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作者:劉白惜

孕育出新生命,本是天大的好事,但對廖國軍夫婦而言,這卻是痛苦的開始。

他們萬萬沒想到,原本2月份檢查都為正常的孩子,3個月後居然被其他醫院認定為雙頭嬰兒。

更讓廖國軍夫婦難受的是,他們得知此事時,孩子已經九個月大了,引産是不可能的了。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雙頭女嬰

在2010年的廣州,28歲的廚師廖國軍與25歲的紡織工包橋英相愛了。

墜入愛河後,同年8月,包橋英便懷上了廖國軍的寶寶。

得知消息後,廖國軍喜出望外,于是立馬與老闆告了假,帶着媳婦回老家遂甯養胎。

回到老家後,廖國軍一邊悉心照顧妻子,一邊想着孩子出生時該準備些什麼,頭一次作為父親,他想給自己孩子最好的照顧。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2011年5月3日,廖國軍如過往一般帶着懷孕9月的妻子去往醫院進行B超檢查,但這次的檢查結果卻讓夫妻兩人如墜冰窖。

經遂甯市婦幼保健醫院檢測,他們的孩子有兩個頭,卻隻有一個身子。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夫妻兩人都傻了眼,明明今年2月檢查時孩子都是正常的,怎麼現在孩子又多出了一個頭?

廖國軍對這個檢測結果很是恐慌,他無法想象孩子若是畸形的,來到這個世界後會遭多少罪。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廖國軍不願相信這個事實,于是立馬帶着妻子跑去遂甯市中心醫院做彩超,這是本市最權威的醫院,他想看到更确切權威的報告。

不久後,廖國軍拿到了彩超報告,這次的檢查結果與上一次并無差異。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次日,依舊懷揣一絲絲希望的夫妻兩人前往成都,在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進行了檢查,他們希望之前的檢查結果都是誤診。

彩超報告出來後,廖國軍夫婦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冰冷的彩超報告單上寫着:“宮内查見2個胎頭回聲,1個軀體回聲。”

三次檢測都得出了同樣的結果,面對這樣的現實,夫妻兩人不得不接受自家未出世的孩子存在畸形。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被迫接受現實後,4日下午,廖國軍帶着妻子趕回遂甯去往遂甯市中心醫院,他們希望能打掉胎兒,他們不想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後,永遠在異樣的眼光裡活着。

可惜廖國軍夫婦的想法未能如願,經醫院檢查,懷胎9月的包橋英此時已經不能堕胎,若是強行引産将危及産婦生命。

對這個結果,廖國軍夫婦心中其實早有預料,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懷胎超過9月後引産的結果,但之前他們依舊懷揣着一絲的期望。

忍着心中的悲痛,夫妻倆合議了一下,決定要将孩子生下來。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2011年5月5日22點30分,通過剖腹手術,包橋英成功生下了孩子,廖國軍也正式成為了一位父親。

廖國軍夫婦的孩子體長51厘米,體重4050克,軀體健全與一般孩子無異,除了脖子上存在着兩個頭顱。

看到孩子順利出生,雖然憂心孩子的未來,但廖國軍夫妻心中依舊存滿的初為父母的喜悅。

然而一則新的消息再次讓廖國軍夫婦憂心如焚。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原來,孩子剛一出現便出現了諸如呼吸困難、心跳過快等等症狀,醫院經過檢查,才發現孩子與一般連體嬰兒的不同,他們居然共用一個心髒!

想維持兩人的生命,一個心髒怎麼夠呢?

得知消息後,廖國軍夫婦立馬與醫院進行溝通,之後夫妻兩人決定将孩子轉院至重慶的新橋醫院,因為這裡曾有分離連體嬰兒的先例。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百日救治

2011年5月9日,雙頭嬰兒被送到重慶新橋醫院。

廖國軍夫婦的孩子在醫學界引發了一次讨論。

接到孩子後,新橋醫院決定免費為其救治,并為了更好的救治嬰兒,直接購入了價值近200萬元的醫療裝置。

經過新裝置的檢查,關于孩子的情況更為具體的呈現了出來。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在臨床測試中,孩子的兩個頭顱分别對左右兩側身體的痛覺觸覺做出了正常反應,這一結果表明她們擁有兩套中樞神經系統。

