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來“體力不支”?2022年或見分曉“洞見虎年新勢力”

蔚來“體力不支”?2022年或見分曉“洞見虎年新勢力”

開年第一個月,新勢力在高速增長态勢下,呈現出全新競争格局。小鵬、理想穩居前兩位,哪吒憑借同比超400%的銷量增速,擠進前三。而作為新勢力中的“老大哥”,蔚來1月銷量未能過萬輛,僅排在第四位。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蔚來首次掉隊,在去年哪吒汽車就已經實作了單月銷量超蔚來。對于蔚來而言,現在面臨的挑戰絲毫不亞于2019年的危機。”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單月銷量過萬輛已成為新勢力第一梯隊的及格線。供應鍊短缺、銷量下滑、二次上市擱置……蔚來在2022年如不能順利破解上述難題,其前景将被打上問号。

補給不足導緻失速

從1月新勢力排名前五的銷量資料看,小鵬銷量為12922輛,同比增長114.8%,這也是小鵬連續5個月實作銷量破萬輛;理想1月份銷量達到了12268輛,同比增長128.1%;哪吒銷量達到了11009輛,同比大增401.5%;蔚來銷量為9652輛新車,同比增幅為33.6%;零跑銷量達到了8085輛,同比大增434%。

可以說,蔚來的處境甚是尴尬。作為曾經的新勢力的領頭羊,銷量規模的快速上升,也讓蔚來快速感受到了來自制造環節的掣肘。自2021年出現産能危機後,當年8月蔚來首次滑落王座後,此後單月銷量多次跌出前三;其中,2021年10月份因生産線調整,銷量一度滑落至3667輛,不少車型的傳遞都要推後,有車主曝出鎖單後要等10周才能提車。為此,蔚來的答複是晶片短缺、工廠更新等一些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所導緻。某汽車行業分析師認為,這與蔚來的供應鍊管理密切相關,蔚來缺乏預見性,它的流動資産沒有用來準備供應鍊體系供貨,導緻了非常被動的局面,這與采購團隊以及财務負責人有很大的關系。

“市場機會天天都在那裡,而我們沒有抓到更多的機會,這也會讓我們去思考這個(産能的)事。”蔚來汽車聯合創世人兼總裁秦力洪坦言。記者了解到,目前蔚來已開始加緊擴充産能,去年10月,蔚來宣布江淮蔚來合肥基地生産線完成階段性更新,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更新完成後産能将從12萬輛達到24萬輛。蔚來表示,通過加班或增加班次等方式可将年産能升至30萬輛,屆時将緩解蔚來汽車産能不足的問題。需注意的是,與蔚來不同,理想、哪吒一開始就選擇了自建工廠的道路,小鵬在初期由海馬代工後也啟動了自建工廠的投資。而蔚來一直采用代工模式,實際上,蔚來在成立之初就有過自建工廠的計劃,但最終因各種原因而停滞。

除了整車産能問題,一直被蔚來推崇的換電模式,也并不如想象中那麼美好。有北京的蔚來車主向《華夏時報》記者反映,春節出行期間,由于換電車主增多,換電站僅有的6塊電池根本無法滿足需求,需要等待備用電池充滿後才能換電,大大延長了換電時間。不同于其他品牌,蔚來主打的換電模式使其對電池包的需求量更大,在實際營運中,不僅需要對下單使用者提供電池包,還要為多座換電站進行儲備。

“高端”不勝寒

衆所周知,蔚來是由定位豪華車型高調起家。2016年,蔚來推出EP9超跑,創造了紐伯格林Nordschleife全電動汽車圈速紀錄,成為量産車最快圈速保持者。之後,第一款車ES8直接對标傳統豪車品牌BBA,為高端品牌形象打下根基,ES6、EC6的推出進一強化其高端定位。據車家号資料,截至2021年5月,蔚來的平均售價為43.3萬元,僅次于奔馳(43.6萬元),甚至高于雷克薩斯(39.3萬元)、寶馬(39.1萬元)、林肯(37.2萬元)、奧迪(32.2萬元)等。

但高端車型從不是走量的利器,從特斯拉的例子就可看出,如果沒有Model 3承載拓展主流汽車市場的重任,恐怕其很難從财務危機中走出,更不可能憑借高端車型Model X成為新能源市場的霸主。同樣,蔚來也急需找到第二增長引擎,即一款能走量且利潤高的車型。

巴克萊分析師Jiong Shao在近日給投資者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蔚來的目标價為34美元/股,并均給予“增持”評級。但Jiong Shao同時指出,在未來兩年推出與大衆市場相關的産品對蔚來至關重要,蔚來在中期内可能面臨的兩個主要風險:一是蔚來汽車可能無法成功轉型為大衆電動汽車制造商;另一個主要風險是,如果競争對手能夠獲得更多的駕駛資料,開發出更好的進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蔚來汽車可能會在自動駕駛技術上落後。在他看來,蔚來要成為一家大衆電動汽車制造商,需要擁有與高端電動汽車制造商不同的思維和戰略,蔚來需要做好這一轉型,不僅要從産品定位的角度,還要從客戶服務和營運的角度考量。

去年年末,蔚來在釋出ET5車型之後立即開啟了預訂,場面火爆到蔚來APP癱瘓。ET5起售價32.8萬元,BaaS方案起售價則約25.8萬元,是蔚來目前定價最低的車型。但蔚來ET5的預計傳遞的日期最早也在今年9月,在業内看來,依靠ET5來拯救蔚來2022年的利潤可能會有些遲。同時,相比ET5,競品車型小鵬P7或特斯拉Model 3的先發優勢不可忽視。與新勢力之間的競争相比,秦力洪更強調不同陣營間的此消彼長。“我們未來進一步擴大戰果的前提,并不是理想、小鵬少賣,應該是BBA少賣。”秦力洪認為。

對于蔚來來說,擴産增量、新車傳遞、研發投入都需大筆資金,二次上市已迫在眉睫。據路透社旗下媒體IFR近日報道,蔚來正在考慮在新加坡二次上市,這筆交易可能籌資約19億美元,但蔚來也不會完全放棄赴港上市的計劃。對此,蔚來方面表示,“對于市場傳言,公司不予回應”。在奧緯咨詢董事合夥人張君毅看來,一個企業在謀求IPO過程中接觸不同的市場,是很自然的事情,轉向新加坡上市,也不無可能。早在去年3月,蔚來便在港送出了二次上市申請,甚至比小鵬汽車還早。但直到2021年7月,小鵬汽車火速完成赴港二次上市,一個月後理想汽車也成功登陸港交所,唯有蔚來遲遲未獲準許。

蔚來會陷入“一步遲、步步遲”的怪圈嗎?2022年将是最後的視窗期,趕在合資品牌發力前,蔚來或許還有機會。

責任編輯:李延安 主編:于建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