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晚1年上幼稚園,改變一生的軌迹?多大入園最好?4個關鍵

作者:婦幼博士Dr韓
孩子晚1年上幼稚園,改變一生的軌迹?多大入園最好?4個關鍵

今天看到一個話題,講的是北京鼓勵幼稚園招收2至3歲幼兒。出于好奇,我做了個投票,問媽媽們是否願意讓寶寶2歲就入園,結果大約是一半一半。

孩子晚1年上幼稚園,改變一生的軌迹?多大入園最好?4個關鍵

(我做的投票結果截圖)

評論區有家長留言提到:

@英x下:取決于師資水準和托費,孩子越小,老師越關鍵。

@ k x 拘:支援!家裡老人帶娃,隻管吃飽穿暖别的也不能要求更多。小孩子還是要和小孩子玩,有專業幼師的引導更好。

@愛x暖:看孩子具體情況,能不能表達好自己的需求(這個很重要!),能不能自己吃飯去上廁所(基本的自理能力),能不能融入集體生活。

不少家長都提到了擔心孩子入園後總生病,不舍得送過去。

……

關于孩子多大入園,之前還看到一個說法是“孩子晚1年上幼稚園,可能改變一生的軌迹”。早一點入園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怕?到底多大入園合适?今天一起來聊聊。

孩子晚1年上幼稚園,改變一生的軌迹?多大入園最好?4個關鍵

圖源:Unsplash

01、多大入園或送托最合适?

其實,并沒有所謂的“最佳”入園或送托年齡,因為孩子入園或入托的“最佳”年齡與很多因素有關。最終多大入園或入托最好,是權衡各個因素的結果,而不是隻看年齡。

比如,家裡沒有合适的人選可以照顧孩子,那隻要當地有合适的正規幼托機構或幼稚園,孩子年齡滿足入園或入托要求,那就是“最佳年齡”,至少可以保證有人照顧孩子,并保證安全。

另外,孩子入園或入托好不好,也不是單純看年齡因素,還要看幼托機構或幼稚園的老師是否優質、與孩子之間是否能建立良好的安全依戀關系、孩子的性格特點等。

是以,與其糾結多大入園或多大送托最好,不如多考慮孩子和家庭的個體化情況,幼托機構或幼稚園裡的環境、師資等。

02、早一點入園,可能影響一生的軌迹?

在家帶 VS 入園或入托

哪個更好?

其實,2歲入園還是3歲入園,最終對孩子的影響是什麼,是正向的還是反向的,不是簡單看2歲還是3歲這個年齡因素。

關于孩子到底是在家帶久一些好,還是入園入托好,其實已經有不少研究。簡單來講,現有的各項研究發現并沒有得到統一答案。作為大家的興趣閱讀,分享以下資訊。

有研究發現0-3歲,在家照顧孩子可能是最理想的。因為在家庭環境下,孩子的壓力水準更低、生病機率更低、行為問題更少。但是,又有其他研究發現,0-3歲一直在家照顧孩子有時候并不可行,而且家裡帶孩子也未必是最好的,優質的幼托機構會比沒有耐心的家長或長輩更好。
孩子晚1年上幼稚園,改變一生的軌迹?多大入園最好?4個關鍵

所有研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項來自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下屬機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育研究所的一個大型縱向研究。該項研究的搜集了超過1000名嬰兒資料,詳細評估各種育兒場景(包括父母自己帶、保姆帶、去事先串通的人所、幼稚園等),然後将這些參與研究的孩子随訪了15年,最終調研各種育兒場景與後續随訪中孩子的健康、行為和認知結果。

這項研究結果提示:

完全由媽媽照顧的孩子,與有媽媽照顧還有其他人照顧的孩子,在生長發育上沒有本質差別。

無論是父母或保姆在家帶、還是去事先串通的人所還是幼稚園等,對孩子生長發育各方面影響最關鍵的是父母和家庭育兒環境。也就是說,不論是否去幼稚園,父母特質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影響最關鍵。

