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最難攀登的山峰:無一人登頂,嘗試登頂者死亡率100%

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梅裡雪山默默挺立,雖然它不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但它比珠穆朗瑪峰更讓人敬畏,因為它從未有人成功登頂。

1991年,一支由中國和日本登山者組成的隊伍,充滿信心和希望地試圖攀登這座神聖的山峰,卻不幸在無垠的冰雪中失蹤,留下了至今沒有解開的謎團。

七年後,融化的冰川揭開了被冰雪覆寫的秘密,但事情的真相卻變得更加難以捉摸。

這究竟是山神的懲罰,還是大自然的殘酷考驗?

梅裡雪山位于中國西藏的察隅縣和雲南德欽縣交界處,山脈連綿150公裡,擁有十三座海拔超過6000米的山峰,當地人親切地稱它們為“太子十三峰”。

這些山峰圍繞着主峰卡瓦格博峰,猶如群星簇擁着明月。

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雖然高度比不上珠穆朗瑪峰,但它那獨特的金字塔造型和陡峭險峻的地勢,使得攀登難度非常大,登山界普遍認為它比珠峰更難以征服。

然而,對于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藏族人民而言,梅裡雪山不僅僅是一座壯麗的山峰,更是一種神聖的象征,是他們心中最崇高的神山。

卡瓦格博峰在藏語中的意思是“白色雪山”,也被尊稱為“雪山之神”,它是藏傳佛教的四大神山之首,被藏民們看作是山神的住所。

在藏族人民的傳說中,卡瓦格博峰起初并非聖潔之山,而是一座帶來不幸的妖山。

後來,蓮花生大師以深厚的佛法力量将其降伏,使之轉變為庇佑當地人民的神祇,藏民是以對卡瓦格博峰懷有無比的敬畏之心。

他們嚴格禁止任何可能驚擾山神安甯的活動,比如攀登、砍伐樹木以及放牧牲畜。

因為在他們的信仰裡,任何對神山的亵渎行為都會引發山神的憤怒和懲罰,帶來災難。

不過,梅裡雪山對外界來的登山者來說,它陡峭的地勢和充滿神秘感的氛圍,反而點燃了他們想要征服它的熱情。

早在19世紀末,英國探險家就發現了這座雪山,并且把它當作攀登珠穆朗瑪峰前的訓練場地。

1902年,一支英國登山隊試圖攀登卡瓦格博峰,但在攀登到半山腰的時候碰到了雪崩,結果不得不放棄。

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隊都想挑戰卡瓦格博峰,其中也包括美國的克倫奇登山隊,但是最終都沒有成功登頂。

日本的登山隊特别熱衷于攀登梅裡雪山,尤其是上越登山會,他們多次嘗試挑戰這座山峰,但總是失敗。

更過分的是,有些日本學者偷偷摸摸地冒充遊客,在梅裡雪山秘密地考察了好幾個月,還帶走了一些很珍貴的動植物樣本,比如四尾三色蝶和紅豆杉的枝條。

這種行為引起了中國方面的注意和不滿,因為他們未經允許就帶走了屬于中國的自然資源。

1990年,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再次申請攀登卡瓦格博峰,經過中國政府從中協調,促成了中日聯合登山隊的成立。

這支隊伍實力強大,彙集了11名經驗豐富的日本隊員和7名中國登山界的精英。

隊伍的領隊由日本知名的氣象專家井上治郎擔任,中國經驗豐富的登山家宋志義擔任副領隊。

由于得到了日本醫療和生物企業的贊助,登山隊擁有當時最先進的登山裝備和通訊裝置。

為了確定攀登的成功,隊伍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充分準備,他們仔細地勘測了梅裡雪山的氣候特點、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等方面的資訊,最終標明了最适合的攀登路線和時間。

他們好像把所有能想到的都考慮周全了,看起來很有把握,一定要成功。

不過,登山隊的攀登計劃卻受到了當地藏民的強烈抵制。

當隊伍到達山腳下的明永村,村民們一開始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但是,當得知他們想攀登卡瓦格博峰時,村民們的态度立刻發生了轉變。

