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東這個永遠不缺乏戲劇性的地方,新一輪的沖突正在上演。當以色列在加緊清剿哈馬斯的同時,後者的盟友胡塞武裝也毫不示弱,他們的反擊力度已經更新到了第四階段。想象一下,整個以色列海岸線都籠罩在襲擊的陰影下,這可不是電影裡的情節,而是現實中正在發生的事情。
根據胡塞上司人的說法,他們在短短一周内就進行了12次襲擊,覆寫了從印度洋到阿拉伯海,再到紅海和地中海的廣大海域。他們一共發射了27枚飛彈和無人機,其中10次針對的是與美英以有關的10艘船隻。這種行動的更新,無疑給本就緊張的局勢火上澆油。
美英聯軍對此作出了回應,他們對胡塞發動了空襲。但胡塞旗下的馬西拉電視台報道稱,這次轟炸導緻了包括平民在内的58人死傷,其中16人喪生,至少42人受傷。視訊中,受傷的平民正在荷台達接受治療,這無疑是對沖突殘酷性的又一次揭露。
而作為報複,胡塞聲稱他們向美航母“艾森豪威爾”号發動了襲擊,并聲稱成功打中了目标。這聽起來像是電影裡的情節,但胡塞的聲明卻讓這場海上對峙更加撲朔迷離。美方并未對此作出正式回應,但一名美國國防官員表示,他們并不知道艾森豪威爾号遭到了襲擊。這不禁讓人想起胡塞此前多次宣稱打中了美軍艦,但事後發現美艦都安然無恙。
有趣的是,就在當天,“艾森豪威爾”号的艦長喬.達山在他的社交媒體賬号上,釋出了在辦公室逗狗的照片,并且還發了航母上的美食照片。這似乎在無聲地說明,盡管外界風起雲湧,但艦上的生活依舊平靜如常。
但不可忽視的是,伊朗的介入。伊朗革命衛隊的塔斯尼姆通訊社報道稱,胡塞擁有的反艦彈道飛彈技術源自于伊朗,其使用的“穆希特”反艦彈道飛彈是伊朗提供的“卡德爾”飛彈的複制品。這标志着伊朗在支援整個地區的抵抗陣線方面取得了成功。
伊朗的“卡德爾”是其制造的首款國産反艦彈道飛彈,采用光電制導,射程180公裡,攜帶150公斤彈頭。這種飛彈的飛行時間更短,到達速度更快,能更好地穿透艦船的防禦裝備。盡管威力相對較小,但這種技術的引入無疑為海上對峙增添了新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