1)媽媽和孩子的互動:媽媽對孩子有積極回應、對孩子的各種需求敏銳感覺、積極參與孩子互動并在互動中為孩子提供好的感官刺激(比如語言、聲音等)。

2)家庭環境:日常生活有規律、家裡有各類書本、各種孩子可以玩樂的物品、帶孩子積極參與各種适合的活動(比如去圖書館、郊遊等),這種特點的家庭環境下,孩子的社會和認知評估結果更好。

相比在家裡照顧孩子(比如請保姆或長輩在家裡帶孩子),去事先串通的人所或幼稚園的孩子:

● 在認知和語言發育上似乎更好一些。

● 與字母、數字相關的一些學習能力更好。

● 2-3歲時,行為問題更少。

● 4.5歲時,行為問題更多(比如不配合、攻擊性)

是以,這麼來看,在家請人帶孩子,或者送去幼稚園或事先串通的人所,各有利弊。

在4.5歲前,如果孩子平均每周超過30小時在事先串通的人所或幼稚園等,在4歲的時候似乎更容易行為問題和一些輕微的健康問題,比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03、值得記住的4點

關于上幼稚園、去托班、早期教育、育兒環境等問題的研究還非常多,結果也各不相同。作為家長,我覺得以下4點值得記住:

1. 入園或入托的年齡,要看個體化因素,年齡這個數字本身,并不是最關鍵的。家裡帶孩子還是去幼稚園,幾歲入園入托最好,終究要權衡孩子的性格、孩子和父母的需求等因素。

2. 不管孩子在家自己帶還是送去幼稚園或托班,影響孩子生長發育最關鍵的因素是家庭育兒環境。在家裡,為孩子提供安全、穩定的生活環境以及合适的早期引導;關心愛護孩子、積極回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非常關鍵。

3. 如果入園或入托,老師和機構的品質要重視。老師盡心盡責、關心愛護孩子、積極回應孩子、能給孩子适當的引導,同樣也有助于孩子的認知、社交情緒等能力的發展。

4. 如果3歲前送孩子入園或進托班,在幼稚園或托班的時間盡量别太長。因為有研究發現,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平均一周超過30小時在幼稚園或事先串通的人所,可能在4歲時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

孩子晚1年上幼稚園,改變一生的軌迹?多大入園最好?4個關鍵

最後,孩子入園入托是一個很大的話題,要考慮的問題也十分複雜,除了上面提到的,其他很多現實問題同樣需要考慮,比如費用、是否有名額、離家遠近等。鑒于篇幅,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給大家一個粗略的參考。

我是珊珊,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共同成長。

- 部分參考來源 -

1.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NIH, DHHS. (2006). The NICHD Study of Early Child Care and Youth Development (SECCYD). Findings for Chidlren up to Age 4 ½ Years (05-4318).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https://raisingchildren.net.au/grown-ups/work-child-care/planning-starting-child-care/child-care-feelings

3.http://www.hanen.org/HelpfulInfo/Articles/Does-child-care-make-a-difference-to-childrens-de.aspx

4.Buysse, V., Wesley, P. W., Bryant, D., & Gardner, D. (1999).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in inclusive and noninclusive settings. Exceptional Children, 65(3), 301‐314.

-END-

如果覺得有用

分享給更多人閱讀

往期推送精選:

  • 孕吐和孩子智商有關?有孕吐和沒孕吐,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 同齡孩子一個吃豬肉,一個吃魚、牛肉,3年後身體發育差距明顯?
  • 白天和晚上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 孩子起床先喝奶還是先吃飯?哪種對腸胃好?順序真的有講究
  • 怎麼确定孩子有沒有缺鋅、缺鐵、缺鈣?别再被微量元素檢查坑了
  • 孩子的維生素D一天中哪個時間吃最好?需要空腹吃麼?
  • 鉛中毒,影響孩子智力和行為,這些千萬别碰
孩子晚1年上幼稚園,改變一生的軌迹?多大入園最好?4個關鍵

祐苗健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