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末看展去!從文從藝50周年,馮峥的筆尖滿蘸漠陽情

周末看展去!從文從藝50周年,馮峥的筆尖滿蘸漠陽情

2月11日

“初心文道——

馮峥從文從藝50周年曆程展”

在市美術館開展

周末看展去!從文從藝50周年,馮峥的筆尖滿蘸漠陽情

▲梁文棟 攝

周末看展去!從文從藝50周年,馮峥的筆尖滿蘸漠陽情

▲李向東 攝

展覽包括馮峥從文從藝的音像資料

以及手稿、個人專著、主編的

書報和字畫等,共400多件

時間持續至2月17日

馮峥

周末看展去!從文從藝50周年,馮峥的筆尖滿蘸漠陽情

1946年出生于陽東區大溝鎮,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知名作家、民俗學家和地方文史學家。

他是陽江文化的一個獨特符号

從文從藝50周年來

創作的小說、戲劇等先後獲得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和魯迅文藝獎

他對陽江話、漁家文化、

地方文史等興趣濃厚

進而專題研究,并出版專著

文壇耕耘半世紀,他的筆尖滿蘸漠陽情

一起來聽聽他的故事

青燈有味是兒時

1953年,7歲的馮峥進入大溝三丫國小讀書。在國小的5個年頭裡,星期天他還翻窗偷偷跑進學校圖書館看書。國小圖書館的書原本就不多,不到兩年就都給馮峥看完了。之後,他便拿父親書架上的書看。《紅樓夢》等“四大名著”在四年級時就看完了。

周末看展去!從文從藝50周年,馮峥的筆尖滿蘸漠陽情

▲馮峥學生時期的日起。李向東 攝

讀書讓馮峥産生了極大的興趣,他把能借到的書都看完了。碰上自己心愛的,就在微弱的油燈下抄下來。父親見了,又給他訂了《中國少年報》和《紅領巾》雜志。1956年起,馮峥開始業餘寫作。每年裝訂成一本,煞有介事,署名“馬口鐵”。也就在這一年,馮峥發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作品”《緻老師》。那是一首24行的詩歌。

17歲,家道中落的馮峥隻能辍學,去東平打工當了漁民。個子矮小瘦弱的馮峥,幹的卻是船家最辛苦的活——船頭工。然而,哪怕就是這麼艱苦的環境下,馮峥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作家夢”。白天捕魚撈蝦,晚上大夥休息後,在搖搖晃晃的船艙裡,他借助昏暗的煤油燈如饑似渴地看書,無論多累都要堅持寫幾行日記。

精品疊出入佳境

1967年,馮峥參加了家鄉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那些年,馮峥做編導,拉二胡還吹唢呐,自編自演了許多節目。

1973年9月,沙扒中學請馮峥去當民辦教師,講授國中二年級國文。但更主要的是負責學校的文藝宣傳。在這期間,馮峥根據出海打漁的體驗,創作了一個漁歌表演唱《雄鷗展翅捕魚忙》,獲表演獎和創作獎。

周末看展去!從文從藝50周年,馮峥的筆尖滿蘸漠陽情

▲馮峥在書房看書。李向東 攝

1978 年,馮峥創作的漁歌劇《三親家》在湛江地區獲獎後,代表地區參加全省會演。1979年,中篇小說《沉淪》發表在《湛江文藝》,故事《伏法》獲湛江地區一等獎。1980年,《光美托孤》《寡婦寨風情》《老鱿魚學外語》《招賢》等作品,在省市評選獲獎。其中獲獎無數的《七級總理》也是在這期間寫出來的。

筆耕甘苦寸心知

1982年,馮峥發表《農家六月田》,同年加入廣東省作家協會。馮峥成了陽江縣的重點作者,繼而成為了原湛江地區的重點作者。從此他更勤奮了,在文學的道路上筆耕不辍。

1986年12月,花城出版社出版了馮峥第一本書《釣鲨女》。這是陽江地區第一本由國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個人小說集。《釣鲨女》出版後,馮峥調入縣文化館工作。此後當文化館副館長、縣文聯主席、原江門市作協主席、《江門文藝》(報)主編、陽江市文化局創作室主任,直到在陽江市作協主席、文聯主席任上退休。他在陽江文藝界工作30年,當了27年文聯主席、作協主席。

在他任職期間,陽江市獲得了“中國風筝之鄉”“中國楹聯文化城市”“中華詩詞之市” “漆藝之鄉”“山歌之鄉”等多個文化藝術品牌。每個品牌,他都進行了相應的研究,陸續出版個人文藝專著36本,共1000多萬字。

周末看展去!從文從藝50周年,馮峥的筆尖滿蘸漠陽情

▲馮峥的部分著作 李向東 攝

熟悉馮峥的人都知道,他的網名叫“陽江土特産”。他也不止一次調侃自己是一個純粹的“地方主義者”——他愛他的家鄉。盡管有多次外調升遷的機會,甚至已經給他配置設定了房子,但馮峥還是找借口“溜”了回來。正如他對外宣傳家鄉的“廣告語”說的:“不是人人都說家鄉好,而是我的家鄉實在好。”

《南海1号傳奇》寫的是出水于陽江而聞名世界的南宋沉船的一段故事;

《漁鄉子》以他工作過的東平、沙扒漁港為背景,記錄一段漁家改革開放史;

《釣鲨女》是他在東平當漁民時的生活寫照;

成名作《七級總理》寫的就是老家三丫的那個生産隊隊長……

馮峥說

自己一輩子都在做的一件事

就是講好家鄉陽江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