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名被裁遊戲人的自白:“做遊戲是荒野求生,但救了我的命”

文 | 遊戲茶館

去年,我在一個次很偶然的情況下,接觸到了一名特殊的遊戲開發者“大丸子”。

大丸子是那種典型的非科班出身,憑借一腔熱血在遊戲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最終喜提“裁員大禮包”的經典案例。之後很“随意”的參加了一次騰訊舉辦的輕遊夢工坊大賽,又很“僥幸”的斬獲了開發者金獎,最終變成了我的訪談對象。

說他特殊,主要是因為最初大丸子給我的感覺是一個陽光開朗大男孩的形象,他對于所有的挫折困難都表現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雲淡風輕,以至于哪怕是他被裁員,都會給人一種這是要借機跳槽,從此走上“人生巅峰”的錯覺。

然而,最初的訪談内容卻始終難以讓甲方滿意,直到之後再次促膝長談,我猛然在表象之下,看到了血淋淋名為“現實”的無奈境遇。

他也曾因為非科班出身求職無門,面試無數卻屢屢碰壁;也因為公司内部的勾心鬥角,身心俱疲不得不另尋他處;甚至因為被裁員,家庭、事業、親情和愛情的雙重打擊,終日焦慮陷入抑郁。

說實話,在很長一段時間,“裁員”在我眼中隻是一串冰冷的數字。你偶爾能看到被裁者的吐槽甚至咒罵,但始終很難設身處地的帶入到他們的處境之中。

但直到接觸到大丸子,我才知道“裁員”居然可以如此的具象化,你能感受到他們的世界突然變得天翻地覆,難以言喻的極度痛楚,也能夠感受到對于未來不确定性而呈現出的焦慮和迷茫,最終統統轉化成一種壓抑和抑郁的負面情緒。

大丸子跟我說,做遊戲對他來說就是荒野求生,是在荊棘密布下的無序探索,但同時做遊戲也是他的救命稻草,是黯淡星芒中追尋的黎明。他想要的無比簡單,是自我認可,是實作價值。盡管路漫漫其修遠兮,但仍将上下而求索。

以下訪談内容為了閱讀友善,以大丸子第一人稱的視角自述:

01 遊戲也曾被我當做擋箭牌,但隻有我知道它有多冤

嚴格來說,遊戲幾乎是伴随我從小到大,但很遺憾的是,大多數情況下,它都是一個負面的事物。

小時候,父母常常因為一些原因沒辦法照顧我,是以我大部分兒時記憶都停留在各個親戚家,吃着“百家飯”長大。好在那時候的我還算品學兼優,索性還算沒有長歪。然而直到發生了一次意外,我被迫轉到了一所新的學校,命運的齒輪才開始轉動起來了。

寄宿生活開始後,學習和生活環境較之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周圍幾乎都是富家子弟,不說盡是欺辱霸淩,也少不了攀比貶低。不過好在有師長常常勉勵關照,也讓從小自卑的我燃起了一些好勝心。他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你當自華。”

于是直到初衷我的成績都還是名列前茅,也就是在這裡,我早早接觸到了電腦,最初感覺是一個挺神奇的事物,雖然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過好在有老師的教導,以及周邊各位闊少的“賜教”,也算是學會了不少使用的方法。

後來家庭逐漸殷實後,也為我配了一台,隻不過那時候年齡尚小,再加上常常被表、親兄們霸占用來玩遊戲,是以我倒成為了一位“看客”。正因為如此,表哥一家三個小孩,皆因沉迷遊戲無法自拔,即便父母習慣于通過棍棒來“講道理”,但往往隻會讓他們變本加厲。長子原本是重點班的優等生,最後淪落到被直接開除,次子更是在國中就已經辍學,終日以打零工混日子。

就是在這個關鍵的節點,我也荒廢了自己學業,由于從小到大都在寄宿,結果導緻高中的我自我意識過剩,性格越發叛逆,最終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再加上那時手機遊戲也逐漸興起,沉迷娛樂的我淪落變成學渣,成績也從班裡前三一落千丈。

我知道可能有無數人看到過無數種相似的案例,甚至可能就是自己的親身寫照,但隻有當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你才會刻骨銘心的感受到這件事是如此的可怕。

我曾經也幻想過是不是如果沒有接觸電腦,沒有接觸手機,沒有接觸遊戲,我的人生就該是另一番光景。我也常常拿遊戲當擋箭牌,但我也知道它到底有多“冤”。我們總覺得是遊戲害了我們,但其實是家庭問題的外顯與欲望的失控罷了。

