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漲知識|學琴,半途而廢的永遠不是孩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些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能夠學鋼琴心存疑慮。常常有家長讓鋼琴老師看看自己孩子的手是不是可以彈鋼琴。同時,家長也在擔心萬一買了鋼琴孩子學了一個月就不學了該怎麼辦。今天我們主要來讨論一下以上兩個問題。

能打字的手就能彈鋼琴

其實學彈鋼琴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神秘。從生理學上來看,隻要可以用電腦打字的手都是可以彈鋼琴的。我們從來沒聽說過有人學打字還要找人看看手行不行。

當然,一個鋼琴家的手或許真的天生就具有與衆不同的地方,但這個很難在幾歲的時候從外觀上看出來。你一定聽人說過“某某人的手指又細又長,很适合彈鋼琴”或者“某某人長了一雙鋼琴家的手,又細又長”之類的話。甚至不少家長也會用這樣的标準來衡量是否讓孩子學琴,仿佛手指短些的孩子就無法學好鋼琴似的。事實上,這些話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漲知識|學琴,半途而廢的永遠不是孩子

曆史上著名鋼琴家的手其中很少有符合“又細又長”這個标準的手指。恰恰相反,盡管鋼琴家們大都有一雙大手,但從比例上來說,絕大多數的手指看上去又粗又短,手掌也是又寬又厚。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通常細長的手指在速度上處于劣勢。同樣完成一個動作,較長的手指要比較短的手指用的時間更長。哪怕隻是五百分之一秒的時間,放到音符飛速流動的樂曲中也會産生一定影響。

對于鋼琴彈奏來說,最重要的手指條件是靈巧、遊離,具有柔韌性與控制能力,而不是外觀的大小、粗細與長短。據說“鋼琴詩人”肖邦的手指作為為數不多的例子,就是符合細長這個标準的。盡管現代人都沒有聽過肖邦本人的演奏,但從他的許多作品中完全可以感受到驚人的速度與力度的存在,而這些作品都是他當年親自演奏并獲得成功的。多數鋼琴家的手遠沒有肖邦的手那麼“迷人”,但這也絲毫沒有影響他們把音樂演奏得感人至深。是以,僅看手的外形來判斷鋼琴演奏技術的發展前景,就好像僅憑外觀來挑橘子一樣靠不住。

曾經一位著名的鋼琴教育家認為一個十二歲的孩子“手太小了,不太适合成為職業的鋼琴家”,這一度令他的父母對孩子在鋼琴演奏領域的前途産生了擔憂。但僅僅過了數年的時間,這個男孩成為世界上著名的鋼琴賽事中最年輕的金牌獲得者之一。

漲知識|學琴,半途而廢的永遠不是孩子

可以說,一萬個學琴的孩子裡面也不一定能出一個鋼琴家,而一萬個鋼琴家裡面也不一定能出一個肖邦。對于學鋼琴的孩子們來說,所謂手指長短、粗細的優、劣勢絕對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何況讓孩子學鋼琴,完全沒必要抱着讓他成為肖邦的目的,大部分人隻需要通過鋼琴的學習能給孩子培養一根結實的“竹竿”,從這一點來說,大腦要遠遠比手更重要。

一個能學國文和數學的腦子一定可以學鋼琴,在很多情況下,學鋼琴所需要的并不比學其他知識與技能所需要的更多——因為它入門是那麼簡單。

半途而廢的永遠不是孩子

買鋼琴、上鋼琴課對大多數家庭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每個周末都要風雨無阻地往老師家或琴行跑,每個晚上都要與孩子争執是不是應該再練十分鐘,花費了這麼多的财力與精力,最後隻剩下客廳裡一台寂寞的鋼琴,它唯一的作用就是給家長心裡添堵。幾年過去了,孩子不但不願再提彈琴的事,就是想彈,也根本不會了。

