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1999年出生的陳巍(Nathan Chen)獲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男單冠軍。陳巍是一名美籍華裔,出生于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母親來自北京。在2018年的冬奧會上,陳巍與金牌失之交臂,他稱“認識到生活中有比滑冰更重要的事情”,讓他成為了一名更好的滑冰運動員。

1.
在又一次成為奧運花樣滑冰男子金牌的熱門人選時,陳巍既想忘記2018年冬奧會,又需要記住它。
在北京冬奧會花樣滑冰比賽開始前,他站在記者面前,被問及是否對自己在上一次冬奧會上的表現而感到懊惱。當時,他在短節目中表現不佳,失去了赢得獎牌的機會。
“我的記性很差,”他說,并明确表示,幾天後就是他的第二次冬奧會,他不想談論這件事。
22歲的陳巍在出發參加冬奧會前一周左右更願意檢討。在長達一小時的視訊采訪中,他描述說,在南韓平昌的短節目中獲得第17名是他年輕的一生中最糟糕的時刻。但在很多方面,它也是最好的。
作為奪冠熱門參加冬奧會,他恐怕不可能不把金牌視為自己的全部,但陳巍發現,當他對勝利的癡迷成為他所說的“他的死亡”時,他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上次平昌冬奧會上,他“一直感到緊張”,擔心自己無法達到預期,但這一次他試圖珍惜這段經曆——無論輸赢。
他說,2010年冬奧會冠軍埃文·萊薩切克(Evan Lysacek)幫助他找到了一種新方法。陳巍很欣賞這個建議,因為他知道萊薩塞克會懂得他:萊薩切克本人也是在2006年冬奧會上獲得第四名,四年後赢得金牌。
“他說,無論輸赢,你都要回家,繼續你曾經的生活,”陳巍說。“說實話,這讓我真的松了口氣,因為我有時候會把事情放大,就好像,‘哦,天哪,如果事情進展不順利,那就是世界末日。’但實際上,地球還在轉着,事情會回歸正常。
在耶魯大學,陳巍找到了滑冰之外的生活。
2.
陳巍說,擁有了這種看待事物的角度幫助他成為了今天的自己——在過去的三年裡,他一直是世界上最具統治力的滑冰運動員之一,而在剛剛結束的自由滑比賽中,他完成了一系列高難度的跳躍,成為冬奧會冠軍。
“在四年前的短節目和自由滑之間的某個節點,這個觀點讓我頓悟,我開始意識到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他說。
在北京奧運會上,陳巍的短節目總成績達到了創紀錄的113.97分。
四年前,陳巍被奧運機器所吸引和推銷。他是一名18歲的新星,被認為是下一個偉大的美國奧運選手,贊助商吸引着他,壓力眼看就要把他壓垮。
他的頭像出現在Cornflakes玉米片盒子上。時報廣場的廣告牌上有他的照片。美國隊和全世界都期望他能赢得一枚奧運金牌。問題是,這些期望很快就變成了要求,而他把它們内化了。
他相信:要麼金牌,要麼完蛋。
這種壓力導緻他在短項目團體賽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誤,在男子單人項目中也犯了同樣的錯誤。當晚,他在短節目比賽中獲得了第17名,注定将與金牌無緣。他打電話給姐姐愛麗絲(Alice)尋求支援。
愛麗絲現在是蘋果公司的一名員工。上個月她在一次采訪中說,陳巍是陳家五個孩子中的老幺,他不是那種會過多流露自己情緒的人,是以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聽她說話。她一邊說一邊哭。
在2018年冬奧會上,陳巍受壓力影響未能獲得金牌。
“我不希望你認為這一場比賽決定了你是怎樣的一個人,或者你為這項運動帶來了什麼,”她回憶自己當時對他說。但大部分談話都是關于滑冰的;她想轉移他對失望的注意力。
她說:“這是我這一輩子表現得最激動的一次。”她解釋說,當陳巍沒有表現出最好的水準時,全家都很傷心。他們知道他為了達到這項運動的頂峰所做出的犧牲。
陳巍的姐姐們先學的花樣滑冰,他跟随着她們進入了溜冰場。他從3歲開始學習滑冰,從一開始就是粉絲們的最愛。愛麗絲·陳記得他第一次參加比賽時,穿着一套藍色天鵝絨西裝,隻跳了一小步。全家人都來觀賽。人群瘋狂起來。
她的父母在上世紀80年代末從中國來到美國,支付陳巍的學費對他們來說并不容易。有時候,他們的母親王禾會開10小時、12小時的車送他去參加比賽,因為坐飛機太貴了。有時他們睡在車裡,因為住不起旅館。她說,這些經曆幫助塑造了陳巍,但這家人從未讓他覺得自己欠他們什麼。
她說,他們隻想看到他開心,而在2018年冬奧會上,他并不開心。
“我希望我能幫他減壓,”愛麗絲·陳談到她與陳巍的深夜電話交談時說。“第二天早上醒來時,他完全變了一個人。”
3.
