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作者:麥牛牛雜貨鋪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曾有位校長說過這樣一段話刷屏朋友圈:

“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慢慢養。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讀書的資質,有的孩子沒有。

沒有資質的孩子是用來報恩的,因為讀書特别好的,将來會去美國、英國、加拿大,見面隻能靠視訊。

讀書沒資質的,等我們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載我們去吃牛肉丸,明天載我們去吃海鮮,想想真美好!

說到底都别再羨慕别人家有什麼樣的兒子或女兒,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不必太過強求。

用心教育、陪伴成長,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好的。”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主持人孟非點贊評論這段話,說寬慰到了自己,轉發的一定是給爸媽的。

當時覺得這幾句話挺有道理,引起了好多共鳴。這兩天連續追熱播劇《人世間》,裡面三兄妹和父母之間的故事,更印證了這段話的正确性。

01

在北方小城鎮,一個勞工家庭裡,有三個孩子。

老大哥哥周秉義,從小喜歡讀書,博聞強識,還考上了北大,娶了省長女兒,後來到國家機關工作。

從兵團鍛煉,到外出讀書,周秉義幾年才回家一次。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老二姐姐周蓉,從小聰明過人,才華橫溢,也考上了北大,嫁給了著名詩人,後來又到國外留學,成為著名教授。

她為了愛情,偷瞞着父母,隻身到貴州多年,很多年才回一次家。

小兒子周秉昆,被稱為“老疙瘩”。按說應該得到家裡的寵愛,可他總被父母忽略,因為腦子也不靈光,學習成績不好,看得書不多,屬于父母眼中沒出息的孩子。

姐姐評價弟弟,“小昆是個好孩子,就是不太聰明而已。哪天忽然立事兒了,興許還能聰明起來。”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周秉昆國中畢業,沒有機會像哥哥姐姐那樣遠走高飛,他就一直待在家裡,當一個普通的醬油廠勞工,和媽媽兩個人相依為命。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後來,他又默默喜歡一個懷孕的女人鄭娟,哪怕給别人當後爹,他也毫無怨言。

哥哥姐姐的光芒就像鑽石一樣閃耀,而周秉昆平凡的就像路邊的石頭,随處都能撿一大堆。

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尋常的,愚笨的甚至是最沒出息的孩子,在關鍵時刻卻最能扛事兒,默默地為整個家做貢獻。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02

正如姐姐說的,“弟弟哪天忽然立事兒了。”周秉昆開始擔起責任時,就是媽媽忽然昏倒在地,變成植物人。

周秉昆一夜長大,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用自己的身軀扛起照顧媽媽的重任,不給在外地工作的哥哥姐姐爸爸承擔責任。

他邊上班邊照顧媽媽,還有姐姐的孩子。一個人忙不過來,最後讓鄭娟帶着3歲的孩子和瞎眼的弟弟幫忙。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整整兩年半,周秉昆和未過門、沒得到承認的媳婦鄭娟撐起了家。爸爸和哥哥姐姐在外打拼事業,都不知道媽媽得病的事情

鄭娟每天幫媽媽翻身按摩,喂水喂飯,甚至媽媽拉不出來,鄭娟還用手去摳。在周秉昆和鄭娟的細心照料下,媽媽痊愈了,創造了醫學上的奇迹。

媽媽蘇醒後,周秉昆才敢寫信給爸爸,哥哥和姐姐。他們都着急地從外地趕來,一家人終于迎來的難得的相聚時光。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大年三十兒,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出門拜年。這也是父母第一次這麼高調地,自豪地,或者說有些炫耀地去拜訪街坊鄰居。

一兒一女是北大高材生,兒媳婦他爸是省長,女婿是北京著名詩人。

在鄰居的羨慕和誇贊下,周秉昆父母挺直了腰闆,有了飄飄然的感覺。因為孩子的優秀,他們成為了最成功的父母。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在這種情況下,周秉昆和鄭娟無疑是自卑的,文化低,工作不好。他們站在家庭成員最後一排,眼神裡充滿了落寞,好像他們拉低了家庭的學曆和檔次,給家族丢了臉。

但所有人幾乎都忽略了周秉昆和鄭娟的無聲付出,在家裡遭遇重大變故時,他們才是對這個家最大的貢獻者。可日複一日照顧生病母親的這種貢獻,與高大上的社會地位和光線學曆比起來,顯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可對于父母來說,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總說,養兒防老,到底防的是什麼呢?

