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一條

2024-05-24 15:54釋出于安徽生活領域創作者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近兩年網際網路上常有調侃:

孩子念國際學校,

是中産破防的第一步。

一條在社交媒體上觀察到這樣一個趨勢:

越來越多的中産家庭把孩子

從私立的國際或雙語學校,轉到公立學校,

學習體制内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

但背後的因素,遠不止“錢”這一項。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受訪者Laura和女兒在幼稚園合影

中國大陸的國際學校收費在每年15萬到30萬不等,一個孩子從托班上到高中畢業,起碼花掉200-300萬,這不包括日後出國留學的費用

一條找到3位來自廣州、河北和北京海澱的家長,

聊了聊她們的教育理念和選擇。

Tina把娃從海南的國際學校轉回内陸城市,

上體制内義務教育課程;

北京海澱的Laura和老公,

把孩子轉到公立後每年省10多萬,卻後悔了;

廣州的Kary半路發現孩子是讀書的料,

果斷轉公立,娃從此成了一名“學霸”。

我們發現,當一個中産家庭做出教育選擇,

和政策規則的變化有關,

和家庭财務狀況、家長的教育審美有關,

更核心的是孩子逐漸展露出來的個人特質。

對于教育的選擇,

也許沒有一個标準答案。

編輯:張銳嘉

責編:陳子文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Kary一家四口,圖檔來源小紅書@家有兩隻吞金獸

媽媽Kary,國小三年級,國際學校轉公立學校,廣州

我的大兒子2013年出生,去年夏天國小三年級的時候,從郊區的國際學校轉回了市區内的公立學校。

我跟孩子的爸爸都不是學霸型父母,我們希望孩子壓力小一些。家附近的公立學校又沒有關系可以找,很難進,是以就想直接去國際學校吧,選了一家廣東排名第二的國際學校。

讀着讀着發現小朋友還挺給力的,是可以讓我雞的那種娃,他有自驅力,我就意識到他是适合拼功課的。這時候我剛好生了二胎,在郊區總歸不友善,就想給他轉學到市區,機緣巧合進入一所區裡面公立的Top 1。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轉學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國際學校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輕松。

之前想象的國際學校就是快樂教育,輕輕松松考到世界前50的學校,真的讀了才發現不是這樣的,國際學校的學生和家長也是個頂個的卷,學校因為在郊區,我們家小孩是住宿,但很多住的近的家長放學還要帶孩子去上培優班,我們就很擔心孩子落下。你會發現讀任何學校還是得父母努力呀,即使國際學校也一樣。

我和老公是做抗衰老行業的,雖然收入方面沒有明顯減少,但疫情這幾年的确影響了我們對收入的管理。之前覺得沒事沒關系,後來覺得哪怕再有錢,情願多存一些錢,把錢攥在手裡,這樣安全感會強很多。我們對“花錢”這件事,變得更謹慎了。

比如之前的國際學校為了快樂學習,每天各種活動,上學的時間去插秧,真的不上課,現在就比較介意學到多少知識。現在轉到公立學校後發現,公立學校成績不錯的孩子基本功都特别紮實,也是能有很優異的成績單的。

我們家庭的收入是中産水準,就會在意我花了多少錢、就要有多少錢的效果,過于輕松的讀書方式未來是不是真的可以往世界前50的學校進?但有些非常有錢的、開着賓利來接孩子的家長可能不那麼在意這些,孩子能開心地成長就好。一方面他們自己沒那麼多時間管;另一方面他們對孩子擁有更強的托底能力。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我兒子屬于非常“e”的人,是以在新學校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我時常問他現在的學校開不開心?他說“開心啊”,因為現在的國文進步了很多,說他很想回到以前的學校。我說為什麼?他說想讓之前的同學知道自己現在的國文有多厲害。他很享受現在的學習節奏。

現在的公立跟我以前想象中的也不太一樣,以前覺得公立給到小孩的就是填鴨式的教育,現在發現也沒有啊,沒有那麼多死闆的作業,老師真的是很用心,有時中午他都不吃飯就盯着當天交的作業,改完才能回家,減輕了我們家長很多負擔;而且很難想象公立學校還會教網球、棒球,還有高爾夫,可能放眼整個廣州也是極少數。

