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事業有成,兒女成雙的小燕一家,因為父母的一句“生你,就是為了要給你哥哥養老送終 ”,小燕從小就挑起了家裡的大梁。
1

小燕的父母都是商人,從一個小小的營業部白手起家,最後做成了一家有規模的貿易公司,每次提到他們,小燕都是滿臉的驕傲。
遺憾的是,比她大三歲的哥哥得了唐氏綜合征,智力水準不高,情況好一點的,生活能自理,情況不好的,終身都需要陪護,這個病還沒有辦法治愈。
小燕的出生,就是她父母再三考量下做的決定,擔心自己老了死了,兒子沒人照顧怎麼辦?并随時提醒着小燕:“生你,就是為了要給你哥哥養老送終。”
從小燕記事起,父母就再三告誡她,一定要讓着哥哥,帶着哥哥玩,不要讓别人欺負哥哥。
有一次,哥哥在院子裡玩耍,剛開始有一群同齡的孩子過來一起玩,可是,玩着玩着就開始嘲笑起哥哥來,哥哥哪知道他們是在嘲笑他,也傻傻地跟着笑。
這下子,那幫熊孩子就更加起勁了,開始你一手我一腳地去推搡哥哥,摔跤了也不知道反抗。
年僅3歲的小燕不知道哪來的一股勁兒,沖上去把那些推搡他哥哥的人全部推開,還兇巴巴地說:“不許欺負我哥哥。”
熊孩子們一看是個比他們小的小丫頭,一并欺負上了,結果兄妹兩都被推倒在地,衣服上全是土。
幸好隔壁的大媽買菜回來看到,把他們拉開了。
大媽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小燕的父母,父母忙誇小燕做得好。
就這樣的教育方式,小燕為了哥哥不被欺負,養成了隻要哥哥被怎麼樣了,她就條件反射地要沖上去幹一架的性格。
老師對她喜歡打架很是頭疼,看到學習成績好的份上,才沒有向她的父母告狀。
小燕的整個讀書生涯就是這樣度過的,一方面她努力地學習,另一方面可勁地維護自己的哥哥。
2
讀完大學,小燕沒有進機關上班,而是出來創業。她的經商頭腦開始發揮作用,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小燕25歲那年,母親操勞過度,撒手人寰。
照顧哥哥和年邁父親的重任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肩上。
這個時候的小燕長發飄飄,文藝氣質突出,而且還有着一份事業,追求她的男孩子如同過江之鲫。
小燕從小打架的習慣造就了她經常和男生玩在一起,性格活脫,像個男孩子。
眼看就快要到30歲了,小燕在這群男孩子中間選了一個最優秀的談起了戀愛,并結尾了夫妻。
日子看着風平浪靜,小燕的婚姻生活卻是一地雞毛,因為她的哥哥生活是半自理狀态了。
婚後,小燕就把哥哥和老父親接過來照顧。
可時間長了,小燕的丈夫開始對哥哥有了怨言。
畢竟平常人家的夫妻生活都是兩人世界,他們中間總是夾着個整天傻笑的哥哥那算什麼事兒啊?
他試圖跟小燕商量:“我們以後總會有自己的孩子,像這樣帶着哥哥和爸爸總是不友善的。”
小燕卻說:“可這是我最親的人啊,讓别人照顧我也不放心啊!”
溝通無效,小燕的丈夫隻能繼續耐着性子和小燕處着。
畢竟是新婚,小燕的丈夫想要和她去蜜月旅行,小燕以照顧哥哥和老父親為由拒絕了。
小燕出去跑業務也是匆匆忙忙,跟客戶談完就走,因為還要回家做飯,照顧哥哥的起居。
小燕的丈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可是,丈夫跟哥哥的交流障礙徹底打垮了這段婚姻的城牆。
這樣的生活讓小燕的丈夫覺得苦不堪言。
最好的結局就是離婚,小燕是個爽快人,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3
離婚後,小燕就更加心無旁骛地照顧哥哥和老父親了,當然,小燕的事業并沒有受影響。
小燕覺得自己現在是需要有一個照顧哥哥的人。這樣的人還真的被她找到了,她叫織月。
織月溫柔可愛,專職在網上給小說畫插圖。她的時間十分自由,可以幫助小燕一起來照顧哥哥。
織月現在是一個人,她和前夫沒有孩子,厭倦了整天守着賊一樣地過日子。在聽說前夫在外面有了一個6歲的孩子以後,就毅然淨身出戶了。
她們認識的時間并不長,看起來柔柔弱弱的織月對小燕說:“你一個人照顧哥哥也是蠻辛苦的,以後就讓我和你一起來照顧他吧。至少我不用像以前一樣整天提心吊膽。”
聽見這個話,小燕把織月的小手緊緊地合在自己并不大的手中,兩個人就這樣住在了一起。
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裡,細心的織月發現哥哥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哥哥特别喜歡寫毛筆字,他也不會寫很工整的毛筆字,隻會寫一首詩。
這首詩是織月寫的,小燕把它裝裱了挂在家裡的牆壁上,哥哥日夜看着,有事沒事都在用手指描摹着筆畫。
有一天,哥哥用織月書桌上的毛筆,把這首詩給描摹了下來。盡管還是歪歪斜斜,但看着卻有那麼一點特别的意思。
這個發現讓小燕非常驚喜。哥哥除了照着寫,還喜歡随心所欲地橫着寫,豎着寫,看起來居然都帶着一些藝術意味。
小燕另外拿來了一首詩叫哥哥寫,但是哥哥卻隻喜歡那幅字,他反反複複地描摹,寫了一張又一張。
小燕的經商頭腦很快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她把這些看起來稚氣十足的字裝裱起來,放在網上銷售,居然銷路還不錯。
于是她考慮要把哥哥好好包裝包裝,說不定還能夠成為第一位唐氏書法家。
4
可是這樣的計劃被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斷了,而且由于年紀大了,哥哥身體越來越差,他的手上有一個小小的潰爛,總是反複不能痊愈,慢慢地越來越嚴重。
小燕雖然也很發愁,但是她早就做好了準備。背負着照顧哥哥而出生的她,命運軌迹似乎早就注定不是一個平常人的樣子。
和小燕一樣背負着要照顧家裡病殘的哥哥或者姐姐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往往已經沒有了自己的意願。
父母愛孩子,為之計久遠。很多有了殘疾孩子的家庭會選擇再生一個,一方面來彌補家庭中缺少的那一份快樂,另外一方面是希望他們能夠扶持着病殘的哥哥或者姐姐走完他們的人生。
這樣真的公平嗎?真的希望小燕能在自己的人生中更多一份自主,更多一些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