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那年那月那一天

青未了/那年那月那一天

那年那月那一天

文/于榮華

一九七四年那年,十二月那月,三十一日那天,我響應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鄉了,成了一名光榮的知識青年。

這個日子在我一生中是刻骨銘心的,那年我十七歲,那月是那年的最後一月,那天是北風刮得最冷的一天。

背着行囊站在大卡車上,享受着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的二十個年青人,告别了爹娘揮一揮手說“再見吧媽媽”,雖然缺少了軍人的豪言壯語,但至少也是一名熱血奮勇的青年,說起來也還是一幫不谙世事的孩子。

往事已随風飄過近五十年了,當年的知青也步入了老年的行列,但那年、那月、那天的出行永遠都不曾忘記,也無法忘記那段苦澀的知青歲月,十七歲的年紀,現今都還在讀書享受着爹媽的呵護,十七歲的我們卻與貧下中農打成一片,戰天鬥地的幹了起來。

大年初一,吃過集體戶自己包的餃子後,就扛着紅旗到了修水渠的工地,手凍裂了腳凍麻了,臉凍的又紅又紫了,心卻是熱乎乎的,推石頭的車子又重又沉,活泥巴的掀頭不聽使喚,手磨出了血泡真疼,也硬是這麼堅持着,噓哈着,鼓勁着。

離開爹娘過的第一個春節,是在歌聲與淚水中渡過的,好在有帶隊劉叔的正确安撫與指導,他說“孩子們我們既然走出了家門,就不要讓爹娘挂念,既來之、則安之”毛主席教導我們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嘛”,想一想二萬五千裡長征,那麼多革命烈士抛頭顱灑熱血,我們吃這點苦又算什麼呢?國家需要你們艱苦奮鬥,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鍛煉成長啊,别猶豫,别傍徨,同學們幹起來吧!嗨起來吧!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劉叔的這番話對一個孩子來說至關重要,我們都增加了信心,幹勁倍增,哪裡需要哪裡去,髒活累活搶着幹,拉土推車,挖坑栽樹,打場壓麥,擔水積肥,半夜加班澆地,科技試驗田,都有我們知青的身影,吃在工地,幹在工地,膚色黑了,飯量大了,人長高了,也和農民交結了不少好朋友,也了解了不少民間的疾苦,自己也增長了不少見識,感覺自己的心智也提高了不少,劉叔一句話說“都懂事了”心裡癢癢的得勁兒。

我們這幫知識青年的到來,給這個沉悶的村莊注入了很大的活力,我們經常參加共青團的工作,協助團支書開展些有意義的活動,在大隊部開會讨論學習,唱歌聯歡戲曲小段,辦牆報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言獻策,積極參加文藝演出活動,我記得是>

日子過的飛快,轉眼到了年底,總結一年來在農村這座大熔爐裡鍛煉成長的經過,感觸頗深,從一個不谙世事的孩子,到茁壯成長為有用的成人,無論走到何時何地,它在人生成長的軌迹中,這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離不開貧下中農再教育這一年的曆練過程。

歲月蹉跎,光陰似箭,歲月盡管已經逝去近五十個春夏、秋冬,但那段難忘的知青歲月,依舊刻骨銘心無法忘卻,依舊魂牽夢萦,揮之不去的我心依舊,無論到何時何地,永遠感謝那年、那月、那一天的行程。

壹點号 一路芬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