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山西的“煤老闆”劉金啟突然跑到甯夏賀蘭山,又是種樹,又是挖渠,前後砸了六個億進去,8年來一分錢沒收回來,親友怒斥他:腦子被驢踢了!
劉金啟卻不以為意,帶着草帽,穿上農裝,行走在賀蘭山的戈壁灘上,暢想着即将建立在這片土地上的紫色王國。
劉金啟出身貧寒,小小年紀就肩負着養家的重任,成為了一個煤礦工。日複一日繁重的勞動将這個青春蓬勃的小夥子逼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青年。
但上天不會總是苛待世人,随着時代的發展,新的機遇接踵而至。在90年代,劉金啟搭上了時代的快車,率先發現了煤礦的商機,賺得盆滿缽滿,在巅峰時期,劉金啟手上有11個礦場,可謂日賺鬥金。
可就是這個身家上億的煤老闆,在2006年去了一趟甯夏賀蘭山之後,就變得不太正常,他居然對家人說,自己要去賀蘭山的戈壁灘上種葡萄,而且誰勸都不聽,氣得親友罵他:腦子被驢踢了!
親友的顧慮也不是沒有道理,戈壁灘的環境那麼惡劣,怎麼可能種出葡萄。難道說劉金啟被騙了?
而劉金啟自有一番道理,在他看來,甯夏賀蘭山雖然多戈壁灘,環境惡劣,但是它與法國波爾多處于同一緯度,光照充足,溫差大,是種植葡萄的好地方。
就這樣,劉金啟用2億買下了7500畝的戈壁灘來種植葡萄。種植的過程并不順利,自己的葡萄園總是刮着大風,摧殘着嬌弱的葡萄苗。在幾次種植都失敗後,劉金啟找到了專家,又投入了2億種下了100萬棵白楊來抵禦風沙。
其次,葡萄是用水大戶,但是戈壁灘水資源匮乏,有時候周圍百姓的生活用水都供應不上,哪來的水給葡萄用。為了解決用水困難的問題,劉金啟又花費巨資修了一道水渠,從别處引來水灌溉葡萄。
前後大概投入了六萬,在種植葡萄的8年時間裡,劉金啟遇見的困難數不勝數,期間遇見過霜凍,大量葡萄苗被凍死,補種面積超過了一半。白楊樹尚未郁郁蔥蔥時,沙塵暴破空而來,席卷了葡萄園,差點将劉金啟多年的心血毀于一旦。但這些困難都沒有壓倒劉金啟,反而讓他越挫越勇。
衆人不了解他的執着,劉金啟卻悠悠講起了他在迪拜的經曆。劉金啟發家之後,雖然成了上億身價的老總,但總是被人們嘲笑為暴發戶。時間長了,劉金啟對這樣的評價總是悶悶不樂。他的一個朋友看不下去,給他出了個主意,聽說迪拜寸土寸金,走在路上的都是富豪,你去那裡玩一玩,看看那些富豪的生活,去去身上的土氣。
來到迪拜的劉金啟7天花費了200萬美元吃喝玩樂,但是仍然沒有感覺到自己受人尊重。在離開的時候,一位富豪朋友請他吃飯,在聊天中,朋友告訴他,在迪拜最受人尊重的是在沙漠裡種樹的人。
在迪拜,願意投入巨資,不怕失敗,在沙漠中種樹的有錢人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因為他們想得是幾十年、幾百年的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造福子孫,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這句話讓劉金啟茅塞頓開。回國之後,他在一次偶然機會下來到甯夏賀蘭山,看到的是瘦得皮包骨頭的人們,劉金啟自己也是窮過來的,看到這情景猶如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于是他下定決心,要為這裡的百姓做些什麼,這才有了投資葡萄園的故事。
皇天不負有心人,2016年,劉金啟帶着賀蘭山的葡萄所釀造的葡萄酒,參加法國劑伯特紅酒大師賽,在各種名貴紅酒中殺出一條血路,獲得了國際上的認可,得到了金獎。
随着扶貧劇《山海情》的播出,劉金啟賀蘭山紅酒迎來了熱賣,這也逐漸成為甯夏的一張名片。
如今的劉金啟依然為賀蘭山的葡萄酒走下世界而努力着,他數十年如一日,為貧苦的百姓打開了一條财路,也讓自己獲得了世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