到底是有個資質平平,日夜陪伴左右的孩子好,還是有個事業成功,遠走他鄉,可以被父母用來炫耀的孩子好。

是不是可以總結為漂亮的花瓶型,耐用的瓷碗型。

花瓶再好看,隻能用來插鮮花,聞着香氣,供自己和他人,慢慢欣賞,卻不實用。

瓷碗再平凡,一日三餐離不開,盛飯盛湯,供自己飽腹,即使很普通,卻很實用。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03

而做父母總是貪心和虛榮的,即使有了瓷碗,總還想要花瓶。

對于孩子來說,外在的評價很重要,父母的認可更難得。父母一句否定的話,會傷害孩子更深。

周秉昆照顧腦血栓後遺症的媽,養别人的兒子,帶姐姐的孩子,為家裡付出了很多,卻受到的委屈也最多。

周秉昆坦言,“我是羨慕别人,但我沒有抱怨。”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在火車站送别父親時,父親一句話,更是刺激了周秉昆:“即使沒有家庭瑣事拖累你,讓你去考大學,你能考上嗎?

從小你哥你姐人家學習好啊,而你在班裡的成績,永遠都是倒着數,心理沒數嗎?”

但同時也勉勵周秉昆,“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你們投胎到一個勞工家裡,哥姐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過去機會有限,可現在考大學擺在每個人面前的機會是一樣的,誰有本事誰考。”

周秉昆反駁道,你這是站着說話不腰疼,讓一個上有老下有老,文化水準低,工資低的人聯考,咋不讓他飛啊?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周秉昆說的也是事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命運。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考上重點大學。

但考不上大學,沒有好工作,也不能說明自己不優秀。

04

周秉昆想證明即使自己不上大學,也會靠自己的努力,蹚出一條路。就從體制内跳出來,果斷從醬油廠辭職,去了沒有編制的飯店。

正如有網友說,“照顧家裡的孩子,反而被父母瞧不上。年輕人還是要追求事業,事業搞好了,家庭慢慢好起來。”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其實,周秉昆性格溫和,工作踏實,孝順父母,講義氣,重感情,是個難得的好孩子。

但從世俗評價來看,算個好孩子,卻不夠優秀,父母不能用來裝點門面。

我們要的,是一個真實陽光的孩子,縱有缺點,也是自己最好的孩子。

孩子的成長是立體的,評價一個孩子,也有德、智、體、美、育幾個側面,過分追求課業上的優秀,而忽視其他方面,是無法培養出一個能力全面充滿愛與善意的孩子的。

熱播劇《人世間》揭示殘酷真相:資質不好的孩子,也有來報恩的

莫言說過,分數、學曆、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質是啟發,是點燃,是感化,是激勵,是熱愛,是喚醒,是對孩子人格修養的塑造,和身心的關懷。

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讓人變得慈悲、善良、誠實守信。

05

有個爸爸曾抱怨:

“為什麼兩個碩士畢業的學霸,會生出一個學渣兒子?”

媽媽一句話卻令人淚奔:

“母子一場,我們的時間不多。

他懂事,暖心,孝順,我生病了還懂得照顧我。

能做他的媽媽,很幸福了。”

最後一段話說給所有父母:

“不要嫌棄孩子丢人,不要抱怨養孩子累人,用不了幾年,他也許就不在你身邊了。

不是上輩子造了什麼孽,才會有一個學渣兒子。

而是你們修了幾輩子的緣,才有今生的相遇。

繼續閱讀