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吳守立國學:古人怎樣教孩子“交友觀”?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作者:吳守立國學智慧
吳守立國學:古人怎樣教孩子“交友觀”?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孩子因為年齡較小,若交友不慎,則危害非常大。本篇文章通過古人教子“交友”,希望幫助父母在樹立孩子“交友觀”以啟示。

古人在交友方面頗有心得。大千世界、紛繁複雜,如何在芸芸衆生中選擇至交之人引為人生知己,非常艱難。

張習孔在《家訓》中說:“吾人防患,首在擇交。所交非人,未有不為其所累者。”對于古人來說,如果交友交得好,意氣相投,相談甚歡;如果交友交得不好,就會受友連累,毀及自身。

  袁了凡在《訓兒俗說》中說:“至于朋友之交,且宜慎擇。苟得其人,可以研精性命,可以講究文墨,可以排難解紛,須要虛己求之,委心待之,勿謂末俗風微,世鮮良友,取人以身,乃是格論。門内有君子,門外君子至。”“日常相與,我先以厚施,彼必以厚報。”“又交友之道,以信為主,出言必吐肝膽,謀事必盡忠誠。”

  袁了凡在家訓中對于真正的友誼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與朋友在一起,可以切磋學問,可以排憂解難。

吳守立國學:古人怎樣教孩子“交友觀”?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東漢年間,作為戰國趙國名将廉頗的後裔廉範少有志行,後去京師拜薛漢為師,名重于一時。此時,隴西太守鄧融召廉範做功曹,對廉範有知遇之恩。鄧融和廉範,于公,是上下級關系;于私,是親近友朋關系。廉範少不了要從鄧融的身教中學習很多内容,鄧融亦以親信對之。

  恰逢,鄧融被牽涉到一個案子中,廉範知道這個案子非常複雜,于是以生病為由請求離開,打算用變通的方法來幫助鄧融。

  鄧融不知廉範本意,對廉範的離開,非常生氣。廉範輾轉來到洛陽,改名換姓,請求代理廷尉、獄卒的工作。不久之後,鄧融因案子牽絆,被押赴洛陽監獄。

  在洛陽監獄工作的廉範正好能夠服侍鄧融。鄧融對廉範說:你怎麼長得像我以前的一個部下?廉範對鄧融說:你是不是神經錯亂了啊。廉範沒有承認自己的身份,且一直服侍在鄧融身邊,直到出獄,等到鄧融去世的時候,廉範送葬到南陽。所有這一切所為,鄧融都不知道。

  廉範的授業恩師薛漢因涉朝争而被殺,“故人門生莫敢視”,廉範“獨往收斂之”,官吏将此事上報朝廷,皇帝當時很生氣。

  皇帝召見廉範:薛漢參與楚王叛亂,你為何不與朝廷同心,卻反而為其收屍啊。廉範回答:“臣無狀愚戆,以為漢(薛漢)等皆已伏誅,不勝師資之情,罪當萬坐。”

  廉範感恩于薛漢曾經的師生情,是基于薛漢對自己知識的授予,是以有“彼必以厚報”的結果。皇帝由此對他大加贊賞。

吳守立國學:古人怎樣教孩子“交友觀”?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張師載在《課子随筆鈔》中引用何氏家訓:“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必須趣向正當,切磋琢磨,有益于己者,始可日相親與。若乃邪僻卑污,與夫柔佞不情,拍肩執袂,相誘為非者,慎勿與之交接。”

  交友的初衷如果是為了祿位、升遷,作出“邪僻卑污”之事,終會被人發現,遭社會淘汰。

  南北朝在南朝宋、齊兩代政治舞台上頗為活躍的一位政治人物叫江谧,他人生的志向是當位極人臣的大官,為實作這個目标,不惜在交友方面進行投機。

  當他還擔任縣令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南豫州刺史劉彧,“竭力侍奉”,進行投機,等到劉彧登基成為皇帝即曆史上的宋明帝,對江谧委以重任,“以為骠騎參軍”。江谧的交友“付出”,得到了相應回報。