聯考後因為個人意願,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大學和複讀的機會,自己去實地考察了一些機構,很巧的是當時有個機構剛好新開設了遊戲策劃班,或許是因為我感覺設計遊戲比較有意思,也或許是想要追随内心的熱愛,學習一些實用技能進入遊戲行業,我最終開啟了10個月的策劃教育訓練之旅,以及兼顧大專的學曆。

不過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10個月的教育訓練結束後,這家機構就關閉了這個遊戲策劃班,而我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第一屆以及最後一屆“畢業生”。

結業後我和同期五六人一起來到廣州,面試當然是處處碰壁。當時全部擠到一位朋友出租屋裡,他是提前幾個月畢業的小班同窗,比較幸運已經找到工作了,于是我們在狹小的房間裡,地鋪4個,床上3個。現在想起來真是挺難忘的經曆,哪怕後面一個個找到工作了,也都預設選擇租大點的戶型,繼續抱團取暖,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兩三年。

02 做遊戲像是一場鍛鐵,而我被反複捶打摩擦

記得剛入行的時候,我找到了一份做棋牌遊戲的工作,月薪隻有3500元。然而勤勤懇懇幹了3個月後,就在試用期結束的那天,卻等來了一張不合格的辭退通知書。當時感覺天都要塌了,不僅僅是之後又要經曆漫長找工作的痛楚,其實我更害怕每次面試的提心吊膽以及被所有人否定的感覺,當時我還不到19歲,原本是心高氣傲的年紀,但殘酷的現實卻讓我沒有任何資格敢傲。

之後又進入了一家頁遊公司,我還清楚的記得,面試的時候自己曾惴惴不安的向主管表示可以隻要3500元的工資,就為得到一個機會,隻要能夠讓我進去,工資甚至還可以再降。當時主策很認真的告訴我,他們這裡最低4500的月薪,他相信以我的的能力配得上,現在回想起來,我才明白什麼叫知遇之恩。

于是在那家公司,我做了兩年多的時間,從最開始什麼都不懂天天被罵的執行策劃,再做營運活動、系統功能、關卡玩法、到最後的執行主策,獨自帶項目,制定版本計劃。

兩年的經曆,使我感觸頗多,我見到老闆的包容,上級的鼓勵,部門的協作,加班至通宵,團建的歡樂,同僚的友善,戀人的鼓勵,玩家們的感謝信,一片欣欣向榮;我也見到主策的離任,同僚的背刺,戀人的告别,部門的推脫,職場被架空,下屬陰奉陽違,前人作奸犯科,上下沆瀣一氣,公司大裁員,一切,都由盛轉衰。

再後來訂好了項目1年的版本計劃,做了定期自動循環,到了末期我想換個新的環境,就告知上司後去面試。一切也很順利,第一家公司就面試成功,并漲薪了50%,一切都是我想要的。原本計劃是兩周後去上班,不過被我現在的上司挽留,推辭不過後又待了一個月,找新公司協調後對方欣然同意,然而一個月後又再次被挽留,反複兩次之後,新公司仍然堅持等我,真的讓我很感動,最終也成功入職。

到了新公司後,我被直接被安排接手了一款IAA的小遊戲項目。之後又帶了多個輕量項目後,開始立項中重度項目。這是一個新的品類,幾乎是從0開始,我也懂得不太多,就向主策時常請教,但每次都含糊其辭,還讓我不必知其是以然。無奈下我隻得通過網上學習和跑圖書館查閱資料,自學了數值、戰鬥設計相關内容,由此摸石頭過河,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剛剛轉正後項目組就突然被解散。

至于原因可能各位業内人士也已經司空見慣了,老闆分紅食言,制作人和主策争執未果後,一怒之下帶領所有程式“緊急避險”,最終留下我一個孤家寡人。後來被另外一家風頭正盛的卡牌項目組直接收編,我也開始負責所有的營運工作。我原以為可以照此“猥瑣發育”,沒想到十個月後公司又宣稱資金不足,老闆直接玩消失,上司在群裡發消息威逼,要求全員無任何賠償自行離職,我也懶得糾纏,自行面試成功之後就逃離了這個是非之地。

後來聽說那位上司和我聊完後沒兩天自己也溜了,而且公司也不是沒錢,隻是老闆把投資拿來“造福”自己,待豪車豪宅配齊之後,發現做遊戲不那麼賺錢,又轉行去發展商務軟體與自媒體,當然是真是假我後來也沒去辨認。