新的陳巍以奧運花滑界從未有過的方式後來居上,在自由滑比賽中,他完成了六次四周跳,赢得冠軍,總分升至第五名。他有四年的時間來消化他所經曆的一切。
在2018年冬奧會之後的幾個月裡,他與“冰上之星”(Stars on Ice)一起巡演,然後進入耶魯大學,在那裡,他要麼在校園的溜冰場獨自滑冰,要麼在20分鐘車程外的另一個溜冰場訓練。他認識了耶魯大學的其他運動員,在冰球隊交了朋友,學會了如何學習,努力追上“在各自領域都是大師”的同學。簡而言之,他發現了滑冰之外的生活。
陳巍要麼是一個人在大學冰場訓練,要麼去20分鐘以外的另一個冰場。
現在,陳巍在休學期間,和教練拉斐爾·阿魯雲岩(Rafael Arutyunyan)以及其他一群頂尖滑冰選手一起訓練,其中包括捷克共和國的米哈爾·布雷吉納(Michal Brezina)和全美冠軍瑪麗亞·貝爾(Mariah Bell)。兩人都将在北京參加比賽。
幫助貝爾教練的2018年冬奧會選手亞當·裡彭(Adam Rippon)注意到陳巍的一個巨大變化。
裡彭說:“我認為,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運用大腦的每一個部分,這讓他終于意識到滑冰并不是生死大事,這種觀點減輕了一些壓力。我能看到他步入自己的光明。他現在更自信了,對自己擁有了徹徹底底的信心。”
在疫情期間,陳巍、布雷吉納和貝爾建立了一個小小的訓練“泡泡”,并在冰場外也彼此相處,在周末晚上玩紙牌對戰遊戲,在布雷吉納家和他的妻子丹妮爾與他們兩歲的女兒納亞一起吃晚餐,丹妮爾的妻子也是一名前滑冰運動員。
貝爾笑着說:“陳巍總是第一個進入溜冰場,最後一個離開的人,他也是我們所有紙牌之夜的赢家。但我們仍然愛他。”
陳巍在美國錦标賽中的表演。
布雷吉納夫婦在疫情期間開始了解陳巍。他們會看到他在iPad上以三倍速看學校的網課,因為他處理資訊的速度就是這麼快。他們也會看到他拿着兒童吉他和鋼琴教他們的女兒彈奏樂器,當然,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必須先調音。
“了解他的思維方式真的是好有意思,”四次參加冬奧會的布雷吉納說。“他什麼都擅長。”
布雷吉納說,自2018年以來,陳巍成熟了很多,不再那麼執着于獲勝。
“我認為,當你學會如何處理超出預期的事情時,這會幫助你變得成熟,”布雷吉納說。“它告訴你,你是人類。”
陳巍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現在看起來是不可戰勝的,但他知道這可能會在一瞬間改變。他對此也沒有意見。
他說:“最終,我認為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學到的是,你從失敗中學到的最多,沒有什麼比失敗能更好地幫助你成長。說到底,我的目标是能夠在回顧職業生涯時說,‘嘿,我真的很棒。’”
來源:紐約華人資訊網
聲明:智慧煙台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私信聯系更正、删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