影響,“還在正常推進中,4月的發現大會就在籌備中”。
QuestMobile的資料顯示,2023年2月,知乎DAU環比上升5.4%,增速高于小紅書。
邁入2023年以來,知乎的調整動作的确不少。1月初,知乎發公告,宣布公司CFO孫偉辭職。入職不到五年時間,孫偉相繼運作了公司在紐交所和港交所的上市。
10年融資10億美金,知乎一度是資本寵兒。
2011年,知乎得到了創新工場的天使輪融資,此後除創新工場多輪加碼外,啟明創投、賽富投資基金、今日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都參與其中。上市前夕,不僅是明星投資機構加持,騰訊、百度、阿裡、京東、快手等巨頭都是知乎的投資方。
其中,陪伴知乎最久的便是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李開複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表達對知乎和知乎創始人周源的認可。不過,曾經知乎堅定的支援者,也開始“用腳投票”。
2月13日,創新工場減持知乎美股195.83萬股,套現739.99萬美元,持股比例由6.62%降至5.98%。這是創新工場2023年以來第三次公開減持知乎,前兩次分别發生在1月18日、2月6日。
不過,這些減持也有一定市場環境變化因素,受益于ChatGPT概念爆發,知乎股價連續大漲。2月8日,知乎港股盤中一度漲超57%,達到36.6港元/股,總市值也順利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17億港元,均創下去年4月上市以來的曆史新高。這或許成了資本套現的動機。
2022年4月,知乎在港交所上市。上市首日開盤即破發,跌幅一度超25%。就在知乎在港股成功上市後,今日資本減持1200萬股,“清倉式”減持了其總持股數量的78%。除了徐新的今日資本,其他幾個原始股東也進行了減持:創新工場、啟明創投、賽富分别賣出750萬股、316.58萬股、325.018萬股。
有前知乎員工告訴「市界」,一種流傳的猜測是,孫偉的離職可能跟資本撤資有關。“要麼他是資方的人,完成了任務,是時候撤了,要麼他不是,總需要有人為此負責。”這種猜測不是完全沒有緣由。知乎赴港上市時,就有分析稱,“知乎不是在公開募股,而是在賣股”。發售的絕大多數股份都來自知乎早期投資者所持有的A類普通股。
商業化的壓力仍在,職業教育地位更高了
據「市界」了解,知乎方面有意将教育闆塊單獨拆分出來,進一步提升教育的重要性。
知乎的組織架構調整頻繁。“一年至少變兩次大的架構、變五六次業務方向,彙報對象也換來換去。”此前,有前視訊員工告訴「市界」,2021年視訊部門本歸張榮樂管,調整後歸到社群,社群負責人正是張甯。2022年架構調整後,張榮樂便隻負責教育和會員收入。
上市前,知乎的平均月活使用者雖在連續增長,但平均每月使用者訂閱的付費率增長卻并不明顯。知乎一直處于增收不增利的狀态。是以,知乎想盡了一切辦法加速商業化步伐。
日前,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雜志專訪時,周源也直言,知乎收入結構由兩條曲線構成,分别是社群業務和職業教育業務。
具體來看,知乎的營收主要分為四大闆塊:線上廣告、付費會員、内容商業化解決方案和其他業務(主要包括職業教育訓練和電商服務)。2019-2021年三年間,知乎廣告收入連年下降,下降幅度超過50%。與此同時,内容商業化解決方案占比卻連年增加,同比增長617.2%。
除了内容社群常見的賣廣告、付費會員外,上市之後的知乎,将營收壓力寄托給了内容商業化解放方案,即“知+”。
“知+”是知乎商業化團隊在2020年底,為企業和個人使用者提供的内容解決方案。本質上,知+是比對精準流量,為品牌主找到更适合投放的解決方案。但商業化過重也會導緻一種結果——社群氛圍變糟,優質使用者加速溜走。
過去兩年,“知+”是知乎商業化增速最快的業務闆塊,但其他業務還看不到大幅提升收入的前景。有營運員工告訴「市界」,知乎的自營電商做得相對吃力,“在知乎這個平台上做的産品,沒法在知乎這個平台上賣出去。”比如,曾有一個團隊專門做咖啡,但發現在知乎上推不動,流量較小。
另一位知乎商業化合作方透露,知乎有顯著的商業化壓力,“幾乎所有業務線都有營收目标,包括社群。”因為流量池子小,内部更關注流量變現效率,社群業務和商業化部門也在競争。
在這種情況下,職業教育的地位正在一步步凸顯。周源曾表示,以職業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生态建設是知乎的長期戰略之一。這也是平衡社群氛圍和商業化的一個出口。
“職業教育是社群生态的延伸,社群是職業教育的入口,這兩者的結合是非常明顯的。”周源曾在一場财報電話會中闡述過知乎做職業教育的邏輯。
2022年被知乎視作第二個十年的起點。第一季度,知乎首次将職業教育作為單獨的業務在财報中展現。3950萬元的收入在總營收中占比約5.3%,成為繼廣告收入、付費會員收入和商業化内容解決方案之後的又一收入來源。而在2021年的同一時期,知乎的職業教育收入僅310萬元,不足一季度的十分之一。
據知乎最新的第三季度财報顯示,職業教育業務貢獻了7800萬元收入,同比增長457.5%。付費使用者規模也同比增長300%。
高校學生和踏入職場五年内的新人是職業教育的主要付費使用者。這與知乎的主流使用者群體不謀而合。知乎30歲以下使用者占比超過73%,按最新公布的9700萬月活使用者來算,總人數超過7000萬人。這或許便是知乎做教育的底氣。
自2019年開始,知乎就開始布局職業教育業務,先後以聯合營運、自營、外部投資等多種手段,建構起知乎教育業務架構體系。起初,知乎作為平台提供課程的線上銷售轉化,教學服務來自第三方教育機構。首批合作方包括:饅頭商學院、知群、職問、貪心科技等職場提升機構,以及橙啦考研、洋芋雅思等考研出國教育機構。
同時,知乎通過外部投資,擴充職業教育腹地。2021年8月,知乎投資财經會計線上教育訓練公司品職教育,這是知乎教育首次投資教育公司。同年10月,知乎入股線上留學考試教育訓練機構趴趴教育。
知乎吸收和整合了這些投資的教育平台,進一步布局成人職業教育賽道。2022年6月,知乎App上線“學習區”,成為免費教育課程的入口。10月,知乎完成收購職業教育公司掌上園丁,後者旗下産品“一起考教師”專注教師備考服務。12月,知乎推出一個專門的教學平台“知學堂”,提供專精的成人職業教育服務。
不難看出,知乎将會持續發力職業教育,打造“成人教育教育訓練(品職教育、趴趴教育)+成人教育平台(知學堂App)+内容知識教育(知乎)”的業務矩陣,為急于扭虧為盈的知乎提供持續造血的源動力。
不過,職業教育市場玩家衆多,既有像新東方、好未來的這樣的教育巨頭盤踞已久,也有中公教育、粉筆教育等細分賽道的頭部選手。沒有專業教育基因的知乎想要突出重圍,還需持續努力。
作者 | 趙子坤
編輯 | 董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