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何猷君:電競,有戲

專訪何猷君:電競,有戲

直新聞

2024-05-24 23:55釋出于廣東深圳衛視直新聞官方賬号

直新聞按

提及何猷君,大衆熟知的“标簽”是“賭王的兒子”、“超模的丈夫”、“麻省理工的學霸”,而他對自己身份的期許,則更多的是“成功的企業家”、“市場的改革者與倡導者”。2018年,23歲的何猷君創辦V5電子競技俱樂部并出任澳門電競總會會長,随後每年都穩步實作新的飛躍。

全球的年輕富豪們投資電子競技産業一度蔚然成風,本質上或許因為同為年輕人的他們也是“打遊戲的一代人”。然而,電競産業的賽道并非一帆風順,來自社會的不同聲音也投射了“玩物喪志”的擔憂。

轉機來得有些突然,卻又順理成章:2021年,“電子競技員”國家職業技能标準正式出台;2023年9月,杭州第19屆亞運會首次将電子競技作為正式競賽項目;今年初,國際奧委會宣布将于2026年舉辦首屆奧林匹克電子競技運動會;國内十多個城市紛紛出台了電競遊戲産業發展專項政策,加力發展壯大電競遊戲産業,搶占數字經濟發展新賽道。

何猷君意識到,起風了。2023年1月10日,何猷君出任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聯席CEO,星競威武以股權置換的方式完成了對瑞典知名電子競技俱樂部NIP的并購。熟悉射擊類遊戲“反恐精英”的朋友對NIP(Ninjas in Pyjamas)這個名字如雷貫耳,它一度承載了全球多少“電競少年”的夢想。從“玩物喪志”到“玩物立志”的轉變折射了社會的變遷,人們很自然地發問:中國的電競土壤怎樣?何猷君為何選擇在深圳為電競産業投下“重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沃土澆灌出一條條通往成功的道路,電競緣何位列其中?

5月24日,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人文灣區 機遇灣區”分論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何猷君獲邀作為演講嘉賓出席。借此機會,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辛澤銘得以坐下來與何猷君展開一場訪談。從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聊到深圳印象,再從電子競技聊到“土壤的問題”。自然,何猷君的家世背景與家國情懷也在直新聞的視野之内。

以下是專訪實錄。

專訪何猷君:電競,有戲

5月24日,何猷君接受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辛澤銘專訪。

辛澤銘 直新聞記者:何先生您好,很高興您接受我們深圳衛視的采訪。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一小時生活圈”讓咱們的距離都更近了。您作為澳門同胞,可能也會在三地之間來回跑,對此的感受是不是更真切一些?

何猷君 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确實是很真切,我覺得一個小時生活圈讓我在大灣區工作來講的話,整個節奏是會提速了很多,然後一天能夠去完成的事情,或者一個禮拜能完成的事情會很多。比如說就拿昨天和今天作為一個案例,昨天我從香港去澳門參加BEYOND Expo 2024論壇,然後今天早上坐車來深圳參加我們機遇灣區的分論壇,結束之後我要坐車回香港,見不同的金融行業的投資人,然後晚上再坐車回到澳門去參加BEYOND Expo 2024論壇的一個活動。這樣子的“一小時生活圈”讓我感覺說一兩天跑三個城市來回跑,沒有任何問題,是以我覺得說大大提高了灣區創業的效率。

專訪何猷君:電競,有戲

CS項目是NIP俱樂部的傳統強項,也誕生一代又一代的“槍王”與“狙神”。

辛澤銘 直新聞記者:您在去年并購了瑞典的NIP俱樂部,在圈内可以說是一件大事,甚至說國内都是首單。我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北歐它是屬于高福利型國家,年輕人相對的來說可能會衣食無憂一點,是以去選擇電競,特别是打職業電競的人群會更廣。是否有這樣一種說法?電競發展需要一個特定的土壤。那麼粵港澳大灣區這片沃土對于整個電競發展的趨勢您如何看?

何猷君 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其實我覺得北歐那邊的話,除了就是說剛剛您提到的這種衣食無憂的小孩多一點以外,還有說其實他們那邊天氣不好,他們那邊很冷,然後有陽光的時長不多,經常待在家裡,待在家裡幹什麼,很多會選擇去打遊戲。

那麼我覺得大灣區的土壤來講的話,從培養選手的角度,從培養公司的角度,從對電競公司的高速發展的支援力度來講的話是非常有利的。

我覺得香港澳門内地其實很多不同,大灣區的内地城市有很多不同的非常優質的政策,能夠就是說從0到1幫到三地的創業者去嘗試邁出第一步,然後同時大灣區的金融資金的存量還是挺大的,存在很多的很厲害的基金,很多的風投企業,是以其實我覺得說對于壯大一家公司來講的話,跟資本市場是不可能脫軌的。是以我覺得大灣區在這一塊也會有更大的優勢。

然後在内地,比如說我們做的是很頭部的公司了,那麼我們要尋找國際化的管理方式,人才甚至資産去并購,去拓展自己的事業,把企業做大做強,這個時候大灣區又具備着這樣子的一個基因。是以我覺得從0到1到10,10到100,其實大灣區都是非常好的創業底子。

專訪何猷君:電競,有戲

辛澤銘 直新聞記者:您之前也談到過,電競産業在内容産出方面其實已經建立了閉環,有很完整的商業模式。很多隊員可以橫向發展,他除了參加比賽,還可以做網紅做直播等等。那麼這兩年您在這種商業的模式上有沒有一些新的拓展和新嘗試?

