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聆聽曆史的聲音 走近瑤族民歌守護者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永福縣是漢、壯、瑤、回等多民族的雜居地,這些民族長期生活在一起,生活習性、生活觀念與理想互相碰撞,互相交融,形成了獨具永福魅力的民歌。而永福瑤族民歌就是其中的一種,瑤族人民用這種歌唱的方式世代傳承着本民族的曆史,表達着真摯的感情和不屈的意志,瑤族民歌也是大陸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生長于永福鎮銀洞村的黃金福,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瑤族歌手,今年57歲,黃金福的父母是永福瑤族民歌的資深愛好者,十一二歲的時候,他就跟着家人上山下地勞作。農忙間隙,大人們總會通過唱歌來解乏。那時候,農村沒有多餘的娛樂方式,淳樸的瑤族民歌,便在黃金福的心裡種下了一棵小小的種子。

聆聽曆史的聲音 走近瑤族民歌守護者

永福瑤族民歌傳承人黃金福。 邱崗誠 攝

瑤族民歌,瑤語叫“賽花柄”,譯為“賽過花朵的語言”,是瑤族群衆傳遞資訊,互相溝通的第二種語言。永福瑤族民歌曲調平和婉轉,娓娓唱來,有如清泉小溪,柔和而悠遠,歌曲内容也十分廣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凡人瑣事;大到曆史變遷,小到農事婚喪喜慶,随口而出,皆成文章。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永福瑤族民歌)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黃金福告訴記者,他們許多老一輩人,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唱起山歌時,他們可以出口成章,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中的點滴日常都可以變成動人的旋律。在遊耕遷徙的那些艱苦歲月裡,瑤族民歌陪伴着瑤家人度過了許多苦難的日子,給他們的生活增添了歡樂和色彩,瑤族民歌逐漸也成為了他們表達愛恨情愁的最好方式。

聆聽曆史的聲音 走近瑤族民歌守護者

黃金福在和孩子們一起歌唱。 邱崗誠 攝

随着瑤族逐漸從大山遷往平原生活,瑤族群衆的生活條件有了改善,受多元文化沖擊,瑤族民歌正在式微。年輕一輩已不再教瑤語給下一代,更别說瑤歌了。永福瑤族民歌要用瑤族本地語言演唱,懂得演唱瑤族民歌的那代人逐漸老去,年輕一輩缺乏學習興趣,山歌人才“青黃不接”的現狀讓黃金福憂心忡忡。作為永福瑤族民歌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傳承人,黃金福為了讓更多年輕人關注永福瑤族民歌,他經常去到校園裡,和孩子們一起歌唱,在傳統的唱腔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以符合時代氣息的創作表演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愛上瑤族民歌。

永福瑤族民歌不但需要傳唱,更需要傳承與發展。近年來,永福縣大力實行“文化強縣”戰略,永福瑤族山歌被列為非遺音樂,并将瑤族民歌收入《永福縣民間音樂內建》,瑤族民歌的保護與傳承得到了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為讓更多瑤族同胞加入到傳承隊伍中來,永福縣文化館每年兩次為瑤族同胞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舉辦《永福瑤族民歌》演唱會,參加的歌手也越來越多。如今,黃金福的擔憂也便越來越淡,他用“文化宣傳通天下,如今文化改變天”來憧憬永福瑤族山歌和瑤族群衆的美好未來。

黃金福表示,作為一個傳承人,希望把瑤族民歌永遠傳承下去,讓廣大人民群衆個個能聽到,把瑤族民歌發揚光大。(中國日報廣西記者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