當然,家長自己的意識也很重要。我平時會很留意關注兒子的情緒,關注他内心想要什麼,我喜歡跟老公去探讨,我們這樣的教育是不是對的,之前用的那套方案好像最近不太行哦,我們是不是要調整一下?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精英們相信自己靠“天分”和“實力”赢得了一切

揭示精英教育如何複制階層的韓劇《天空之城》

我和老公都是讀職中出來的,他是我學長,是以我們都是在身邊的圈子找對象,當然不是說我們互相找錯了人,結婚十幾年了,我們到現在出門還是會十指緊扣,每年有兩次單獨的出國旅遊,但我們意識到如果我可以給小孩子不一樣的起點,是不是他就會有很多的選擇?如果他看得更高,我相信他在遇到另一半的時候、在做事業選擇的時候,也會有更高的眼界。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國際幼稚園的夏令營,Tina女兒和朋友們一起做作業

圖檔來源小紅書@溫蒂和二貓

媽媽Tina,國小3年級,國際學校轉為私立體制内課程,河北

2022年女兒9歲,讀國小三年級的時候,我們把她從海南的國際學校,接回了河北,上體制内9年義務教育的課程,由此我真正體會到中國義務教育的優勢:基本功非常紮實。

2016年,我和先生在海南買了套房,投資之外,也是因為當時女兒3歲,正到了上幼稚園的年紀,當時買的小區建設了一個配套的K12國際學校(提供幼稚園一直到高中的教育服務),我們想着她可以在一個更好的自然環境中成長。

我和先生之前一直在銀行工作,平時生活在河北,女兒到海南上幼稚園後,主要由爺爺奶奶照看。慢慢地,她一路上學到了國小三年級期間,我辭職去到海南,陪伴她的生活和學習,也入職了她的學校,在行政崗工作了兩年,是以我也對國際學校的内部運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今女兒轉學也有2年了,她現在念的這所國小,上的課都是體制内的9年義務教育的課程,不過是一所私立的學校。河北的公立學校管理很嚴,我怕她跟不上,畢竟她三年級前沒系過紅領巾,連少先隊歌都不知道是什麼,是以我們折中選了教學體制内課程的私立學校。

轉回體制内學習這個決定,家庭内部是反反複複讨論,我們從幾個方面評估了轉學的利弊。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的好處有很多,首先是語言環境,女兒現在英語口語相當于雅思6分的水準;眼界方面,國際學校的老師和課程着重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國際學校相比起公立學校,也很擅長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國際學校的問題也很多。女兒當時在國際學校的20多個同學幾乎都轉走了,現在可能隻剩三四個了。

首先師資資源不穩定,以我們之前在海南讀的國際學校為例,一個外教在一個學校工作2年已經算是老員工了,大部分老師都是一年就走,實作加薪或者升值,導緻孩子每年都在适應新的老師和風格。而老師的個人能力對啟蒙階段的孩子又尤為重要,甚至可能影響他們一生對于一個學科的興趣。

從同學角度,我們原本以為國際學校的家長高知人群居多,後來發現其實很多家長有财力,但素質欠佳,不少孩子産生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費用上,之前在國際學校,幼稚園階段的學費是每年10萬,國小每年20萬,現在的學校每年3萬多。雖然我們家的情況是财務相對自由,但我身邊很多轉到公立學校的學生,都是因為疫情之後家庭收入不佳讓他們不得不考慮學費的問題。

當然還有政策規則的影響。2021年國家開始施行雙減政策,私立學校的限制也變多了,之前國際學校隻需要學劍橋課程(A-LEVEL)或者美國那套課程(AP)就可以,現在國際學校的學生也要參加統考,就變成了兩套課程并行。但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往往導緻兩套課程都沒學好,最後變成四不像。我身邊很多離開國際學校的孩子,除了因為中産返貧、覺得學費太貴之外,大概就是因為這個規則變化了。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美國頂尖中學的馬術課

紀錄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國讀高中》

我一直跟朋友說一句話:以始為終。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你的終極目标是什麼?對于女兒的教育,我們沒有要求她未來一定要去國外上名校,也不排斥聯考。我們對小孩的要求就是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因為我的人生有一個遺憾是沒有自己的愛好,當時我的成長環境不允許我有。

我還挺意外小朋友現在适應得很好,現在的老師沒有傳統公立學校那麼大的壓力,整體教學氛圍也比較輕松,每天都在跟家長溝通,有沒有适應、同學相處怎麼樣。女兒問我,為什麼不早點讓她回來。