03 做遊戲落差很大,好像一首音樂,曲終尤為孤寂

到現在,我已經正式從一名行業新人混成了“三姓家奴”。

新公司的産品是卡牌+冒險解謎類型,剛好那段時間我一直在自學相關内容,對其有極大興趣,既然新工作能夠滿足我的期待,并且面試的主策對于内容設計看起來也比較有經驗,我覺得應該能得到挺多提升。是以當時即便告訴我要負責大部分崗位内容之外,還要求要一并負責系統、玩法之類的部分内容,我也本着多勞多得的态度欣然加入,卻沒想到又經曆了不一樣的體驗。

這家公司當時也算小作坊,初見工作氛圍挺好,老闆積極盡責,同僚與上司也能夠打成一片,看上去欣欣向榮。

隻不過老闆太過盡責,所有内容他都要決斷,有時力排衆議直接一言堂,再加上喜歡跟風改方向,導緻項目經常變來變去,眼看資金情況愈發嚴峻,投資方要求的時間點也逐漸逼近,很多做好的東西改了一版又一版,卻始終無法成形。

在這期間還有一位同僚不幸背鍋,老闆不斷PUA,把任何問題都往他的身上甩,最終導緻終日抑郁後無奈離職。後來可能老闆在這次“實踐”中嘗到了甜頭,裁員的心思和想法也越發熟練和活絡,我起初本以為是一場無比熟悉的“創業夢破碎”的劇本,未曾想後面更加精彩。

在裁去部分成員後,剩餘同僚私下吐槽老闆頻繁改動需求卻不給時間,反而怪他們不能完成任務進行裁員。不料在這之中竟然冒出了“純愛戰士”,把吐槽的内容全部上供給了正在“徹查此事”的HR手裡,之後不出意外的被老闆知曉,于是老闆親自出馬開始一個個威脅清理。

甚至于我也曾被問詢過“如果不給當月工資怎麼辦”這樣的送命題,随口說了一句“那就找律師”,後被老闆知曉後當面嘲諷是“牛鬼蛇神”。于是一場簡單的裁員大戲硬生生變成了“誰是内鬼”的狼人殺遊戲,辦公室内終日人心惶惶,再也沒有往日的熱情氛圍。

之後老闆約談我想要讓我接手主策的相關工作,美其名曰降本增效,實則是老闆試圖通過我來排擠其他同僚。即便我很誠懇的告知人數減少會讓開發進度更慢,他也隻是用再找個新人騙個試用期來應付,甚至不惜發動“PUA之術”,讓我也要再提高效率,沒事多加加班。

雖然在整個事件中,無論老闆是否因為我有利用價值才對我态度友好,我确實可以借此踩着他人升職加薪、豐富履曆,但想到我自己工作的時候,就經常被老闆坐身後盯梢,生怕帶薪摸魚,加班到淩晨換來的也是“感覺你最近有點擺爛”的吐槽,再看到每天加班到淩晨還在發送長條日報卻對此渾然不知的主策,好像從他身上已經看到了我之後的“結局”。

可能是我太婦人之仁,最終還是把這個“天機”悄悄透露給主策,并表示會主動離職,讓他不用擔心。沒想到主策其實早有預感,告訴我公司早已資金見底,他們也曾多次勸說老闆實事求是,但全部都用“怕工作量多而逃避問題”直接回怼,在極度失望之下,他隻能做好最壞的打算,快速做完大階段内容保證不影響後續開發進度後就離職。

後來我也交接新人後就選擇離職,隔一段時間後聽說許多老員工最終也被一個個裁掉,再招聘一些經驗更差的人來填補,甚至于管理層的老人,老闆曾經的舊友也因為降本增效而拒絕兌現曾經許多的獎金、股份而沒能幸免于難,在工資都開始拖欠後,紛紛離職。就這樣在我走後不到半年的時間,這家公司最終黯然倒閉。

我當時隻有一個感覺,或許做遊戲時“朋友”與“盡責”都隻是錦上添花,真正能決定夢想孵化的,是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齊心協力。

04 做遊戲也是一場賭博,但凡有一方作弊,賭桌便轟然倒塌

從上家公司離職之後,我在家裡休息了3個月,期間規劃好想要嘗試的遊戲類型後,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看書、筆記、練習上,這段學習的成長卓有成效。

之後我又嘗試過找工作,面試過程也超乎我想象的順利,幾乎每家公司都會拉我當天面試多輪,甚至有時長達2個小時,也有因為經驗問題而未能面試通過的,不過大部分都是一面即過,短短一周也收到了多家公司的offer,最終我選擇了更為幹脆的一家,但沒想到還是遭遇了相同的境遇。