  “性流俗,善趨時利”的江谧在宋明帝的長子劉昱即位後,因劉昱日益昏暴,“朝野鹹屬意建平王景素”,江谧亦投資劉景素,“深自委結”。結果,劉景素起兵失敗,江谧的投資亦告失敗。

  但他性不改俗,繼續他的投資事業。此時,他将眼光瞄向了蕭道成,“獨竭誠歸事”。投桃報李,當了南齊皇帝的蕭道成,對江谧委以重任,“以谧為長史”,後升遷他為“左戶尚書”。然江谧終歸德不配位,蕭道成沒有始終信任他,引起他的記恨。江谧由此鼓動豫章王通過叛亂當皇帝,結果被即位後的齊武帝發現,“诏賜死”。

吳守立國學:古人怎樣教孩子“交友觀”?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交友過程中,如果能夠秉持取其長處、摒其短處的态度,無疑是最為智慧的交友方式。

  孔齊在《至正直記》中說:“吾嘗謂取友相觀以善,有以全德而交之者,有以一行而交之者,又有一善則思齊,有一不善則當自反,非謂好其善而不知其惡也。”

  孔齊的觀點與顔光敏在交友要取長補短這一點認識上是一緻的。

  顔光敏在《顔氏家訓》中說:“百裡一賢,猶比肩也,益友蓋難言之,顧朋友一倫,必不可阙,取其所長,棄其所短。讀書修業,必有相為砥砺、問難之人,有緩急則可恃,欲為不善則恐其知,斯友也。”

  唐代名臣王珪在唐太宗時期為臣的時候,非常注意與貞觀名臣進行交友學習。“時房玄齡、李靖、溫彥博、戴胄、魏征與珪同知國政”,如果自命清高,互相看不起對方,一方面交友就會遇到障礙,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朝政秩序的安穩建構。

  王珪能夠深刻地認識到貞觀這些名臣身上的優點,并且積極向這些人學習,評價語言中也不吝惜對他們的贊賞:“孜孜奉國,知無不為,臣不如玄齡。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詳明,出納惟允,臣不如溫彥博。以谏诤為心,恥君不及于堯舜,臣不如魏征。”唐太宗“深然其言,群公亦各以為盡己所懷,謂之确論”。

吳守立國學:古人怎樣教孩子“交友觀”?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張永明在《張莊僖家訓》中說:

  “與剛直人交,心所畏憚,故言擇,行必謹,初若不相安,久而有益多矣。與善柔人交,意覺和易,然而言必予贊,過莫予警,積尤悔于身而不自知,損孰大焉!故味美多生疾疢,藥石可以長年,信夫!”

  對于剛直直谏之人,要虛心接受他的谏言,這樣做有利于科學決策和朝政治理。

  唐代名臣魏征在曆史上很有名氣,最主要的是因為他敢于向皇帝進谏,赢得唐太宗的信賴,成為股肱之臣。唐太宗之是以能夠成為一代明君,在于他能夠虛心納谏,聽取魏征為代表的谏臣之言。魏征能夠當谏臣的潛質在于他“有經國之才,性又抗直,無所屈撓”。

  唐太宗之是以敬重魏征,亦在于魏征能夠不留情面地指出朝政的得失,作出有益于朝政的決策。唐太宗嫌棄上疏陳奏的事情過于繁瑣,“欲加黜責”。魏征向唐太宗谏言:“古者立诽謗之木,欲聞己過,今之封事,謗木之流也。陛下思聞得失,隻可恣其陳道,若所言衷,則有益于陛下;若不衷,無損于國家。”唐太宗非常認可魏征的建議。類似這樣的進谏比較多且富有成效。唐太宗深刻地指出:“貞觀之後,盡心于我,獻納忠谠,安國利民,犯顔正谏,匡朕之違者,唯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吳守立國學:古人怎樣教孩子“交友觀”?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視訊号:天第書院

PS:如果内容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支援一下。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視訊号【天第書院】,以國學教育智慧為出發點,分享關于個人成長、夫妻關系、孩子教育、企業管理等幹貨内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