她現在熱愛寫作,喜歡畫畫,未來的夢想就是想出一本書,還想當遊泳教練,說等掙了錢然後出書,就在自己那個邏輯裡自洽,還挺有意思的。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深圳的公立幼稚園改造,改造後環境優美舒适

很多人會覺得中國的教育太應試了,我認為這其中的家庭教育其實很重要。如果家長也覺得這些課程太機械,為什麼要讓孩子背課文、背詩?隻會覺得學這些沒有意義,是對時間的一種消磨。與其這樣,不如試試去體會課程設計者的初衷。

拿國文為例,比如春天就是學春天的詩,立夏就學荷塘,學習的内容跟氣候、季節都有關系,可以讓孩子感同身受;國際課程學聖誕節,或者墨西哥的某個節日也好,孩子體會不到,跟他們的生活是割裂的。更不用說數學的紮實程度了。

隻是到了高中階段,應試教育可能的确容易讓思維固化,但至于那時候怎麼樣,就到時候再說。畢竟我們規劃的每件事情後來都沒有按照設想去走,現在就想過好當下。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Laura在女兒的幼稚園講故事

圖檔來源小紅書@La petite Fleur Rouge

媽媽Laura,幼稚園轉學,私立學校轉公立、後又轉私立,北京海澱

我從小就在北京海澱長大,後來在加拿大待了十年時間,目前和老公在國内生活發展。

去年我把孩子從私立的托班轉到公立的國小,但我很快就後悔了。

其實轉到公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認可公立學校的教育。我從小是一水海澱公立學校出來的,中學是六小強(北京六小強特指海澱區六所重點中學,分别是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首師大附中、101中學、十一學校)。我記得上學的時候也沒怎麼補過課,但也都學明白了,學校的老師非常負責任。後來我去了加拿大讀書,想着孩子以後哪怕是要出國,六小強國際部肯定要遠超哪怕頂尖私立校,這是毫無疑問的。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Laura女兒在加拿大

可從我的體驗來看,公立學校有很多不适合我女兒的地方。

首先孩子在加拿大的環境出生成長,還是偏西方自由式的,我們轉學的公立學校可能甚至從來沒收過外籍小孩,是以小孩進去之後很不适應。

我家孩子特别擅長表達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堅定樂觀,做錯了她也覺得沒關系,她說下次盡力做好就行——這是我覺得非常好的狀态。公立的小孩在我看來可能沒那麼勇敢地探索世界,老師也沒有那麼鼓勵。

另外公立的老師相對較少,不光要教課,還要應付很多行政工作,比如各種檢查和會議,而陪伴可能是幼稚園小朋友最需要的東西。

最後,我們又轉回了私立學校。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但公立幼稚園有一個無法抗拒的優點,就是便宜,一個月學費1000左右,而私立一個月将近兩萬,一年能省十來萬。

我算了一下我們家家庭開支,真挺吓人的。孩子生活費學費至少2萬一個月,我們請了阿姨一萬多,每年寒暑假出去玩,到大連、海南呆倆月全是錢,養孩子的花銷真是打不住。

我老公之前在制造業,原本在加拿大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國内的機會給了他更高的薪水,我們就回國了,我也放棄了楓葉卡。現在基本是孩子他爸在賺錢,生老大的時候我們對錢毫無概念,前段時間老二出生的時候,我就明顯感覺到他爸的壓力,比生老大的時候大很多。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其實國外更好的教育是私立學校,進去之後一樣要補課,競争方面他們相對透明一些,但還是有類似校友的孩子優先原則,一樣要拼資源。教育這個東西,其實大同小異,反而二代移民在身份認同上會比我們一代移民更沖突和掙紮。

我對孩子沒有很物質的期望,一定要上什麼大學,相比起識字、打球這樣的技能,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心态,面對問題堅韌不拔的态度和堅定的内心。表面上我可能讓孩子學鋼琴,但其實我希望他把彈鋼琴作為一個目标,去實作。

像我們孩子這一代人口也沒那麼多了,競争相對沒那麼激烈,物質上的生活應該不是她們生活的重點,反而是拼精神層面的追求,這是更難的。對他們來說最大的挑戰可能是如何快樂堅定地活下去,并且找到一生摯愛,這個遠比我們這代人買房買車的成就感,要來得更不容易。

檢視原圖 1.63M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 3個高收入家庭口述:我為什麼帶娃逃離國際學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