通過照片檢測,在雙頭女嬰體内發現了兩套脊柱系統,擁有兩根氣管、兩個食道、胃、肺和腎髒,但心髒僅有一個半,左側心髒正常,右側隻有半個。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根據檢查結果,醫院得出了結論,孩子始終處于高度危險期,存在偏頭綜合症、呼吸衰竭、缺血缺氧性腦病等等疾病。

了解孩子情況後,新橋醫院一方面聯系全國專家前來會診尋找醫療辦法,一邊盡力維持嬰兒生命。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2011年5月19日,在醫生的努力下,孩子的各項生命體征終于漸趨平穩,各種疾病開始得到控制。

這段時間裡,孩子的體重增長到4.13公斤,每日進食量也增加到350毫升左右。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對這個結果,兒科主任趙聰敏很是開心 :“這已經接近同齡同體重正常孩子的食量,從孩子進食情況變化來看,她們活下去的希望越來越大了。”

這段時間裡,連在一起的兩個孩子插着最新購入的無創呼吸機,在無菌房中每天由兩到三名護士輪流照料,為了避免孩子全身血液循環不暢,每隔一個小時就要對她們進行全身按摩。

期間護士還需要注意兩個孩子的頭顱距離,不然時間一長很可能使得孩子臉上的皮膚潰爛。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護士們對孩子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的,連床型也是特别制作:“我們根據床型用泡沫做了斜墊放在床墊下,每隔6到8個小時更換一次,幫助她們改變體位,以利于她們的肺部擴張,促進血液循環。還專門做了一個能把頭隔開、擡高下肢的布墊,使她們躺起舒服點。”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這兩個孩子,護士萬銀科很是喜歡,她說道:“經常是在深夜,其他孩子完全安靜下來時,左邊姐姐會委屈的地輕聲哭泣,有時候又會自己安靜地玩耍,有時我們護士會逗她和她說話,她會尋着聲音的方向張望,我們眼神也會有交流。”

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有了感情的醫護人員為姐妹倆取了小名:新新和橋橋,寓意能在新橋醫院守護住她們剛剛開始的生命。

姐妹病情穩定後,新橋醫院的院長王衛東接受了采訪。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面對能否能通過分離手術起碼保住一個孩子的提問時,王衛東遺憾的回答道:“很可惜,這兩個孩子不具備分離的條件,她們使用的是同一個心髒,分離是不可能的。”

兒科主任趙聰敏也在一旁補充道:“即便雙頭嬰兒用的是獨立的兩套器官,其分離手術難度也非常大,存活率也極低,在大陸更是鮮有被報道。這對雙頭女嬰的治療,對目前的醫護救治水準而言是一大挑戰,也是對醫療條件的一個大考驗。”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在采訪時,廖國軍也談了自己的想法:“其實當初送來時,我沒想過有奇迹發生,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隻希望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在我們兩口子心目中,她仍然隻是一個孩子,隻不過多了個頭而已,不過,雖然把她們看成一個孩子,但我至今不能接受是兩個孩子長在一起的現實。每抱一次,我就禁不住大哭一次。特别是第一次從醫生手中接過孩子時,看着兩個小小的腦袋挨在一起,我幾乎癱軟了。”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問及廖國軍對孩子的期盼時,他摸了摸濕潤的眼眶說道:“有不少親朋甚至醫生都建議我們放棄孩子,還有一些人背地裡說我們。但我們覺得,無論别人啷個說,都要擔起當父母的責任。無論孩子多麼畸形,畢竟是十月懷胎,自己身上落的肉,是條鮮活的命,隻要孩子自身狀況允許,我們兩口子都希望她們能好好地活下去。”

采訪的最後,廖國軍回答了記者,自己最想和孩子說的話:“親愛的寶貝,請放心,爸爸媽媽絕不會放棄你們!”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短暫人生

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姐妹倆的狀況一點點地好了起來。

雖然途中常出現心髒衰竭等緊急情況,但死神始終沒能奪走姐妹倆的生命,直到那一天。

2011年10月3日10點30分左右,在遂甯老家照顧妻子的廖國軍,突然接到新橋醫院兒科醫生的電話:“趕緊到醫院來,娃兒情況很不好。”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通過醫生的描述,廖國軍知道自家孩子今天的心率突然從126次/分降到了99次/分左右,呈現室性心律狀态,其後自主心律迅速消失,血氧飽和度下降至30%。