本來入職前承諾會招的大佬,在我入職後僅用一句“你的能力足夠勝任”就打發了,我便成為了部門崗位的獨苗苗。我隻能根據自己的了解去制定工作流程,自己負責從頭到尾的所有内容,每天一股腦鋪在工作上,跟各部門協調推進,大多時候也會怼天怼地盡心盡力。

不過由于時間、資金、其他成員能力、底層機制、美術資源等各種限制,每次設計總是一削再削。再加上制作人又時常變卦态度猶豫,各部門也經常互相推脫不願解決問題,很多成員能力參差不齊且沒有此類型經驗,整個項目開發效率相當低下,也導緻核心成員逐漸失去信心紛紛辭職。總部開始走上了開源節流的老路,一年半的時間僅策劃就換了三批,甚至在喪失耐心之後直接安排一批成員空降,擠兌多名資深策劃自行離職。

如果新上司能來解決問題,其實也不算是一件壞事,問題在于這位空降主管不僅沒有自研項目管理經驗,甚至平日根本不玩相關遊戲,也不會組織磨合,每次隻要其他策劃提出建議,得到的隻有他的嗤之以鼻,并大手一揮掏出過往的傳奇項目自吹成績。

在工作過程中,新老成員泾渭分明毫無交流,浪費了大量的事件做着重複無用的工作。因為我對于所有崗位工作都有所了解,過往的成員都與我讨論過項目,導緻我成為了粘合劑,隻要和協商跟進有關的工作,各部門上司就要拉上我,有些意見私底下還要我把關,我也莫名其妙的過了一把上司瘾。但即便這樣,依舊難以改變整體的氛圍和研發的方向問題,不出意料最終的結局依舊是以項目組解散而告終。

雖是名企,卻也克扣大部分賠償,多名HR圍攻,言語盡是威逼,想到我無數個夜晚與周末加出來的數十天調休,被輕飄飄的抹除不予折現,也是搖頭發笑。感覺一年多的努力,又是個笑話,好像每次進新公司都是在參與賭博,上司賭方向正确,員工賭上司靠譜,老闆賭項目能成,但凡哪一方想作弊插上一手,賭局就結束了。

05 做遊戲對我來說,是荒野求生,也是救命稻草

被裁員之後,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想一個問題,“做遊戲帶給了我什麼,不做遊戲又能去做什麼”。那時我時常處于一種惶恐的情緒,總感覺要是想不出答案,好像之後又要像之前一樣,不停重複去體驗面試、抄襲、裁員、倒閉這一痛苦的循環。

春節看到家人各添煩惱壓力纏身,互相争吵氣氛不合,我雖經曆失業卻仍是他們最期望的,于是他們的煩惱皆傾倒于我,我心情煩悶又不得不強顔歡笑一邊安慰一邊調節,也早早結束過年逃離故鄉。未想到春節後近3年的感情也結束,一件件壞消息讓我幾個月晝夜苦悶難眠。我知道是抑郁了,但并不在意,未像兄長一般宅家吃藥、喪失鬥志,或許是性格使然,我開始宅起來看心理書自愈,确實頗有成效。

我想到入行前的興奮,以為自己可以做出爆款的期待,以為能夠天馬行空無限創新,這是我的起點;想到随手記錄的創意靈感,随着時間變得與我的生活一般無趣,我寫的數萬筆記已經變得晦澀難明,收藏的文章、視訊堆積如山讓我沒有打開的欲望,B站、油管、微信推送的資料更是唯恐避之不及,這不該是我的終點。

我想到那段隻拿6k塊薪資,卻總攬項目所有内容,前人營運差勁沆瀣一氣緻使遊戲口碑崩壞到玩家紛紛退遊時,自己接過擔子力挽狂瀾扭虧為盈,到與玩家之間和睦相處的美好時光。我記得玩家為我取了一個外号叫“丸子”,在看到我努力的成果後,他們紛紛願意無償為遊戲優化做出貢獻,還會經常在過節或者我通宵加班時發紅包問候鼓勵,好在我和前人不同,我選擇心意,不選擇金錢。

那麼玩家為了什麼呢,遊戲對他們于什麼呢,是社交?是自我價值實作?是被認同?好像,我們都一樣。我也喜歡當“丸子”的時候,喜歡做“丸子”的時候,喜歡做的“丸子”被玩家、上司認可後的感覺,其實也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認可。

對我來說,做遊戲就是荒野求生,在荊棘滿途中步履亦難,但做遊戲也是我的救命稻草,于黯淡星芒中追尋黎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