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内汽車市場,日系品牌一直都是香饽饽,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在這麼多年的時間裡,日系品牌在市場中樹立的口碑與形象從來就沒有塌過。在消費者眼裡,日系品牌就是高品質,高保值率,值得信賴,非常可靠的存在,而且也不可否認,無論是“兩田“,還是日産,确實也推出了不少很有說服力的産品,不過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今年開年,幾家日系品牌卻集體”減速“,在銷量上似乎不再如此前那般強勢。
具體來看,豐田在1月份的銷量為14.88萬,雖然是四家日系品牌中賣得最好的,但是也是下滑最嚴重的一家,減少了21.5%。
本田1月份的銷量為14.66萬輛,但同比下滑了6.9%,日産在1月份的銷量則是13.35萬輛,同比下滑8.7%。馬自達算是最尴尬的一家,整體銷量隻有1.92萬輛,同比下滑達7%。
其實也不難了解日系車在今年1月份都迎來了一個“開門黑“,畢竟全球汽車市場正遭受着晶片短缺對生産的持續影響,很多的汽車品牌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銷量就開始下滑了,再加上新冠疫情重新蔓延,春節前的銷售欠缺強勁勢頭等,這一系列因素造成了日系品牌銷量下滑。
當然,要說最慘的那還得是豐田汽車。一汽豐田之是以在開年這麼不給力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1月份的天津疫情,一汽豐田天津工廠因停産導緻了産能不足,而卡羅拉、皇冠陸放、亞洲龍及亞洲獅等車型均在一汽豐田的天津工廠生産,受到了不小的沖擊。
而且還有去年12月份的大規模召回,其中就涉及了RAV4榮放、亞洲龍、卡羅拉等熱銷車型,口碑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影響。
廣汽豐田方面,雖然不能把“過”全部歸結于賽那這款全新的MPV車型上,但是該負的“拖後腿”的責還是要負的。
從在網上曝出要國産到後來亮相與正式上市,賽那在市場中賺足了眼球,熱度也是居高不下,但是“加價”讓賽那成為了一款有争議的車型。上市之前,有消息傳出賽那加價6萬便可簽合同提車,可到了上市之後,有關于賽那的加價越來越高,市場加價7-10萬不等,此番離譜的操作讓賽那背上了不少的“罵名”。
在今年1月份,賽那的銷量隻有5399輛,作為一款MPV,還是出自豐田旗下,這樣的銷量成績顯然是不夠出彩的。是以不難看出,無論是一汽豐田還是廣汽豐田,“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最後還要說的是馬自達這個小衆又偏執的品牌,自從去年該品牌實作管道合并後,就像一股重新擰緊的繩,但是在銷量上,馬自達并沒有實作太多的突破,和同樣是日系品牌的其他三家相比,簡直相隔十萬八千裡。隻能說,馬自達想要在市場中擁有更多的份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寫在最後
國内消費者對日系車有着極高的認可度,單從一月份的銷量來看,并不能夠斷定日系車“失寵”,隻能說,市場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晶片短缺與疫情的持續影響,期待在接下來,日系品牌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圖檔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