這些醫學術語,廖國軍并不明白,他隻知道,這次醫生讓他快去的語氣比過往都要緊張與迫切。

接完電話,廖國軍立馬拉上妻子前往遂甯車站,他迫切的想要去到自己孩子身邊。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此時正值國慶期間,車站車票一票難求,千般辛苦後廖國軍夫婦也隻買到了下午五點開往重慶的大巴車票。

别無他法的廖國軍夫婦隻能着急地在車站等待,他們此時隻是希望孩子能如過往一般從死神的手中逃脫。

在廖國軍夫婦等待之際,新橋醫院的醫生此時剛剛完成了對孩子的第一次搶救。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經過醫護人員一個多小時的搶救後,中午12點左右,姐妹倆終于暫時逃離了險境,窦性心律恢複至120~140次/分,血氧飽和度維持在了40~60%的正常區間内。

完成搶救後,呼吸機醫護人員繼續為姐妹倆進行通氣治療,雖然暫時搶救了過來,但醫護人員的心卻遲遲沒有落下——姐妹倆的情況依舊不容樂觀,現在對外界刺激幾乎沒有反應。

下午3點30分左右,困在遂甯長途車站的廖國軍手機再次響了起來,廖國軍顫顫巍巍的接起了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讓他出離的恐懼:“孩子心率再次下降,目前正在搶救,你們最好快點過來。”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挂斷電話,廖國軍一個大男子漢哽咽着抱住了老婆,他現在隻希望能看到孩子最後一面。

下午5點,廖國軍夫婦終于登上了大巴車,可此時廖國軍的手機再次響了起來。

接完電話,廖國軍轉頭看向妻子,顫抖着對妻子說道:“娃兒走了。”

顧不上周圍的乘客,夫妻倆抱在一起,雙手痛哭流涕。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2011年10月3日,剛誕生150天的姐妹倆離開了這個世界。

晚上9點左右,廖國軍夫婦終于趕到了醫院。

即便已經得知了這個消息,在醫生處确認後,母親包橋新還是哭暈了過去。

廖國軍則一邊照顧着妻子,一邊後悔的說道:“我連最後一眼都沒有能看見,她們就走了。”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在醫院的150天裡,醫生們圍繞如何延續姐妹倆的生命和如何處理發育畸形引起的肺炎、心髒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問題進行了積極救治,曾多次将瀕臨死亡的姐妹倆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可惜這一次卻沒能再次扛過死神。

新橋醫院兒科奚敏護士長辦公室裡,放置着關于姐妹倆的醫護記錄有一尺多高,一共有1812頁,裡面護理記錄有1432頁,觀察表有250頁,醫生的病情記錄、搶救記錄、醫囑記錄等有130頁,上面記錄了醫護人員每天為她們做的點點滴滴。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對于孩子的死亡,醫生們很是愧疚與遺憾,趙聰敏醫生解釋了姐妹的死亡原因:“在這150天裡,她們靠着醫療儀器存活着,但是随着姐妹倆的身體發育,共用的一套半心肺系統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兩個人的生長發育需求,心肺超負荷運轉,加上心肺系統本身伴有嚴重的先天性心髒病和肺發育不完全伴不張等畸形,導緻了心肺等多器官衰竭逐漸加重。”

姐妹倆離去的第二天,恢複過來的廖國軍夫婦告訴醫院,他們決定捐獻孩子的遺體,“我們希望娃兒走的更有價值,能幫到後面類似的娃娃。”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孩子離世後,廖國軍夫婦将遂甯市第三人民醫院告上了法庭。

這家醫院最初通過B超給出了孩子各方面正常的誤診檢查結果。

在廖國軍夫婦看來,這家醫院給自家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創傷。

“從知道寶寶畸形到寶寶出生,就幾天時間,為什麼醫院當初作B逾時沒有發現?如果最開始B超打準确了,我們就會采取措施終止妊娠在,這是他們的嚴重失職!”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對于廖國軍夫婦的控告,遂甯市第三人民醫院負責人稱:“為B超的事情,以前廖國軍夫婦多次找過我們醫院,我們希望他們走正常管道,如今他們向法院起訴了,我們正常應訴,我們醫院有無責任,有多大責任,由法院來裁決。”