類似這樣的故事相信很多家長都聽過,也使得很多家長面對鋼琴毛骨悚然、望而卻步。思來想去,還是先買個便宜點的樂器學學吧,比如琵琶,真學不下去可以收在箱子裡,至少眼不見心不煩,就當沒發生過這回事兒,損失也小些。

漲知識|學琴,半途而廢的永遠不是孩子

對于一群成熟而又有責任感的家長來說,隻要分析一下原因,就能輕松地找到預防的方法與治療的良藥。

首先,既然這麼多人聽過孩子學鋼琴半途而廢的例子,那麼又有多少人聽過孩子從國小退學再也不上了的例子?大家都知道,這種辍學的例子在身邊非常少。其實學鋼琴和上學是一樣的,大部分家長不會讓孩子辍學,家長對上學和學鋼琴持有不同的心态,就會造成不同的結果。家長的心态與态度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選擇。

是以,家長首先要擺正心态。要明白,讓孩子學鋼琴是對孩子的培養與塑造,而不是向朋友與同僚炫耀的資本。不要拿孩子跟其他任何人的孩子比,因為這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但要讓孩子不斷跟他自己比,要促使孩子不斷進步。隻要孩子是不斷進步的,那麼即使同時學琴的其他孩子已經通過了六級的考試,而自己的孩子還在努力練習《車爾尼599》,也不要感到氣餒或者羞愧。這一點就像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是一樣的,一般來講,總是有同齡的孩子成績更好一些,但那又怎麼樣呢?家長的确應該分析原因并幫助孩子想辦法縮小差距,但自己的心裡至少應該這樣想:自己的孩子不是第一,但還不是一樣學會了加減乘除和ABCD?更重要的是,您絕對不會是以而讓孩子從國小三年級就辍學吧?

在擺正心态的同時,家長還要表現出堅定的态度

如果家長從一開始就抱着學不下去就算了的想法,并把這種不堅定的态度通過某種方式透露給尚不能進行成熟思考的孩子,就已經給半途而廢埋下了隐患。學校的教育大緻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兩根“竹竿”,咱們談到的第三根“竹竿”的培養是需要通過學鋼琴來培養的。是以這兩種教學在重要性上是相同的。那麼既然鋼琴是非學不可的,何不直接把這件事明确地告訴孩子呢?

在堅定态度的同時,家長還要以積極的心态面對困難

在鋼琴老師那裡學習鋼琴與在學校裡學國文、數學一樣都會遇到困難。這些困難可能單純是學習上的,也可能是人際關系上的。在學校裡,孩子可能會跟某個同學或老師發生不愉快而導緻心理壓力的産生,而孩子面對鋼琴老師的時候也同樣有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不論遇到哪方面的困難,家長都應該積極地去面對和解決。俗話說得好:沒有過不去的坎。隻要家長以積極的态度去幫助、鼓勵孩子,不僅學鋼琴半途而廢的事情可以避免,還能幫助孩子培養一種永不輕言放棄的人生态度。要知道,鋼琴教育是整體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它與學校、家庭的教育同樣承擔着對孩子個性塑造的重任。學鋼琴不僅僅是學鋼琴,而是學音樂;學音樂也不單純是學音樂,而是學做人。這一點常常被一些家長所忽視。

也許您會感到奇怪,在孩子學鋼琴為什麼會半途而廢這個問題上并沒有提到關于孩子對音樂、鋼琴是否有“興趣”的問題,但隻要想一想就很清楚了: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對上學抱有濃厚興趣的,最終還不是都乖乖地去上學了?當然,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極其重要。在決定是否讓孩子學鋼琴時可以不考慮興趣的問題,但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興趣的作用。

總而言之,音樂是必須要學的,這是支撐每個人智慧架子與成就架子的第三根“竹竿”;要想獲得這根“竹竿”,學鋼琴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學鋼琴也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每一個孩子都具備這樣的能力;更不要擔心孩子會半途而廢,隻要家長處理得當,沒有什麼事情能阻擋孩子獲得這根合格的“竹竿”。

下一期将為大家解答鋼琴“早學,還是晚學”的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