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陶淵明寫下一詩,記錄自己的田園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陶淵明寫下一詩,記錄自己的田園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說到陶淵明,大家就會想到田園,想到歸隐,想到采菊東籬的自由自在,想到歸去來兮的甯靜淡泊。然而,這些隻是理想的桃花源,真正的現實,卻沒有那麼烏托邦。

陶淵明隐居後,生活并非時刻歲月靜好,并不富裕的他,經常都需要自己負重前行。

陶淵明寫下一詩,記錄自己的田園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在《乞食》一詩中,陶淵明展現了田園生活中,落魄無奈的一面。他因為沒有飯吃,不得不去乞讨食物,以便生活下去。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首詩。

陶淵明寫下一詩,記錄自己的田園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開篇,“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陶淵明感到腹中饑餓,但是卻不知道應該去哪裡,應該怎麼辦。可見,此時的陶淵明非常窮困潦倒,連飯都吃不上。

“行行至斯裡”,盡管陶淵明不知道要去哪裡,該怎麼辦,但還是在漫無目的的行走後,來到了一戶人家的門前。“叩門拙言辭”,陶淵明叩響了這戶人家的大門,但是卻拙于言辭,不知道怎麼跟主人家說。是啊,畢竟陶淵明是一個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清高書生,又怎麼好意思向别人讨要飯食呢?

陶淵明寫下一詩,記錄自己的田園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萬幸的是,“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這戶主人十分善解人意,看出了陶淵明的窘迫,主動贈予了他一些東西。陶淵明也感到十分慶幸,自己總算是沒有白跑一趟。

不僅如此,主人家還邀請陶淵明一起喝酒,兩人“談諧終日夕,觞至辄傾杯”,可謂是把盞言歡,千杯恨少。

陶淵明寫下一詩,記錄自己的田園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正是因為主人家的一片真心,陶淵明才發自内心地覺得溫暖和感動,才“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将一腔感動之心化為了這首《乞食》之詩。

接下來,陶淵明又用了一個曆史典故,再次強調了自己的感恩之心。“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西漢名将韓信年輕時也曾窮困潦倒,吃不上飯,漂母見狀,就不圖回報地給韓信飯吃,韓信成功後,也知恩圖報,給了漂母千金作為報答。陶淵明覺得,主人對自己的恩惠,就像漂母對韓信的恩惠,隻可惜,自己沒有韓信那麼成功,無以為報。

陶淵明寫下一詩,記錄自己的田園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本詩的最後,陶淵明還是重複自己的感恩之心。“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贻”,他會把主人的恩惠牢牢記載心中,死後也會在幽冥之中報答。

《晉書》中記載,陶淵明“素簡貴,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歎曰:‘吾不能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裡小人邪!’ ”可見,陶淵明是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那麼,為何他又接受了主人的贈予呢?

這是因為,官吏給他五鬥米,是對他有要求的,陶淵明可能為此做違心之事;而主人家給他的饋贈,對他是沒有任何要求的,而是完全發自真心的,不圖回報。那“五鬥米”,與其說是賞賜,不如說是賄賂。

田園生活除了詩和遠方,還有殘酷的現實。幸而,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節氣,為人佩服和賞識,是以,在困頓之中,才會有人毫不嫌棄地伸出援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