2011年11月15日,遂甯市船山區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同年12月3日,法院判定院方在B超檢查中存在失職情況,應當依法進行賠償,但院方并未接受判決,拒絕進行賠償。

對于這個結果,院方并不認可,他們認為孩子住院期間,院方為其墊付了其醫治費用,這部分花費理應抵消賠償。

對此,廖國慶夫婦則反駁道:“當時醫院明确表示是自願墊付的,不需要償還,現在要求抵消是出爾反爾。”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2013年1月8日,廖軍、包英夫婦向船山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法院調停下,時隔5個月,在6月7日,廖國軍夫婦終于與醫院達成和解,獲得了一萬餘元的補償。

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影像學專家龔啟勇教授看來,院方進行賠償是應當的。

“目前B超技術非常成熟,懷孕18周以上的母親,完全能夠檢查出胎兒連體或器官異常等情況,最初院方未發現異常,很可能是醫生經驗不足引起的,若是有所發現,明确告知孩子情況是醫生的責任。”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對廖國軍夫婦,網友也極其同情:

“醫院要付主要責任,給一個家庭,一個母親照成很大的傷害,孩子太可憐了,本不該發生的事啊!”

“希望每個醫生都能盡職盡責,尊重每個生命。”

“能夠正常的生活是多麼難得可貴的事情, 沒有什麼比健康地活着更重要了!願所有孕媽媽都能懷上健康寶寶!”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2014年,包英成功誕下了一個健康的男嬰。

2019年的時候,孩子有一次高燒不退,包橋英如臨大敵,連忙送孩子去醫院,幸好第二天燒退了,那時候她才意識到,新新和橋橋的陰影一直沒有散去。

再加上2020年開始,新冠疫情肆虐,她更是咬咬牙,省錢給孩子報跆拳道班,希望孩子能夠強身健體,不要生病:

“我已經失去過一次孩子了,再經曆一次我就活不下去了呀。”

“我别無他求,隻要我的孩子能夠健康長大就好。”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2021年,孩子已經在當地上國小了,跆拳道也學得似模似樣。包橋英還帶着孩子去參加過好幾次比賽,丈夫廖國斌也和她一起,在台下為孩子加油。

雖然孩子沒有得到什麼獎項,但是包橋英看着孩子活蹦亂跳的時候,依然内心裡摻雜着感動和驕傲。

因為孩子的姐姐,那個曾經在監護室插着呼吸機的小生命,并沒有這個機會能夠揮舞着拳腳,盡情地感受着生命的鮮活。

2022年,孩子8歲了,平日裡除了學跆拳道,他最喜歡看書。

包橋英是以在本就不大的家中安置了一個讀書角。

11年,四川孕婦生下中國首例“雙頭女嬰”,後将孩子遺體捐給醫院

這個讀書角除了放置孩子喜歡看的童書以外,還有好幾本健康書籍和菜單。

每天晚上孩子睡着之後,她總會抽出一點時間來看這些書,進而以便能夠更好地照顧孩子。

當問及孩子知不知道新新和橋橋的事情時,包橋英表示:

“他知道的,我告訴過他他曾經有過兩個姐姐。”

“我是想讓他記住新新和橋橋的同時,他能夠意識到能夠正常的生活是多麼難得可貴的事情。”

沒有什麼比健康地活着更重要了,這也許就是如今包橋英最深的感受了。

資訊來源:

四川衛視《遂甯雙頭連體女嬰在重慶新橋醫院治療》

中國新聞網《四川遂甯“雙頭單體女嬰”滿百天仍未脫險》

華龍網《存活了150天19小時 “雙頭單體女嬰”離世》

重慶晚報《重慶雙頭嬰兒續:父親稱當事醫院應該負責》

華西都市報《雙頭嬰兒父母告醫院B超未發現問題》

四川線上《遂甯“雙頭女嬰”案完美落幕 雙方達成和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