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風撤離後 悅達起亞能否唱好這出“二人轉”?

2月7日,南韓起亞株式會社與鹽城市人民政府、江蘇悅達集團簽署擴大投資協定新合資公司計劃增資9億美元,通過擴大投資、導入新車型、發展新能源汽車、設立出口基地等方式,迅速提升整車銷量及産能使用率。據悉,今年4月份将釋出新公司名稱。

東風撤離後 悅達起亞能否唱好這出“二人轉”?

1月21日,東風悅達起亞股權已經完成變更,東風手中25%的股權,被悅達汽車集團收入囊中,至此,合資公司将由三方持股改唱二人轉,目前,悅達與起亞各持股50%,不過,随着2022年股比放開以及悅達集團在此次股權交易中可能承擔的代勞角色,起亞或将最終得到這25%的股權,新合資公司将由起亞全權掌舵。

東風撤離後 悅達起亞能否唱好這出“二人轉”?

此前,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柳昌昇曾透露,未來起亞在中國将逐漸停産10萬元以下車型,并加速導入更具競争力的全球車型。同時,2022年開啟電動化元年,每年引入至少一款電動車。從明年開始到2027年,以全新純電動車EV6為起點,起亞每年都會在中國市場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逐漸構築起6款電動車的全新EV矩陣。

東風撤離後 悅達起亞能否唱好這出“二人轉”?

同時,新合資公司也為自己立下了一個小目标,未來十年,将在國内實作400萬輛的産銷業績,那麼,以目前的态勢看,起亞究竟有沒有希望完成?

如果将時間倒回至2016年,十年四百萬輛對于起亞來說,完全是指日可待的,這份資料甚至連進入目标榜單的資格都沒有,要知道,2016年的東風悅達起亞創下了年銷65萬輛的巅峰業績,風頭一時無兩。

東風撤離後 悅達起亞能否唱好這出“二人轉”?

不過,從2017年開始,東風悅達起亞便陷入了連年虧損的狀态,2017-2021上半年,東風悅達起亞淨虧損分别為11.23億元、4.92億元、12.99億元、47.5億元和13.71億元,五年間累計虧損超90.35億元,而去年,東風悅達起亞累計銷售新車僅16.34萬輛,按照這樣的趨勢來看,起亞在華在十年内難過200萬輛大關,是以,十年400萬輛的目标,顯得有些天方夜譚。

東風撤離後 悅達起亞能否唱好這出“二人轉”?

新合資公司成立後,起亞方面給出了兩個明确信号,一是将加快導入新車型,尤其是要快速切入新能源賽道,二是将逐漸退出十萬元以下低端市場的争奪,以重塑品牌形象。

東風撤離後 悅達起亞能否唱好這出“二人轉”?

如今新能源賽道競争激烈,國内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已經逐漸削弱了消費者在購車時的品牌意識。是以,在傳統燃油車型領域中占有品牌優勢的各大老牌車企,轉戰新能源戰場後失去了最大的競争力。目前,主流合資品牌以及以BBA為代表的豪華品牌,其實并沒有真正打開突破口,從這個角度看,起亞入局,為時不晚。

東風撤離後 悅達起亞能否唱好這出“二人轉”?

而未來不短的時間内,起亞要面臨最大的問題,依舊是起亞的品牌形象危機,一方面,起亞品牌溢價能力之弱,在各大合資品牌中堪稱墊底一般的存在,且這一現狀難以扭轉,以目前起亞的産品結構來看,雖然在各大細分市場均有車型投入,但真正的銷量支撐車型,依舊是煥馳、智跑、起亞K3等低端車型,而定位相對較高的起亞KX5、嘉華、凱酷等車型,表現依舊難有起色。也就是說,起亞如若鐵心經營品牌,退出10萬元以内市場競争,無異于壯士斷腕,自折一臂。

東風撤離後 悅達起亞能否唱好這出“二人轉”?

另一方面,業内有人猜測,增資動作實則是為了償還債務。短期内如何将虧損現狀扭轉,才是新合資公司要解決的燃眉之急。是以,短期内打造熱銷車型與長期的品牌形象經營之間,存在着明顯的沖突點,而現階段并沒有看出起亞關于這個沖突點所展露出的實際辦法,照此情形,新合資公司恐怕是換湯不換藥,依舊難有起色。

東風撤離後 悅達起亞能否唱好這出“二人轉”?

當然,中韓關系能否長期穩定發展,關乎于國内消費者對韓系品牌的接受度,“薩德事件”帶來的惡劣影響,曾經使得現代起亞在華遭遇當頭棒喝,而輿論層面,南韓群眾制造的一系列對華不友好事件,已經讓國内消費者對韓系品牌有了一定的抵觸情緒。此外,自主品牌與德、日系之間的空白地帶,已經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與德、日系的下探而愈發狹窄,套用足球領域的一句名言:留給起亞的時間,恐怕已經不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