何猷君 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我覺得可能起步的時候,電競俱樂部和直播的業務給到了選手們退役之後,或者是在役中的一個橫向發展的可能性。這兩年的話其實我們擴大了線下的業務,我們現在星競威武也有自己的活動搭建策劃的全鍊條能力,已經服務了很多,不管是當地政府,還是像騰訊這樣子的大型遊戲發行商的不同遊戲的電競聯盟搭建,或者是電競比賽的這麼一個策劃和搭建。

是以說其實我們現在具備着一種新的能力,包含了我們營運武漢的主場、深圳的主場,其實我們已經從一家線上的公司變成了有線下能力的企業,已經具備更加完整的産業鍊條了。

那麼再往下走的話,其實我們會希望加大兩個領域,我們現在也在看就是說線下的電競場景在發生變化,消費在提升,是以很多的電競愛好者從網吧時代會進入了這種電競酒店新的消費場景,是以這一塊的話也是我們會密切關注和拓展的一個領域。

同時間我們也覺得,其實透過電競比賽,通過我們的選手,我們擷取了大量的流量,但是變現的品質還是有待提升,是以我們希望會跟不同的遊戲廠商推廣遊戲,在推廣他們的遊戲,創造更多的使用者資料的情況下,創造一些新的共赢的分成模式。可能在這些領域是我未來兩年的一些規劃。

辛澤銘 直新聞記者:我們也知道上個月您是入選了2024福布斯中國果決先鋒人物評選名單,我們也恭喜您。但同時也知道它獎勵的是那些勇于冒險挑戰,打破正常引領潮流的新一代的商業翹楚。在如今這種全球經濟相對來說下行的大環境下,其實很多當代的年輕人他或許是無奈的或者是被迫的,他不敢去創新和突破,如果我們不回避您有一定的家庭加持的這種背景,您如何看待社會大環境的發展和個人努力之間的關系?

何猷君 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其實首先我要先說我肯定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一個小孩了,畢竟有了家庭的支援,各方各面都會肯定說是比較幸運的,是以我也不避諱,先把這個條件擺在這兒。但是我個人的思維會覺得說,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會有每一個時代的困難,但是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它的機遇。

那麼上次全球經濟危機的時候,如果是說時代非常好的時候,景氣特别順利,經濟發展非常好的時候,那其實機會也會變得沒有那麼多,因為也會有更多的人去搶一塊肥肉。是以我覺得對當代的年輕人來講的話,讀書是别人拿不走的,努力也是别人拿不走的。是以在不管什麼樣的困難的情況下,包括我自己在内,隻能做好自己。

辛澤銘 直新聞記者:在您創業的這幾年中有什麼心得體會嗎?您這麼多年的創業經曆,一是您自身堅持的品質,或是讀書好學的精神,甚至您上回提到的好勝心,在這一次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的困難,度過之後又教會您一些什麼?

何猷君 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其實我覺得每一道難關都會教會你新的一堂課,但是重點是你會不會去複盤,你接不接受這堂課。我覺得任何的這種大型的挑戰、困難,對我每一次的打擊一開始都是很大的,你肯定是情緒上也會非常難過,然後甚至會很慌。

很多時候這種挑戰還會設這種時間節點,你必須在這個時間節點解決它,不然可能公司就死了。這麼重大的生與死的這種問題,其實我覺得熬過了要往後看,或者去思考為什麼會碰到挑戰,肯定是某些地方沒有做好,防護沒有做好,才會導緻這樣子。走過了之後複盤非常的重要,哪裡做得好,哪裡做得不好。是以我覺得說隻有接受自己的問題,才能去正面地面對——原來上天是給我一個上課的機會,好了下一次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就不會難到你了。

專訪何猷君:電競,有戲

辛澤銘 直新聞記者:咱們今天也是提到的文化論壇人文灣區的建立,您認為如何能夠更好地通過人文灣區的建立來凝聚整個大灣區青年的認同感,在他們創新創業的過程之中能夠激發他們的熱情?

何猷君 星競威武集團董事長兼CEO:我覺得激發熱情的話要做兩個事情,一個就是說我們要制造更多他們能夠交流的機會,因為不交流不知道,對吧?

其實這裡有很好的東西,你那裡有很好的東西,他那裡有很好的東西,但是你不去交流的話,互相的了解達不成的話,其實很難去看到大家的好。但在大灣區這麼美好的一個地方,粵港澳三方的好都是可以共用的。

是以我覺得說不管是我們也好,當地的政府也好,其實都在積極去推動更多的青年文化交流的活動,是以這一塊我覺得是必要的。

第二其實要讓他們知道資訊,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就是大灣區的各種機會。現在有很多很好的政策,對于港澳青年來講,赴内地去創業的話,有很多的比如說落戶的這個補貼,公司成立的這種補貼,甚至是免費的辦公樓的這種使用,其實對0到1的創業者來講都是一堆很好、很重要能夠起到很大作用的一些助力。

是以我覺得說這些事情其實對于年輕人來講的話,我們要宣揚讓他們知道透過一些好的案例去讓他們更加關注,同時間我覺得讓他們激發這種創業性,激發他們的這種興奮度,就是透過诠釋機會、描述機會,年輕人看到是會興奮的。而大灣區有這麼大的機會,各行各業的,是以我覺得說隻要港澳青年知道有這樣子的機遇,我相信他們都會赴内地去創業的。

記者:辛澤銘,深圳衛視直新聞進階記者;肖鵬,深圳衛視直新聞進階編輯

編輯:吳蔚,直新聞進階主筆、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檢視原圖 452K

  • 專訪何猷君:電競,有戲
  • 專訪何猷君:電競,有戲
  • 專訪何猷君:電競,有戲
  • 專訪何猷君:電競,有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