他們極力勸阻登山隊放棄這個冒險的打算,還講起了關于山神的傳說和各種禁忌,鄭重地強調攀登神山會引來災禍。

信源:面對雪山,心懷敬畏2022-08-14 南方都市報

為了阻止登山隊,藏民們組織起來,一起到寺廟裡舉行了盛大的祈福儀式,希望山神能夠保護聖山,阻止登山者成功登頂。

面對藏民的反對和祈禱,登山隊的成員們心裡多少有些不踏實,但他們覺得這不過是傳統的信仰,沒有特别在意,依然按照原計劃行動。

1990年12月,中日聯合登山隊正式開始了攀登珠峰的行動。

為了适應高海拔,他們分别在海拔3400米、4900米、5100米、5300米以及5900米的位置設立了多個營地。

在選擇5100米營地的具體位置時,中日隊員産生了不同的意見。

中方隊員更加注重安全,提議将營地建在遠離山脊的開闊地帶。

日方隊員則希望能節省攀登時間,傾向于把營地設在更靠近山頂的山脊上。

經過協商,雙方采取了一個比較平衡的方案,最終将營地建在了兩個方案位置的中間地帶。

營地剛建好沒多久,梅裡雪山就發生了可怕的雪崩,大量積雪傾瀉而下,瞬間淹沒了山脊。

幸虧當時沒有采納日方隊員的建議,不然可能就遭遇了無法想象的災難,這次雪崩好像是大自然發出的警告,提醒登山隊注意危險,可惜他們并沒有充分意識到危機就在眼前。

登山隊為了確定安全,在攀升至海拔5900米時,選派了由隊長井上治郎帶領的5名精銳突擊隊員嘗試登頂。

但當他們抵達海拔6470米處,距離頂峰僅剩270米之際,突發的強烈暴風雪迫使他們不得不放棄登頂計劃,傳回大學營休整待命。

1月3日,登山隊再次嘗試沖頂,然而,之前的路段已經被厚達1.5米的積雪完全覆寫。

隊員們耗費了整整3天時間才艱難地到達海拔6400米的高度,并在那裡建立營地,計劃第二天繼續沖擊頂峰。

那天晚上,他們和基地進行了最後一次聯系,此後就完全失去了消息,再也沒有音訊傳來。

事故發生後,救援立刻開始,但暴風雪不停,雪崩頻發,給救援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直升機因為天氣惡劣無法靠近卡瓦格博峰,地面的搜救隊伍也難以進入山區進行搜尋。

直到1月22日,天氣終于有所好轉,直升機前往偵察,發現整座卡瓦格博峰都被厚厚的積雪覆寫,看起來沒有任何人能夠幸存。

由于搜救行動最終停止,十七名登山隊員的情況不明,他們的下落仍然是個謎。

七年之後,也就是1998年7月,幾位放牧的牧民在海拔3800米的冰川地帶,找到了一些零散的人體遺骸和登山裝備。

經過辨認,确定這些都是當年失蹤的中日聯合登山隊的隊員的遺物,在這些遺物裡,人們發現了一本登山日記,上面記錄着這支隊伍最後的日子。

日記裡提到他們在山上經曆了一些奇怪的事情:隊員們發高燒說胡話、經常能聽到一些難以了解的聲響、還看見了無法解釋的影子等等異常現象。

日記最後幾頁的字裡行間滿是害怕和無助,仿佛預示着某種可怕的事情即将發生。

這本日記對于我們了解登山事故的真相至關重要,但同時,也讓我們對整個事件産生了更多的疑問。

原本以為能從中找到答案,卻發現它指向了一個更加黑暗、更加難以了解的未來,令人不安。

它不僅記錄了登山者的經曆,也記錄了一種逐漸逼近的恐懼。

筆者認為

梅裡雪山的這場事故,不僅僅是一次登山的失敗,更讓我們認真思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

它在提醒我們,在廣闊的自然面前,人類的力量非常有限,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遵守自然規律,不能隻想着去征服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