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127年7月31日,李綱上言趙構,朝廷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守衛南方,“習水戰以擊其濟渡,使進無所掠,退不得歸”。他的

作者:巴州刺史

1127年7月31日,李綱上言趙構,朝廷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守衛南方,“習水戰以擊其濟渡,使進無所掠,退不得歸”。他的提議得到準許後,李綱立即着手重置水軍七十七将,造舟船,招募水兵。

由于此前北宋水師尚存,為李綱重振南宋水師的重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當初,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積極支援建立水師,全國各路都有水軍,大部分的水師都隸屬廂軍,士兵除了漢人也有“契丹、渤海、日本外國人”。當然,禁軍中也有兩支“虎翼”水軍,廣州有東南道巡海水軍。

1001年,步軍神衛水軍隊長唐福獻上親制的火箭、火球及其他用于水戰的燃燒性武器,造船務匠項绾等則獻上海戰船式。

宋神宗時,各路水師得到重組和擴建,駐紮在全國79個地區。有些地區,如廣州和江蘇等有兩支水師,而泗州(在今安徽)等地有三支水師。

湖北永平,湖南長沙和常德,浙江杭州、明州和金華等地設有造船坊,安徽池州(今貴池)有水師補給倉庫,廣州有大型造船坊建造遠洋船舶。廣東澄海(汕頭附近)有教閱中心訓練東南道巡海水軍。

各地部署的水師規模并不大,可能一兩艘武裝的舢闆就組成一支水師,内河水戰時,使用的可能就是大一點兒的劃艇。隻有巡海水師的規模比較大,而且都由皇上賜名。

陝西路的四支水師駐紮在今青海省黃河源頭,後來因對戰吐蕃受損,北方的一些水軍則因對金作戰受損。

是以,李綱于1127年開始重組水師之時,還剩下77支水軍。

李綱制定的防衛戰略十分依賴水師的力量。他曾上奏言:“雖有高城深池,弗能守也,則何以戰?雖有堅甲利兵,弗能戰也,則何以和?”

他認為最牢固的守衛之道是依靠水師,因為南方之人習水,擅長操控舟楫,能成為出色的船員;而北方人懼舟,不敢登船水戰。

除了重整原各路水師之外,李綱還建議建造戰艦,為各路水軍配一支艦隊,以守衛黃河、長江及淮河。

他認為朝廷應當招募“習水而能操舟”之人為水兵,“以樓船淩波為号”組成樓船軍,并将他們都記錄在案,“平時許其自便,有故則糾集而用之”。他特别強調水戰中火器的運用。

李綱的水師中有各類戰船,共九種:(1)槳輪船,海鳅;(2)哨馬;(3)雙車;(4)得勝;(5)十棹;(6)大飛;(7)旗捷;(8)防沙;(9)水飛馬。

李綱提議朝廷鼓勵私人船主進獻船隻,并啟動造船計劃。他認為鱽魚戰船最為友善靈活,為發展造船業,提議以此建造統一标準的船。

1127年8月20日,李綱上奏:

瀕海沿江巡檢下,鱽魚船可堪出戰……頭方小……尾闊可分水,面敞可容人兵,底狹尖如刀刃狀,可破浪。糧儲、器仗置黃版下,标牌矢石分兩掖,可容五十人者,面闊一丈二尺,身長五丈,依民間工料造打,每支四百餘貫。今來召募諸路水戰人,且以三萬人為率,每船可容五十人,合用鱽魚船六百隻,計用錢二十四萬餘貫。

江淛州縣慮财賦窘迫,欲許人戶入中,每十五隻,進士補迪功郎;十八隻,補承節郎;十四隻,補承信郎。不以進納出身為官戶。有官人願入中,四隻,許占射鄉便合入差遣一次。

上交官府的民船都被改造成戰船。但有些船舶若需要改頭換面,官府就直接出錢收購。

不過,私人船主很少有聽從李綱号召的,徒有虛名的貴族頭銜對他們并無太大吸引力。

金人計劃從海上進犯的消息傳來後,水師的規模便不斷擴大,對船舶的需求也越來越急迫。

朝廷決定派一支三千人的水軍赴山東登州港和萊州港,以及江蘇海州港。

戶部尚書呂頤浩在10月時建議糾集所有海船守衛沿海。朝廷征用大型商船,卻引起了船主的強烈反對,朝廷最後同意隻征用一半商船。

1128年7月,一場大規模的造船計劃啟動,江(江西和安徽南部)浙(浙江和江蘇南部)的造船坊受命于15日内完成戰船舶的建造。

至1128年秋,南宋水師才基本形成規模。

1127年7月31日,李綱上言趙構,朝廷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守衛南方,“習水戰以擊其濟渡,使進無所掠,退不得歸”。他的
1127年7月31日,李綱上言趙構,朝廷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守衛南方,“習水戰以擊其濟渡,使進無所掠,退不得歸”。他的
1127年7月31日,李綱上言趙構,朝廷必須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守衛南方,“習水戰以擊其濟渡,使進無所掠,退不得歸”。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