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這所高校,師生、校友齊上陣助力冬奧!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驚豔了全世界。看得見的精彩背後,其實凝結了包括視效創意、印刷裝幀在内的無數鮮為人知的細節付出。

在北京,有一所高校,以罕見的老師、學生、校友“全鍊條、齊上陣”的方式助力冬奧會,在一個個默默無聞的點位上,留下了“學術+實幹”的生動實踐。

北京印刷學院,作為本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委會開閉幕式工作部授權的創意基地,先後組建了視效創意設計小組、數字水墨動畫小組、圖案設計制作小組組成的開幕式視效團隊,由開幕式視效總監、該校校友王志鷗領銜,在導演團隊的指導下,完成了開幕式“冰雪五環”升起、“立春”、“緻敬人民”、儀式前表演“一起向未來”、運動員入場5個重要環節的視效創意設計,制作統籌任務,實作了數字賦能的美學創新表達。

發揮“傳承弘揚印刷文明,創新發展出版文化”的傳統優勢,北京印刷學院還承擔完成了開幕式手冊設計與裝幀、冬奧會五大場館形象景觀設計與搭建、城市志願者辨別系統設計等視覺呈現項目,用中國創意設計弘揚奧林匹克精神,講述北京冬奧故事。

水墨動畫呈現中國風

北京這所高校,師生、校友齊上陣助力冬奧!

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冰雪五環”環節中,一組充滿“中國風”的水墨動畫展示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曆程,助托冰雕似的冰雪五環在鳥巢緩緩升起。

據水墨動畫團隊負責人、北京印刷學院教授高妍玫介紹,在測試了近千張紙質效果和繪制了近三萬幀數字動畫之後,第七版中國風的人形設計效果被最終敲定。

去年年底,在距離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還有84天之際,北京印刷學院的數字水墨動畫創新設計團隊接到了一項重要任務:為冬奧會開幕式的“冰雪五環”升起設計水墨動畫效果。

如何使原有運動人形的科技化設計與中國水墨畫風格相得益彰,成為該團隊要克服的難題。

北京這所高校,師生、校友齊上陣助力冬奧!

還是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中尋找答案。

團隊嘗試結合毛筆宣紙手繪和數字水墨筆刷兩種藝術創作形式,先對曆屆冬奧會運動項目的人形進行手繪,并通過數字拍攝的方式進行完整記錄,經過藝術化渲染成動畫效果。

整個過程運用“觀象取意”的方法,把握人形運動的軌迹,彰顯人物的生命律動和體育精神,通過加強對書法行書、草書的運筆、連筆、枯筆、頓筆等,強化從紙質到數字的觸感轉化,在動畫人形的科技感中展現中國風的水墨動畫藝術。

北京這所高校,師生、校友齊上陣助力冬奧!

數字藝術诠釋文化自信

開幕式上,倒計時開始前三十分鐘的“一起向未來”數字展演環節,巨大的地屏上以地面冰雕效果一直滾動出現的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來源于視效團隊圖案組創作的數十套中國傳統圖案,通過高科技手段與嶄新的創意方式映入觀衆眼簾。将巨型的立體冰雕與奧運五環出現之前的冰立方形成了視覺上的呼應,構成了古與今的對話。高科技的手段和浪漫的藝術表現相結合,也交融了中國文化的傳統與未來。

北京這所高校,師生、校友齊上陣助力冬奧!

運動員入場式環節的設計創意是開啟“吉祥之門”,将最誠摯的祝福獻予全世界;打開“世界之窗”,展示中國的壯麗河山。

開幕式視效創意設計小組的師生團隊通過長達數月的調研,确定了以中國傳統紋樣為藍本的窗框、門框設計方案。

為更好展現大國自信、文化底蘊、美好祝福等優秀文化基因,視效統籌青年教師劉毅、楊潔帶領團隊成員通過大量的資料搜集,上百張的草圖制作,設計專家的多輪評審,最後确定了30多套詳細方案,汲取中國東南西北各地傳統紋樣,以祥雲紋、回紋、方勝紋、如意紋、冰裂紋、梅花紋、寶相花紋、卷草紋等設計元素,通過打散重構、融合冰雪元素進行再設計,打造了出自傳統又獨具現代氣息的中國圖形設計新語境。

在開幕式“立春”環節和“緻敬人民”環節,主創團隊增強視效影像與演員表演互動的現實效果,最終呈現了一幅“天、地、人”共生共榮的精美畫卷和向全世界人民緻敬的最美畫卷。

“蝴蝶裝”走心裝幀細節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手冊》是向現場觀衆和國際貴賓展現開幕式内容與流程的重要媒介,也是完美呈現奧運禮儀與中國風範的核心載體。該手冊由北京印刷學院教授夏小奇團隊設計,并由該校校友文化集團印制。

北京這所高校,師生、校友齊上陣助力冬奧!

團隊在手冊整體設計理念中突出“冬日暖陽”這一創意主題,在冰雪藍的色彩基調上,融入暖色的陽光,旨在讓來自全世界冰雪運動員在競賽中感受到一種溫暖和看到共克時艱、戰勝疫情的希望,以及“一起向未來”的美好祝福。

在整體設計風格上,簡潔明快的現代設計風格同中國傳統藝術的“尚簡之風”相融合,營造出空靈意境與虛實綽約之美,既訴說了北京“雙奧之城”過去與未來的城市風采,又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創新文化的氣象萬千。

北京這所高校,師生、校友齊上陣助力冬奧!

節目冊的精美圖案大多為跨頁設計,為了不破壞畫面的完整性,又不在對開頁面中央留下裝訂線,節目冊采用了中國古籍裝幀的經典手法——蝴蝶裝。

三折頁節目單采用高科技與高水準的印制技術與工藝标準,既保留了中國書卷氣的頁面柔韌性,紙張又要足夠硬挺,能滿足嚴寒氣候條件觀衆戴着手套翻閱的舒适性,頁與頁對裱時刷膠的用量、膠點之間的間距是經過反複試驗才确定下來的。為保證品質,每一本的制作流程都包含大量手工操作。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城 通訊員 鄒韻婕)

來源: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董城 通訊員 鄒韻婕

圖檔:北京印刷學院、新京報用戶端

責編:張永群

編輯:吳亞琦 邢妍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